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發銀行代銷理財產品違約,投資100萬元到期只拿回21萬?
幾百萬的真金白銀投進了銀行的理財產品,到頭來,利息沒拿到,本金也賠進去了。
作者 |?高遠山
編輯 |?吳婷婷
來源 | 獨角金融
近期,浦發銀行一款固收類的債權類產品,出現大幅度的凈值下跌,前不久已違約無法兌付。而這款產品的投資方向和投資內容是什么?投資人聲稱根本不知情。
1
百萬資金打水漂
近期,浦發銀行的投資者稱,2020年4月,家人投資了100萬,在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洛陽分行(下稱浦發銀行)購買了一款理財產品。結果萬萬沒想到,不僅約定的收益打了水漂,本金也虧損。
投資者提供的手機銀行APP截屏界面顯示,該款產品于今年4月16日到期,產品持倉盈虧為-20余萬元,但投資者稱,4月21日實際只收到21萬多元的本金返還,剩余本息則遙遙無期。
投資人表示,當時浦發銀行的理財經理介紹,這款產品是開放式產品,每年4月開放認購,滿一年后就到期,用來投資債券,產品收益率5.3%。“我們認購的是優先級,因為有次級做后盾(優先次級比例為3:1),收益還是有保障的?!?/span>
前不久,《大河報》曾有過類似報道。浦發銀行的一名李姓經理向智女士推薦了一款年利率5.3%,名為“星和1期結構化債券投資”的理財產品,并稱該理財產品“保本保息、很穩健,且到期準時兌付,不用操心”。出于對銀行的信任,智女士投入450萬元本金,至今未能得到對方承諾的利息,甚至連拿回本金都成了難題。
這款名為“星河1期結構化債券”的產品發行于2020年4月1日,風險等級為R4,信托計劃發起人為“中國對外經濟貿易信托有限公司(簡稱:“外貿信托”)”,本該于2021年4月16號到期,目前已經違約,無法如期支付。
據了解,銀行理財產品有5個風險等級,分別是R1、R2、R3、R4、R5,R4為進取型,即中高風險等級,不保證本金的償付,本金風險較大,收益浮動且波動較大,投資較易受到市場波動和政策法規變化等風險因素影響。
在《外貿信托-星和 1 期結構化債券投資集合資金信托計劃說明書》(簡稱:“《信托計劃》”)中提到,按照投資性質分類,本信托計劃屬于固定收益類產品。產品的預警線為0.93元,平倉線為0.9元。
?
按照《信托計劃》,受托人每周、每月在外貿信托官方網站上公布信托單位凈值,每季度制作信托資金管理報告,并在網站“網上信托”欄目進行披露。
而根據外貿信托官方網站公布的凈值數據,2021年1月29日,產品凈值突然由2021年1月22日的0.9326元暴跌至0.7676元,短短一周時間,凈值暴跌-17.69%。
來源:外貿信托官方網站
此《信托計劃》中設置了0.9元的平倉線,受托人依據信托文件約定選擇進行平倉操作且平倉變現完畢時,信托計劃終止。為何凈值突然暴跌,平倉失效是何原因?
獨角金融(微信號:uni-fin)聯絡《信托計劃》中2位信托經理的電話,對方接聽后稱:“打錯了”。
這款產品由三度星和(北京)投資有限公司(簡稱:“三度星和”)擔任投資顧問。三度星和成立于 2012 年,經營范圍為項目投資、投資管理、投資咨詢、企業管理咨詢,并于 2014 年獲得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資格。
獨角金融(微信號:uni-fin)發現,三度星和是一家有過違規經營記錄的私募機構。2021年2月,曾因違規向投資者承諾本金不受損失及承諾收益,被中國證券基金業協會處以紀律處分,并被暫停受理私募基金產品備案6個月(截至2021年8月)。
投資者質疑,對于合作機構的資質,浦發銀行、外貿信托是否有開展過調查。
浦發銀行作為代銷機構承擔什么樣的責任?產品延期兌付后是否向投資者進行過說明?針對這些問題,獨角金融(微信號:uni-fin)咨詢了浦發銀行洛陽分行,對方稱會安排相關人員進行回復,不過,截至發稿,獨角金融暫未得到答復。
事實上,作為代銷機構的浦發銀行在銷售理財產品方面違規頻現。
據銀保監會網站消息,因2016年5月至2019年1月未按規定開展代銷業務,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被責令改正,并處罰款共計760萬元。
2020年8月,上海銀保監局公布一則行政處罰信息。因涉及未按專營部門制規定開展同業業務等12項違法違規行為,浦發銀行被責令改正并罰款2100萬元。2013年至2018年,浦發銀行存在為銀行理財資金投向非標準化債權資產違規提供擔保等12宗違法違規事實。
2020年4月,銀保監會消保局對浦發銀行進行通報批評,稱其存在多項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
2
外貿信托踩雷不斷
公司官網顯示,外貿信托1987年成立,注冊資本80億元,股東分別為中化資本有限公司(持股97.26%)和中化集團財務有限責任公司(持股2.74%)。
截至2020年末,信托資產管理規模6751.29億元,同比增長51.45%;去年營業收入18.23億元,同比下降34.63%;歸屬母公司凈利潤14.2億元,同比下降20.68%。
近幾年,外貿信托部分信托產品出現了兌付風險。其中影響較大的則是“外貿信托-海發醫藥應收賬款私募證券化集合信托計劃”。
