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梟雄孫宏斌”又回來了!
?善戰的孫宏斌又回來了。
來源:財視傳媒
善戰的孫宏斌又回來了。這一次,他再次戲劇性成了“奪地之王”。全國第一階段集中供地5月中旬基本告一段落,有媒體援引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顯示,孫宏斌旗下的融創中國以398.52億元的權益拿地總價、33宗地和320.8萬平米的權益規劃建筑面積的成績“一騎絕塵”,位列拿地榜第一名。以拿地金額計,第二名華潤置地僅為融創中國的一半左右。
有分析認為,孫宏斌“重金奪地”是將對市場規模的追求放在了第一位,利潤放在了第二位。這種看法值得商榷。邏輯上,沒搶到地的肯定是輸家,而搶到的卻也未必就是贏家。大背景是貨幣環境趨緊,除非你周轉的資金足夠多,不然就有得要過苦日子,相比于市場規模,“活下去,活得好”才是王道。
?
如何“活下去”、“活得好”,地產圈沒人比孫宏斌更明白了。這個清畢大學碩士畢業的男人,經歷坎坷:進聯想,因職場逾矩入獄;創順馳,公司最后賣掉。“死了兩次”竟然爬起來又“活了”,而且“活得很好”。
?
跌宕起伏的人生,孫宏斌確實稱得上是“一代梟雄”。在財經媒體眼中,孫宏斌身上還有許多標簽:金句王、攪局者、白武士、接盤俠……他的講話,有時甚至有種“脫口秀”的錯覺,老孫這個人太富戲劇性張力。
?
多年前,孫宏斌曾是柳傳志手下的一名悍將,聯想的“接班人選”。他人很聰明,身上還有一股山西人特有的“蠻力”與沖勁,更像一個“莽撞的少年”。但后來卻被老柳送進了監獄。出獄后,柳傳志資助其50萬元成立了房地產中介公司順馳,他在短短幾年內就將其轉型成了房地產開發公司。
?
彼時,孫宏斌以拿地、拿“最貴的地”、“縮短開發周期”的打法而成名,數度與萬科短兵相接,從其口中“奪地”。他被視為地產圈的一條“鰱魚”,一個“攪局者”,孫宏斌很不滿意“攪局者”這個角色,他稱自己是“正統”。不過“正統”的順馳因為資金鏈斷裂無援,倒在了黎明的前一年,賣身給了香港路勁。
?
孫宏斌還沒有向所有人證明自已,他怎么能甘心認輸?好在,死掉的順馳留下了一個集中了優質地塊和高端項目而建立的融創。孫宏斌用了10年時間將一個三十名開外的地產公司帶到了行業前四。據媒體統計,融創市值增長了14倍,利潤增長了17倍,土地儲備增長了33倍,而銷售額更是增長了77倍!從上市之初不到百億到2020年一年賣5562億,總資產逼近萬億。
?
而這一切,他又是如何實現成功逆襲的呢?值得一提的是,2003年孫宏斌曾放出“狂言”要超越老大萬科,“成為第一”,王石立即懟他“睜眼說瞎話”,言猶在耳。有意思的是,現在離萬科更近了,“追夢人”孫宏斌反而比較審慎了。2019年3月,孫宏斌在業績會上對媒體說,“我們不想做第一已經很多年了。”孫宏斌真“不想做老大”很多年了嗎?他真的滿足了嗎?
?
前傳:“不滿足”的逾矩、反思與渡劫
?
孫宏斌一直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不甘于滿足現狀。從清華大學水利系畢業后他成為了科研院所的工作人員,后來“覺得沒啥意思了,我那時太聰明了,課題太容易了,22歲就當工程師了,再過兩年就做高工了”,孫宏斌看到聯想的招聘啟事,覺得是機會,可實現自我價值,隨后進入聯想成了一位銷售人員。
?
