聯合坐莊割韭菜,分贓不均黑吃黑,著名私募揭開A股莊家黑幕
怪不得A股的股民基民老虧錢呢,實在是這幫莊家都太黑了!
這兩天,A股上演了一個大瓜,機構大股東聯合坐莊割韭菜,結果內部玩起了黑吃黑,分贓不均,惹怒了拉皮條的私募大V,直接就在微博手撕大股東!
嘖嘖嘖~怪不得A股的股民基民老虧錢呢,實在是這幫莊家都太黑了!
莊家不講武德惹怒私募大V?
?
5月9日,私募大佬葉飛,通過自己的官微@葉飛私募冠軍直說,隔空喊話中源家居董事長曹勇以及董秘張蕓,公開討債。
?
5月13日,葉飛繼續在直播中放料,稱自己是第四層中間人,申萬宏源證券劉鵬為其上家。
?
“申萬宏源青島營業部劉鵬,接了這單業務告訴我,說很靠譜,結果,中介費都沒有拿到,然后他還沒有本事去搞定上市公司和他的上家。太垃圾了!還不敢承擔責任,連個欠條都不敢給我打。”葉飛在直播中表示。
?
中國證券業協會網站顯示,申萬宏源證券的確存在名為劉鵬的從業人員,其職業崗位為證券經紀業務營銷。
?
受此影響,中源家居的股價,在2個交易日內,就跌了7%。
?
隨后,葉飛還在朋友圈“點名”了另外三家上市公司維信諾、昊志機電、利通電子,直指前兩者開展“市值管理”后者和中源家居同一天遭遇殺豬盤,走勢如出一轍,背后都是成都幫。
?
小編看了一下這3家公司近期的股市K線圖,也都出現了殺豬盤的走勢。
?
維信諾近期股市K線圖
昊志機電近期股市K線圖
利通電子近期股市K線圖
尤其是最后一家,利通電子,在4月1日至4月3日也連收三個跌停板,跟中源家居的走勢圖驚人的一致。
?
?
莊家機構一般是怎么聯合起來割韭菜的?
?
華南一位私募人士告訴易簡財經,“莊家建倉、找人鎖倉、分散代持、專業機構負責拉升和出貨,這一系列操作,是行業的潛規則了?!?/span>
?
具體來說,整個流程大概是這樣的:
?
A先建倉,啟動行情,約定好在某個時間、價格區間,把股票轉騰一下給到B,B的身份是代持和鎖倉;
?
隨后,A繼續拉升股價,在股價高位把股票倒給C;
?
C接力后,繼續拉升股價,再在高位把股票倒給D、E甚至F;
?
最后,到了某個時間和某個目標價格區間,B把股票也拋出來,由D、E、F和散戶接盤。
?
這當中,建倉、拉升、出貨,這3大階段都可能有各自的專業機構負責,大家談好利潤分賬就行。
?
代持的B,可能是個人大戶,也可能是機構,中間掙點固定收益;負責高位接盤的DEF,可能是公募基金、保險資管,也可能是其他投資機構,如果只是高位接盤,只賺兜底的錢,如果能在更高位撤出,在兜底基礎上還能賺收割韭菜的錢。
?
到最后,莊家、中介、機構,統統賺的盆滿缽滿,唯有散戶和基民,血本無歸……
?
但劉和葉這次撮合的交易,并沒有按照上述標準化流程去做。
?
實際發生的情況是,上家只提前支付了10萬元定金,通過葉傳遞給代持方。2021年3月31日,代持方執行買入時,面前沒有放著操盤方余下應付的費用。
?
“原因是,當時劉跟我說,他信得過,說沒問題。因此我就沒有強求他?!比~飛向媒體表示。
?
結果,交易當天就發生了意外情況。3月31日,中源家居在高開約5%的情況下,盤中一度跌停,最終收跌8.82%。
?
這讓葉和代持方始料不及,不是有“操盤”方嗎,怎么沒控盤?說好了聯合坐莊割韭菜,結果卻是坑兄弟黑吃黑?
?
殺豬盤玩多了,這回把自己玩進去了
?
公開資料顯示,葉飛,安徽人,生于1979年,畢業于南京大學數字多媒體專業,曾擔任財經任評論員,電視證券頻道特聘講師。
?
葉飛1994年開始涉足中國證券市場,2003年進入私募,2006年—2007年,其在金融界網站公開展示模擬盤操作,因44連勝收益26倍的成績一炮而紅,獲得某全國炒股大賽人氣總冠軍。
?
2010年,葉飛成立了自己的私募公司,淮北市倚天投資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000萬。2015年,葉飛管理的倚天雅莉3號基金收益351%,被機構評為陽光私募基金股票策略組上半年度冠軍。這大概是其最春風得意的高光時刻了。
?
也是在這一年,浙江某大學開設“中甲哲商股票特訓班”EMBA的培訓課,葉飛被邀請作為授課老師,拉學員入伙炒股。最后,EMBA班里的每個人都交了近30萬元的培訓費,有多人投入數億元。根據相關統計,20多個人,總資金量達到2.5億-3億元。沒想到,大家不僅沒掙著錢,還因為連續暴跌虧損過億。
?
2015年9月,葉飛因為操縱股票被證監會罰了近2千萬。
?
根據證監會披露,葉飛于2015年5月13日至6月30日,集中資金優勢在尾盤階段,買入信威集團、晉西車軸、江淮汽車、奧特迅、中青寶等5只股票,影響相關股票價格與交易量,繼而反向賣出,獲利663.79萬元。證監會決定沒收葉飛違法所得,并處以1991.37萬元罰款,合計約2600萬元。
?
