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OZ全國銷售一把手離職,代理商透露補貼難拿、業績不佳
有代理商表示,YOOZ門店開設一年多時間,收入不足以覆蓋成本,目前已關店投入其他行業。另外,也有代理商表示,YOOZ的補貼發放效率較慢,在完成驗收的情況下,補貼卻一直在拖。
來源:藍鯨財經
作者:羅曾
5月16日,藍鯨記者獲悉,電子煙品牌YOOZ CEO蔡躍棟近期在公司內部發布了一則郵件,內容顯示,YOOZ全國銷售總監黃燾將于近日卸任,此后身份調整為“榮譽顧問”。
據了解,黃燾是YOOZ早期核心創始團隊之一,對YOOZ業務從0-1的發展階段做出了不少貢獻。不過,關于本次卸任具體原因,蔡躍棟并未在內部郵件中提及,而是表示,近期自己將參與銷售業務,并會對公司進行重大組織架構調整,以打造更加高效率的團隊,更好服務用戶和客戶,具體架構調整信息將在近期陸續發出。
此前有公開報道稱,2021年YOOZ計劃拿出6億元人民幣補貼代理商,達成全年10000家實體店的開店目標,頗有大肆擴張的意味。而在此背景之下,銷售老大的突然離職引發業內熱議,有觀點認為其中原因或與公司近期以來業績表現不佳、門店盈利情況較弱有關。不過,YOOZ對此并未公開回應,因此,詳細情況也暫且未知。
在藍鯨記者后續的采訪中,有代理商表示,YOOZ門店開設一年多時間,收入不足以覆蓋成本,目前已關店投入其他行業。另外,也有代理商表示,YOOZ的補貼發放效率較慢,在完成驗收的情況下,補貼卻一直在拖。
大舉擴張關鍵時期,YOOZ銷售團隊此番換帥難免引人關注:接下來內部調整是否進行順利?這期間又是否會對經銷商造成影響呢?
跑馬圈地加速,電子煙掀起補貼大戰
艾媒數據中心數據顯示,我國電子煙市場規模從2013年的5.5億元,急速擴張到2020年的83.8億元,8年年均復合增長率達72.5%,中國電子煙市場規模增長迅猛。
不過,經歷過2019年11月的“線上禁售”風暴之后,電子煙行業被迫“斷網求生”。從爆發到穩定,線下渠道正成為各品牌爭奪市場份額的重要突破點,為籠絡更多加盟商、加速跑馬圈地,各家品牌開啟了補貼大戰。
就此前的表現來看,補貼政策的確給品牌方帶來了快速擴張上的反饋。無論是鉑德、YOOZ還是魔笛等,門店數都有了一定增長。而嘗到甜頭后的電子煙行業,在今年更是掀起了新一輪高額補貼大戰,這其中,單店補貼最高甚至達到128萬,堪稱行業補貼的天花板。
在補貼力度這塊,YOOZ也不甘示弱,于3月19日宣布拿出6億元人民幣補貼代理商,全年達成10000家實體店開店目標,單店補貼最高達118萬。
YOOZ牛店牛補大計劃一覽表
至此,數以萬計的加盟商已成為電子煙開店大潮的主流銷售渠道。
YOOZ加盟商透露:補貼難拿,銷量不佳
無加盟費、甚至還有高額補貼,看似種種利好的電子煙加盟背后,究竟落地如何?藍鯨記者就加盟具體事宜咨詢了YOOZ某省級加盟負責人,據對方描述,目前YOOZ還是以貨補為主,針對不同的門店有相應的考核任務,考核指標則是零售額,如B+級專賣店,如果要拿到補貼,前面三個月每個月需要完成35000元的零售額,后面三個月每個月則需要完成50000元零售額。級別越高,考核越高。
而對于這一零售額要求,某一線城市代理商向藍鯨記者坦言:“達不到。”據他描述,YOOZ的煙桿和煙彈在更新頻率上很不一致,不停推出煙桿配色而較少出煙彈,以至于客戶會選擇其他品牌,從而影響銷量。此外,另一位YOOZ代理商也表示,目前電子煙行業已經接近飽和,YOOZ除了桿子便宜、煙彈量多以外,在創新上沒法跟龍頭比,因而銷量也不太好。拿他自己來說,其位于北京的門店,3-4w月銷售額已經是較好的情況,但都不夠覆蓋成本。“開了一年多也沒掙多少錢,最后就草草了事。”該代理商如是說。
那么,對于滿足考核標準的加盟商,YOOZ補貼發放的效率又如何呢?北京市某位同時經營YOOZ和FLOW品牌的店主表示:“YOOZ的補貼效率的確很慢。”據他介紹,同樣完成驗收的情況下,FLOW那邊能立馬拿到補貼,但YOOZ屬于一直在拖的狀態。
業內人士表示,品牌方推出補貼的出發點并非不好,但如果僅僅靠補貼噱頭幫助自身擴張,而不去關注政策落地情況、提升產品競爭力的話,品牌和加盟商很難實現共贏,品牌發展也只能是曇花一現。
中國人大助理教授王鵬曾表示,行業魚龍混雜,處于粗放式發展階段,包括戰略運營、資本運作都應該納入統一的監管。關注群體都是年輕人,歸根到底行業要規范化經營,不能為了企業的目的,喪失社會責任。
而在監管層面,今年3月22日,工信部曾公布了一則煙草專賣實施意見稿,其中提到了“電子煙新型煙草制品參照卷煙規定執行”。這也意味著,電子煙行業將在多個環節完成重塑,國內電子煙江湖洗牌將加速。
中商產業研究院、東北證券等分析認為,過往那種低門檻、自由經營的時代或許會徹底結束,電子煙產業將進入許可經營時代。稅收監管和牌照監管實施后,短期可能對電子煙行業擴張和盈利形成制約,長期而言電子煙行業將進一步規范化。
至此,電子煙野蠻生長的時代即將過去,政策落定后,靠補貼去大舉擴張的模式是否具備可持續性還有待后續考證。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