當時正好趕上了“好時候”,柳傳志希望能培養一批年輕人,用他們的闖勁帶領聯想進入發展新階段。當時聯想招了一批剛畢業不久的大學生,他們這批人跟著聯想一起飛快地成長,中間出現了三個非常杰出的領導人:楊元慶、郭為、孫宏斌。
?
1990年,孫宏斌被破格提拔為聯想集團企業發展部的經理,主管范圍是他在全國各地開辟的18家分公司。這個過程,聯想的老人們沒有參與,分公司的頭頭腦腦基本上都是孫宏斌任命,因此,孫宏斌在分公司擁有很高的威信。
?
發展太快對于初入職場的新人并不見得都是好事。孫宏斌業績非常卓越,這些他認為都是他的能力和功勞。但能力沒有受到約束,他逾矩了,這種野心是職場大忌,這也是有跡可尋的。
?
第一個細節。孫宏斌在自己分管的企業發展部單獨搞了一份《聯想企業報》,并在報上宣揚了他自己是如何聘人、裁人與任命分公司經理的,其中最扎眼的是一句,“企業部的利益高于一切”。
?
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彼時聯想集團有一份柳傳志辦的《聯想報》。當孫宏斌的這份《聯想企業報》出現時,大家都震驚了,這是要搞“獨立王國”啊?這種破壞性顯然而易見,而孫宏斌的路子之野,可見一斑。
?
按照現代企業管理的邏輯,聯想集團分公司除了聽從孫宏斌的管制,同時應該協調好與集團各個部門的關系,且后者比前者更重要。然而集團管理層發現集團對分公司正逐漸喪失應有的權威,他們只聽孫宏斌的。外地分公司的人由孫宏斌選任,財務都不受集團控制。
?
第二個細節。柳傳志聽聞此事后特地從香港飛回了北京,開了一期干部培訓班。找孫宏斌談話,沒有談出結果。孫宏斌根本不認為他自己有什么問題。對于這樣的部下,能力越強對企業的破壞力也會越大,盡管這樣的破壞性當時還沒有形成,但聯想不能冒險。
?
彼時,柳傳志已經了解到,孫宏斌領導的下面的分公司掌握著至少1700萬元的資金,倘若“卷款而逃”的事情真的發生,必將置公司于巨大財務危機和信譽危機之中。柳傳志向中國科學院保衛局報告了情況。顯然,這件事已經不再是公司內部的糾紛,有觸犯刑律之嫌,因此柳傳志又向公安局和檢察院報了案。
?
第三個細節。據媒體報道,1990年5月28日,一清早,孫宏斌被北京海淀警方刑事拘留。10天后正式逮捕,案由為挪用公款。孫宏斌辯解說自己絕無“化公為私”的企圖,只是因為公司財務制度僵化,手續復雜,才要留下一筆流動資金,以便為公司做生意時“用著方便”。檢察機關也的確沒有發現任何證據顯示孫宏斌對這筆錢有貪污跡象,但盡管如此,擅自挪用公款也已構成法律問題。最終因挪用公款13萬元被判刑。
?
第四個細節。在監獄里,孫宏斌進行了冷靜的思考。一次監獄里的一名教官派孫宏斌出去買個電腦軟件,孫宏斌找了個人與柳傳志聯系,說是想見一面。那次的見面,孫宏斌說,牢獄里他天天在想這件事,現在有機會見面可以說說了,他說出了自己的悔恨,但同時他也認為自己個性如此,他說:我如果不那樣做,就不是我了。據說,這位“莽撞的少年”的訴說,聽上去像是道歉,又像傾訴。“像是渡盡劫波仍是親人”。
?
柳傳志幫他分析,情況不是這樣,其實你不需要改變你的性格,你只是要把環境分析得清楚一點,把事看得更明白,就有可能不至于把事情搞糟。
?
孫宏斌和柳傳志達成了和解,這為孫宏斌后續的法院改判和他人生的下一個高峰埋下了伏筆。
?
中傳:不按套路出牌的打法、夢想與跌落
?
1994年,孫宏斌在天津開了一家房地產中介,取名順馳,從此走上成為一代“地產梟雄”的道路。在順馳的快速發展道路上,柳傳志的身影隨處可見。
?