其中,在操作*ST信威這一戰時,葉飛拿著江蘇房地產大佬楊敏3.05億元進場接盤*ST信威,最后虧的僅剩2700萬,震驚了資本市場。最終,楊敏一紙訴狀將其告上法庭,葉飛被判決賠償楊敏2.224億元。
?
自此,葉飛從神壇跌落。2018年,倚天投資因不能持續符合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要求,被證監會注銷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
?
這幾年,原本高調的葉飛收斂不少,已鮮少在資本市場露面,沒想到一下憋了這么個大招。
?
不過,對于葉飛這次的遭遇,大多數業內人士并沒有投以任何同情的目光,有業內人士對他的評價是,“壞的很”,認為其在經常坐莊的世界里拉皮條,這回是殺豬盤玩多了,把自己玩進去了。
?
(圖片來源:尺度APP)
?
而被葉飛在微博中點名的蒲菲迪,也不是個簡單的人物,畢業于成都理工大學,是莘天使基金基金經理。裁判文書網的資料顯示,蒲菲迪曾因為做配資,被法院認為涉嫌非法證券犯罪。
?
一份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顯示,蒲菲迪涉6個民間借貸糾紛,法院經審查認為,蒲菲迪與原告之間的關系,不是合同法分則規定的借款關系,具備證券市場場外配資的特征,蒲菲迪個人沒有證券業務經營資格,與譚存敏、梁宏海簽訂六份“借款合同”,交易資金高達4.12億元,六案原告訴稱保證金合計超過1億元。
?
金額巨大,嚴重妨礙證券交易秩序,不應作為民事案件處理,應移送公安機關處理非法經營證券業務或者詐騙犯罪嫌疑。
?
中源家居火速回應,存在多處蹊蹺惹質疑
?
5月13日晚上,中源家居公告收到監管函,并火速進行了回應。其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并沒有開展市值管理,實控人、董監高也都不認識葉飛、蒲菲迪。
?
雖然事情進入了羅生門,葉飛的爆料目前還無法證實,但翻閱中源家居的公開資料,卻能發現確實有許多蹊蹺之處。
?
蹊蹺點一:
?
小編打開雪球看了一下,從19年至今,中源家居已經多次出現過類似的“殺豬盤”行情,還曾被投資者吐槽為“業界第一殺豬盤”。
?
蹊蹺點二:
?
今年一季度,中源家居的新進股東三方資管。
?
天眼查數據顯示,三方資管實控人為楊柳,持股90%;執行董事和總經理李海山持股10%。
?
巧得很,2020年四季度,三方資管也有產品現身利通電子,今年一季度還新增兩只產品進入利通電子前十大股東。
?
蹊蹺點三:
?
此外,看似不相關的兩家上市公司,在龍虎榜上也有巧合之處。
?
數據顯示,4月1日至4月2日,中源家居買方前五席中,招商證券上海牡丹江路凈買入345萬元。4月6日,招商證券上海牡丹江路現身利通電子龍虎榜買方前五席,買入58萬元。
?
中源家居同期的賣方前五席中,銀河證券深圳深業上城凈賣出1560萬元,光大證券寧波悅盛路凈賣出941萬元。
?
而在利通電子的龍虎榜數據上,光大證券寧波悅盛路也在4月2日凈賣出432萬元,銀河證券深圳深業上城4月6日凈賣出1323萬元。
?
對于這諸多巧合與蹊蹺點,張蕓對媒體表示,不了解崩盤原因,公司未干預二級市場股價,對于前十大股東里的三方資管并不了解。
?
監管出手!對操縱市場、內幕交易零容忍
?
對于這一場鬧劇,證監會高度重視。
?
5月14日,證監會在官網中表示,上交所5月13日即啟動排查相關賬戶,并于當日下午向公司發出《監管工作函》,要求公司進行自查,并如實披露相關情況。我會派出機構已約談公司及相關各方,并啟動核查程序。
?
對于以市值管理之名實施操縱市場、內幕交易等行為,我們始終秉持“零容忍”態度,依法予以嚴肅查處,涉嫌犯罪的,及時移送公安機關。一旦發現上市公司及實控人、私募基金、公募基金等相關機構從事或參與相關違法違規活動,我會將一查到底、依法嚴懲,并及時向社會公布。
?
有律師人士向易簡財經指出,操縱證券、期貨市場罪,存在以下4種特征:
?
一旦查實,犯本罪的自然人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情節特別嚴重的,處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單位犯本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其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前款的規定處罰。
?
與此同時,《證券法》第一百八十四條還指出,任何人違反規定,操縱證券交易價格,或者制造證券交易的虛假價格或者證券交易量,獲取不正當利益或者轉嫁風險的,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
有業內人士指出,葉飛之所以敢把這事給捅出來,主要是因為他只是個中間方,責任不會太大,估計就是行政處罰而已,他之前已經有一大堆了,不會太在乎,但上市公司就不同了,搞不好要擔刑事責任進監獄的。
?
早在2000年10月,《財經》就寫過一篇轟動整個資本市場的文章《基金黑幕》,揭露了基金不僅沒有起到穩定市場的作用,而且存在違法操作,如通過“對倒”和“倒倉”來制造虛假的成交量。
?
沒想到,經過十幾年的監管與打壓,散戶都以為黑幕和莊家掃得差不多了,現在依然大面積存在。
?
后續將如何發展?易簡財經將持續關注。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