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鶴奶粉稱研發費用世界第一,年報卻顯示僅2.6億
僅憑營銷能走多遠呢?
來源:易簡財經
作者:簡小編
不知不覺,中國乳業長期以來雙雄爭霸的局面已悄悄改變,截至5月21日收盤,蒙牛股價44.3港元/股,總市值1749億港元。同日,中國飛鶴22.35港元/股,總市值1996億港元。
?但是在飛鶴市值突飛猛進的背后,卻是研發的孱弱,那么僅憑營銷能走多遠呢?
去年5月15號,在新浪財經旗下的《至少一個小時》節目中,飛鶴集團董事長冷友斌放了個大衛星。
他還表示,大家認為飛鶴研發低,一是計算方式的原因。飛鶴把很多東西計算進生產成本了,沒有把它單提出來;第二,飛鶴承擔了很多國家課題,這一部分錢國家給花了,沒計算在研發費用里。
?
研發費用跟年報數據不吻合
但冷友斌的表態,明顯跟飛鶴的財報數據不吻合。
3月18日,中國飛鶴發布了2020年財報。
財報顯示,營收為185.92億元,同比增長35.5%;母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為74.37億元,同比增長89%。
但是,業績的背后,2020年飛鶴的研發投入只有2.65億元,占營收比例仍不到2%,依然相對較低。
?
來源:飛鶴2020年年報
小編對比了國內幾大家乳企的年財報,我們可以看到,在研發投入,以及研發投入和營收的占比中,飛鶴都不是第一位。
?
從研發費用投入來看,伊利的研發費用最高,2020年為4.87億元。
?
來源:伊利2020年年報
其次為蒙牛,研發投入為3.18億元。
?
從營收占比來看,2020年在奶粉為主營業務的企業中,澳優的研發投入為1.81億元,占營收比例比2.26%,所以飛鶴其實也并非第一,它位列國內奶粉企業澳優之后。
?
從全球來看,雀巢集團2019年的研發投入為124.1億元,飛鶴去年營收收入剛剛超過雀巢的研發,除非飛鶴把所有營收都投給研發,不然不可能超過雀巢。
?
很顯然,研發費用需要與其他乳企進行對比才能判斷。小編從財報對比的結果來看,飛鶴的研發費用明顯不占優勢。小編也不知道冷友斌先生,是如何跟其他企業對比,得出自己“飛鶴研發投入世界第一”這一結論的。
?
任何一個投資者都應該明白,“研發投入世界第一”是需要數字支持的,飛鶴沒拿出任何數據,就說自己世界第一,恐怕值得商榷。
?
退一步講,即便飛鶴研發費用在銷售占比中的數字,不像其科研經費的絕對數字那樣寒磣,但對于乳品研發這樣一個需要大量購入設備、大批投入人員、大量進行試驗和采樣的事業來說,飛鶴投入的科研費用絕對量遠遠不夠,它能產出的成果也很難想象。
?
一年50億銷售費用,毛利70%比肩白酒
?
與1億研發費用相比,飛鶴一年50億的銷售費用就有點刺眼了。
?
2020年飛鶴的銷售成本為51.12億元,銷售及經銷開支為52.63億元。在前三年,這個數字分別是41.12億、21.39億和36.61億。
?
飛鶴2020年年報顯示,2020年飛鶴全年實現營收185.93億元,凈利潤74.37億元,與此同時,高達72.5%的毛利率格外顯眼,直追五糧液2020年84.9%的毛利率。
?來源:飛鶴2020年年報
小編也翻閱了其他乳業公司的毛利數據,2020年,貝因美的毛利率為60.48%,光明乳業為27.05%,蒙牛集團為37.7%,都遠遠低于飛鶴。
?
其中,在廣告投放上,2017年開始,飛鶴就與分眾展開了戰略合作,億元級別的投放,飛鶴奶粉的廣告出現在眾多辦公樓與居民小區的電梯間內,形成了強大的“空中轟炸團”。這也使得飛鶴銷量在主流城市獲得迅速增長。
?
而飛鶴的營銷費用,大部分又“轉嫁”到消費者身上,近年來飛鶴奶粉價格節節攀升,被網友吐槽買不起。
?
以飛鶴主打產品“超高端星飛帆”三階段奶粉為例,2017年建議零售價分別為473元、396元、396元;2019年建議零售價分別為527元、440元、440元,漲價不少。
?
標榜“更適合中國寶寶”的飛鶴高端奶粉,實際上卻是“重營銷、輕研發”的典型代表,營銷費用最后還要靠消費者間接買單。
?
“謎”一樣的全球研發中心與科技團隊
但實際上,這個“更適合中國寶寶”也是迷霧重重。
?
飛鶴表示,自己的研發團隊80%以上擁有碩士、博士學歷。高素質的研發團隊使飛鶴得以針對中國寶寶體質開展本土化研究。
?
但無論是在其官網還是年報,或者是相關新聞報道中,均未提交科研團隊人數,也未出現過相關代表性的科研人員。這與飛鶴在電梯廣告的大面積宣傳嚴重不符,這不禁讓人想問“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飛鶴奶粉”研發到底出自哪位科學家之手。
?
一位業內人士指出,全球國家都是參考國際食品法典的一個公認標準制定奶粉,各個國家的標準都有差異,我們中國也有中國國標,實際上符合中國國標的奶粉,都是適合于中國寶寶體質的,不存在哪家奶商特別適合中國寶寶體質。
小編還發現,早在2014年,飛鶴高調地與哈佛醫學院建立合作,還與美國波士頓、中國北京、佛蒙特大學等國際伙伴搭建了一個“兩國五地”研發平臺。
?
在2014年宣布成立研發平臺后,但后續對該平臺持續報道中,我們卻看不到平臺有哪些實質性內容。
?
飛鶴的國際獎項也水分很大,2018年,飛鶴宣布自己獲得“蒙特獎”后,對外宣傳其為食品界的“諾貝爾獎”、“奧斯卡獎”等標簽。但實際上,該獎項只需交不到一萬元人民幣就可報名參評。而且,每年度約有超過兩千個產品獲獎,以2016年為例,共有1261個產品獲得金獎,777個產品獲得銀獎。
?
結語
生于東北的冷友斌今年56歲,是地道的乳業老兵,從小和奶牛打交道。
21世紀初,一無所有的冷友斌帶著100來號人,離開趙光農場單干。冷友斌帶著飛鶴從起初銷售收入不到1億元,到2005年銷售收入近5億,再到2020年的185億。冷友斌的成就我們不可否定,但飛鶴的電梯廣告轟炸打法,輕視研發,并非長遠之路。
?
從全球奶業巨頭的成長之路可以看出來,一款優質的嬰兒奶粉品牌,需要高昂資金投入,日積月累去研發,也需要真實使用體驗的累積,最終才可能成為配方、分段、生產工藝等各方面成熟的嬰兒奶粉品牌。
?
而所謂的營銷黑馬都只是曇花一現。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