順馳的“第一桶金”來自一個爛尾樓項目,孫宏斌想以買斷的形式接盤,但是他又沒有錢,開發商問他拿什么來擔保。孫宏斌讓他的兩個擔保人和開發商見面,這兩個擔保人是聯想集團董事長柳傳志和中科集團董事長周小寧,于是項目順利地談下來了。
?
隨后,柳傳志再次出手了。1995年初,順馳和聯想集團、中科集團成立天津中科聯想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順馳開始開發房地產,并逐漸成為天津絕對的“大哥大”,占到一級市場15%的市場份額。之后,順馳房地產的品牌在天津家喻戶曉,在天津有60多家房地產銷售網絡,并成為當地最大的房地產商。天津每六七個樓盤就有一個是順馳代理的。
?
1998年,聯想和中科集團將全部股份轉讓給順馳,公司更名為“天津順馳投資有限公司”。自此,孫宏斌的天津順馳完成了前期的準備,開始走上快速發展的高速路,開始起飛了。
?
梟雄就是梟雄。順馳當時采用了三種“打法”,令人側目:
?
第一種是快:這種快將業內平均18個月的開發周期縮短到了7個月。這簡直不是快,而是一種地產界先挑起來的一場革命。
?
第二種是狠:這種情況出現在瘋狂搶地上,出價不按套路來,別家出50億元,順馳能出70億元,不要說不給對家退路,把自己的退路也斬斷了。
?
第三種是瘋:瘋狂的在全國買地做項目。孫宏斌身上的“瘋子”標簽,就是由此得來的。順馳集團從2001年天津年銷售額接近1億到2004年全國銷售額127億只用了三年的時間。
?
資料顯示,2003~2004年,順馳創造了一年內同時向十幾個城市擴張的紀錄。短短兩年內,順馳取得中國地產史上前無古人的戰績,版圖擴張至全國10多個省、16個城市。在當時的房地產市場是實實在在的一匹“黑馬”。
?
地產圈有個盡人皆知的段子,2003年7月,“中城聯盟”正在重慶召開例會。當時還是“小孫”的孫宏斌在會上發言:“順馳的目標就是全國第一,也就是要超過在座諸位,包括王總。”臺下的王石聞言,略加思索回答道,“睜眼說瞎話”。
?
“超越萬科成為第一”成了業界的談資,這是孫宏斌的野心或夢想,作為一個“追夢人”,孫宏斌的想法一直飽受爭議與嘲諷,哪怕時隔18年后的今天來看,“小孫”已成為“老孫”,媒體仍在戲謔地追問:你啥時成為“第一”?
?
2006年,孫宏斌建立順馳不動產網絡成為中國最大的地產中介商之一。都說步子大了“會扯到蛋”。精于算計的孫宏斌沒有算到“政策危機”,這一年,一波比又一波猛烈的房地產宏觀調控,讓順馳來不及剎車,本就緊繃的資金鏈告急。
?
后來看,孫宏斌若再堅持一年,情況就不一樣了。2007年的牛市中,那些很貴的土地,馬上就不那么貴了。孫宏斌倒在了黎明的前一年,他的第一次上市努力嘗試也沒有成功。
?
當時,孫宏斌和摩根士丹利簽了對賭協議:一旦利潤率上不去,7.5 億買下的 20% 順馳股權將攀升至 40%。雙方約定 2005年11 月注資。最后,摩根變卦,孫宏斌的資金缺口補不上。行業里,無一人為孫宏斌雪中送炭,項目賣不出去,資金鏈斷裂。資本并沒有站到孫宏斌一邊。
?
孤立無援的情況下,孫宏斌在2007年1月23日以12.8億元的價格將順馳“賤賣”給了香港路勁基建集團。好在,孫宏斌還留下了一個火種:集中了優質地塊和高端項目而建立的融創,這家公司由孫宏斌2003年創立,這是其日后“東山再起”的一個重要籌碼。
后傳:擁抱資本,改變打法,逆襲進擊
?