2017年和2018年,海發醫藥對福建協和醫院的應收賬款做抵押,向包括外貿信托等多家信托公司融資,總金額高達數十億元,其中外貿信托約3.78億元。2019年5月,海發醫藥實控人失聯,海發醫藥無力回購,構成實質違約。
2019年5月,外貿信托將海發醫藥及福建協和醫院告至法院。從終審判決結果看,海發醫藥已無可供執行的財產,也無法履行支付3.78億元及違約金。
另外一起踩雷事件,發生在去年11月。有投資者告訴獨角金融,民生銀行代銷、映雪資本操盤的一只R3級基金(“外貿信托-瑞智精選映雪債券專項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出現了兌付問題,該產品成立初期一共募集40多億元資金,先后踩雷10只違約債券——19新華聯控MTN001、15西王01、16西王01、16西王02、18西王CP001(債券信用評級為D)、19西王SCP001、19西王SCP002、19西王SCP003、17泰禾MTN001、18泰禾01。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4月,映雪債券專項信托計劃已進入清算階段,提前結束運作。這也意味著,投資者無法主動申請贖回,只能等待產品清算結果。
還有一起違約糾紛案例同樣發生在去年11月。外貿信托作為原告,將億陽集團、中山證券以及華泰聯合證券告至法庭。該起案件的起因是,外貿信托通過其管理的私募基金共買入“16億陽05”債券45萬張,債券本金面值4500萬元。2018年5月“16億陽05”債券被宣布提前到期。截至起訴之日,億陽集團未兌付債券本金及利息。
2019年3月21日,哈爾濱市中級人民法院已經裁定受理了億陽集團的破產申請,目前來看,億陽集團還債艱難。
而作為億陽集團持股的上市公司億陽信通(600289.SH,現 “*ST信通”),據其此前所稱,公司受億陽集團債務訴訟影響,多個賬戶被凍結,業務經營受到重大影響,凈利潤連年虧損。
除了踩雷,外貿信托還有不斷出現產品延期的情形。
獨角金融(微信號:uni-fin)在外貿信托官網產品管理報告中發現,從去年5月至今,外貿信托官網曾披露9只產品的延期公告。從延期期限看,3只產品延期1年,此外,延期3年和5年的產品各有2只,延期10個月和2年的產品各有1只。
2019年4月,有用戶曾在東方財富信托吧反饋,他曾在外貿信托平臺經歷兩次產品延期的問題,雖然最終完成兌付,但后來還是放棄購買外貿信托的產品。
截圖來自貼吧
多個信托產品延期,此類現象是否正常?《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是如何規定項目延期事項的,又是否需要提前與投資者溝通?
對此,四川盛豪律師事務所郝慧珍律師向獨角金融表示,信托公司設立集合資金信托計劃后,委托人在認購信托單位時,應當仔細閱讀信托合同文本,查看其中是否有關于“延長信托期限”的規定。若有這方面的規定,信托公司在執行信托計劃時,出現延長信托期限情形,會根據合同約定執行。
若沒有這方面的規定,根據《信托公司集合資金信托計劃管理辦法》,“延長信托期限”事宜須由信托受益人大會審議決定,通過后由信托公司執行。
3
浦發銀行代銷理財產品虧損,誰之過?
投資人提供的《信托計劃》中有提到,本信托計劃屬于固定收益類產品,不承諾保本和最低收益,具有一定的投資風險。
一位信托從業人員介紹到,一般來說,投資信托產品遵循賣者盡責,買者自負的原則,如果達到止損線沒有止損,損失由信托公司承擔,不過實踐中這種可能性太低了,比如可能因市場原因、缺乏流動性等導致產品不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平倉。不過,達到止損線,或者清盤都要告知客戶,充分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為了防止投資的信托項目延期或出現不保本事件,投資者在購買產品前需要注意什么?
郝律師表示,信托公司推介信托計劃時,應有規范和詳盡的信息披露材料,明示信托計劃的風險收益特征,充分揭示參與信托計劃的風險及風險承擔原則,如實披露專業團隊的履歷、專業培訓及從業經歷,不得使用任何可能影響投資者進行獨立風險判斷的誤導性陳述。
此外,委托人認購信托單位時,應當仔細閱讀信托計劃文件(認購風險申明書、信托計劃說明書、信托合同、銀保監會規定的其他內容),向信托公司了解查閱或者復制所有的信托計劃文件的方法,并保留信托合同文本原件。
銀行代銷理財產品虧損事件,近年不斷見諸報端。曾有業內人士直言,投資人自愿投資,虧了就找銀行,實屬“巨嬰”。也有從業者質疑,銀行代銷信托產品的過程中,風控審核與銷售操作是否合規。
有銀行理財經理表示,銀行在代銷信托產品前,更需要嚴格的風控環節,銀行如何對發售機構做盡職調查、信息驗證和風險審查,每道關卡都考驗銀行的風控水平。
無論是代銷機構、信托公司還是投資者,在代銷、設立、投資產品時,要學會辨別融資主體的資質水平,包括第一還款來源、償付能力、融資歷史和違約事件等,將風險降到最低,最大程度保障投資人的利益。
你有買過類似的理財產品嗎?收益怎么樣?留言一起討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