這一次,孫宏斌如何證明自己?歷史踩著相似的節奏,但孫宏斌與以前不一樣了。他吸取了以前的教訓:一、沒錢、沒資本不行;二、盲目全國擴張不行;三、大肆高價買地不行。
?
孫宏斌確立了新的戰略方向:第一,推動融創在香港上市;第二,不搞全國擴張,進行區域耕耘;三、不再高價買地,進行項目合作。他用順馳“血的教訓”開啟了融創中國“逆襲進擊”之路。
?
經過努力,孫宏斌在2007年-2009年成功引進鼎暉投資、新天域、貝恩與DB投資等國際戰略投資者,融創講述了一個“與順馳不一樣”的故事。幸運的是,跌落下來的孫宏斌沒有錯過中國房地產的“黃金時代”。
?
2010年融創中國成功在港交所上市,但就算憑著上市的勁頭,融創2010年全年才賣了83億。當年,萬科已經第一個邁入了“千億俱樂部”了。
?
孫宏斌著手布局。他從區域入手,從北京、天津、重慶、蘇州、無錫,到2012年才進入杭州、上海。這為其后來的全國化奠定了基礎。
?
與以前的打法也不一樣了,孫宏斌選擇了用并購和項目合作進行滲透,他在中國地產圈不斷騰挪,很多地方都有這個“接盤俠”的身影。最典型的是,與綠城的合作,不過,這一次,他扮演了“白武士”一樣的拯救者。
?
孫宏斌對宋衛平的仰慕由來已久,宋衛平也是曾號稱要“超越萬科”的大佬,其打造的樓盤也久負盛名,孫頻頻向宋示好。當綠城2011年陷入與自己“順馳當年一樣的資金鏈斷裂”困境時,孫不止是聲援,用的是重金馳援。
?
2011年11月,孫宏斌直接購買了綠城無錫香樟園一套豪宅,兩個月后又收購了香樟園51%的股權。2012年6月,孫宏斌執掌的融創中國又斥資33.72億元收購綠城上海、蘇州、無錫、常州及天津5個城市9個項目的50%股權 “融綠平臺”。
?
兩年后的2014年5月,孫宏斌終于和宋衛平走到了一起。當時,宋衛平及其一致行動人將綠城中國24.3%的股份,作價50億元轉讓給融創中國,后者與九龍倉并列成為綠城第一大股東,并掌控公司經營。孫宏斌隨后高興地將50億元付給了宋,股權因流程并沒有交割。
?
孫宏斌的營銷能力強悍,孫宋兩人更是惺惺相惜,合作可謂水乳交融,在上海、杭州的銷售也非常亮眼……直到孫宏斌準備用降價手段去化,惹惱了宋,宋衛平推翻了與融創既定的股權交易,最終分家。
?
2014年10月,香港聯交所質疑孫宏斌與宋衛平是一致行動人,這意味著,單是漫長的收購流程和巨額資金,就將使孫宏斌頭疼。12月19日,雙方同意終止收購協議。除了50億港元收購款外,孫宏斌收到了約10%的利息。
?
好在,孫宏斌后來爭取到“融綠平臺”全部股權,“融綠平臺”在上海、無錫、蘇州、天津等城市擁有18個優質項目,總體量接近600萬平方米。
?
宋衛平引入九龍倉和融創實則是為自己紓困。孫宋分手后,宋衛平將股份賣予中交集團,后者取代九龍倉成為綠城第一大股東,“為什么香港聯交所判定我和綠城是一致行動人,中交和綠城就不是呢?”孫宏斌發出了這樣的靈魂之問。
?
后來,孫宏斌差點成了與佳兆業和雨潤的“接盤俠”,雖然只是收了點利息,孫宏斌卻收獲了無數經驗。
?
他改變了打法,從兼并轉向了項目并購。據媒體梳理,從2015年開始,融創收購了成都國嘉、西安天朗、江蘇四方、武漢美聯以及煙臺海基等公司項目,將戰線推到了成都、濟南、西安、南京、武漢及海南島等新興城市。2016年,又通過并購萊蒙國際、融科置地以及嘉凱城等公司旗下資產包,在深圳、鄭州、青島、長沙、合肥、昆明、太原等城市順利布局。
?
2014年融創首次進入行業規模前十。到2016年,已經可以一年賣1500億,排名行業第七。憑借項目并購,融創用一年的時間實現了規模的倍增。
?
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孫宏斌戰略入股了鏈家和王健林的萬達,同時成為樂視賈躍亭的“白武士”。貝殼2020年成功上市,市值已經超過5000多億人民幣,按融創在貝殼的持股算,賬面浮盈接近200億。對賈躍亭的馳援,則讓這個“接盤俠”血虧。
?
孫宏斌為何要接盤,他能從樂視得到啥?一個大背景是當初各種“小鎮經濟”很熱,他參加在中金的投資交流會透露:不排除跟樂視合作,做企業小鎮、汽車小鎮、樂視小鎮等。“就像莫干山項目,我們最近在那邊收購了一個項目,幾千畝,位置比老賈還好。當時政府給老賈批了一萬多畝,除了工業和其他用途的幾千畝,剩下的,干什么都行。”
?
樂視就是一個黑洞,當孫宏斌意識到這一點時,融創已經投入了上百億。后來,有媒體描述了孫宏斌飆臟話的一個場景,一度恍惚有種“脫口秀”的錯覺:
?
上市這塊債務跟我們做盡調的時候沒差距,主要就是老賈,他猶猶豫豫的,該賣不賣,不堅決,前幾天開股東會還說,7個子生態,一個都不能少。我X你媽,還一個都不能少,你能做好一個就牛X大了。
?
孫宏斌痛斥賈躍亭不懂得斷臂求生,承認投資賈躍亭失敗:
?
損失了165億,還怎么壯士斷臂,這是斷頭了。你說現在怎么把錢給他們,我再借他100億,當我傻X啊?……本來我就是傻X。
?
2017年7月,萬達出售文旅項目與酒店資產,加上債務,是一個體量達到1100億的巨無霸交易,其中,融創接盤了文旅與地產資產,加上承接的債務,規模接近900億。
?
你有可能有個疑問:孫宏斌哪來這么多錢買買買?
?
孫宏斌的解釋是,賣出來的,“8年加起來花了2000億,但賣了2萬億的貨值”,他說,用低價購買優質資產然后加價賣掉。孫宏斌還算過一筆賬,付了萬達438億,3年里融創賣了1600億,一部分是工程款,一部分是收回來的款項。“并購帶來了大量的土儲,成為融創‘糧倉’的重要組成部分”。
?
沒錯,孫宏斌花錢其實是在買萬達資產的土地。此舉讓融創在1年間把土地儲備擴充了一倍,全國進駐的城市增加至70個,這些土地近些年一直在為融創持續貢獻收益。2018年消停了一年,2019年,“接盤俠”孫宏斌又接盤了泛海旗下若干項目,以及云南城投旗下的環球世紀公司的股權,進一步擴充土地儲備。
?
現在的孫宏斌早就不是當年做順馳的那個“小孫”了,他對拿地節奏的拿捏與周期的把握,更加張弛有度。“2020年,融創要做三件事:其一,調融資結構、降融資成本;其二,處置部分持有資產;其三,拿地要拿對地方,拿對時間。降低成本,放緩擴張,不失為一個鞏固戰果的好方式。”
?
2020年,孫宏斌接盤的次數大大減少,他退出了追逐數年的金科股權爭奪,頻繁出售旗下資產,在土地市場也謹慎很多,甚至還把之前看不上的物業送進港交所。分析稱,得益于這樣的收手,融創才得以從危險的資金游戲中,迅速回撤。
時間進入2021年,孫宏斌再次成為“奪地之王”。時代風云變幻,這個梟雄的征戰,還會有無限可能嗎?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