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廠羨慕別人的年終獎:華為海思員工拿了15個月,仍自嘆不如微信
時代財經采訪了來自OPPO、華為、字節跳動的幾位員工,他們講述了他們眼里公司的年終獎制度。
作者-王亮
編輯-史成超
來源-時代財經APP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每年春季,是眾多互聯網科技公司發放年終獎的時候。大公司年終獎“豪擲千金”的消息常常在社交媒體熱傳。
年終獎本是一種福利制度,是對一年來員工工作業績的肯定,可以激勵員工,增加企業凝聚力,但有時也會成為給員工畫的“大餅”。
近日,有被強制離職的前OPPO員工起訴OPPO,但還是沒拿到他想要的7萬元年終獎。與此同時,榮耀員工在脈脈爆料稱,榮耀承諾的按時發放年終獎兌現不了,而華為給員工的年終獎漲幅驚人。
在互聯網科技公司的薪資制度中,常常會提到“base”和“package”,前者即固定的基本工資,后者為工資加所有福利(包括年終獎和期權)的薪酬包。時代財經此前報道,有專業從事勞動法的人士表示,公司往往使用“目標年薪”來說明總年薪,其中僅對月固定工資進行明確說明,剩余部分則為不確定的獎金部分。而如果年終獎沒有明確約定的,只是根據公司效益或績效發放,這種約定給用人單位留下尋租空間。大部分案例中,勞動者要求公司支付年終獎的請求得不到支持。
今年年初,陸金所、陸基金聯合脈脈發起的《2020職場人年終獎真相調研》顯示,6.35%的人年終獎超10個月的工資。當中,有約三成人從事IT或互聯網行業,其次為汽車制造業,占比達17.5%,金融行業排名第三,占比為12.5%。與此同時,還有半數職場人的年終獎少于或等于1個月工資。超30%的人表示沒有年終獎。
時代財經采訪了來自OPPO、華為、字節跳動的幾位員工,他們講述了他們眼里公司的年終獎制度。
OPPO前員工康偉偉:年終獎,超過基本工資,固定工資三年未漲
我是2018年7月校招入職OPPO,搞研發的,做的成果還不錯,但這三年沒有漲過工資,今年4月離職了。
我們薪酬分為固定和浮動兩種方式發放,年終獎也包括在里面。如果是固定薪酬,一年下來,基本工資和年終獎可能是2:1,或者是1:1的關系。如果是浮動薪酬,年終獎占的比例更高。但總年薪不變,稅前拿到30萬元沒問題,這是寫在合同上的。
我是以固定薪酬方式入職的。因為我是本科生,入職年薪是30萬元。職級決定了基本工資,想要漲薪,就得調級。但在三年間,我每次申請職級調整,他們就會說我的年薪在本科生里已經是非常高的水平了,沒法調整。
調級需要每年3月份提交職級認證申請,10月份會出認證結果,11月份才調薪。假如所有認證都通過了,到年度結算的時候,大部分還是會以原來的職級結算,而不是以新的職級結算,所以“戰線”拉得非常長,調級的收益要到第二年才會有所體現。
2018年之前,本科生入職OPPO職級是一級,轉正之后會自動升級到2.1,再從2.1開始認證。以前按照上述流程進行,但是我作為一個硬件的sp offer(special offer,指特殊offer),每年的工作成果“輸出”都是在前列,想升成2.1,居然還要被卡。我的主管認為我不符合條件,他們也不愿意去替我說話。
OPPO員工以固定薪酬方式入職的話,工資基本上是不會調的。也就是說,我的工作做得再出彩,我的職級認證還是一級級來,而且每一級都會卡你。不過,如果離職,不管什么樣的績效,是按比例給折算的,這是相對規范的。
如果是浮動薪酬,工資可能會緩慢增長,大概一年漲500到2000元之間。現在制度有所調整,公司統一以固定方式入職,沒有以浮動方式入職的,但是進了公司之后,公司可能會通過別的方式要求你轉成浮動薪酬,比如想在公司里升職加薪,想要往上爬,就必須得轉浮動薪酬。
對于浮動薪酬來說,這一整年要做得比一般員工更好,所以要加班。所有工作在4月份打績效的時候集中體現,所以會干得特別辛苦,不過也確實有回報。對于這種薪酬體系,有些人是認同的,但我是不認同的。
華為海思員工李肖:年終獎,拿了15個月工資,沒法和“網紅團隊”比
我2008年1月入職,最初在華為無線部門做無線通信的軟件開發。在華為,每隔幾年換一次部門,這是正常情況,內部人員流動很頻繁,我在無線部門也調整過好多次,2018年到了海思,現在是基層的研發項目經理。
我們全年收入包括三部分:工資、年終獎和股票分紅,工資相對固定,其他兩個和績效、公司效益有關,和自己的年度考評結果和級別也有關。
華為的年終獎每年4月發放。我最開始工資是6500元,第一年的年終獎給了3個月工資,兩萬元不到。工作兩三年后,年終獎差不多有7、8個月以上了。
我是碩士畢業,當時碩士應屆生入職一般是14級,本科應屆入職是13級,有一些運營性質的崗位入職小于13級。最近幾年也有碩士應屆就給了15級,博士畢業甚至直接給18級的。
職級是根據工作績效和個人崗位、相關基本條件、工作產出定期評議的。最近幾年,職級也有一些“通貨膨脹”。有好幾年了,我一直停留在18級,越往上,越難升了。
我們考評一年兩次,A、B+、B、C、D,我一般處于中上水平。每個職級都有工資和年終獎的考評范圍,晉升也是根據職級和績效評議的,還得靠一點運氣和部門的空缺。
我工作了12年,年終獎整體都是上漲的,每年漲幅10-30%不等,不同級別、不同部門、不同績效上漲幅度不一樣。今年年終獎我有15個月工資,我基本是滿意的,共50多萬元,現在拿10多個月年終獎的人很多。
我們年終獎雖然沒法和“網紅團隊”比如微信、原神之類的比。不過,我覺得也不錯了。股票分紅,我是從工作8年左右開始拿的,現在逐步和全年稅前工資收入相當了。
對于中途辭職年終獎怎么發放,我不清楚。不過,我知道有人去年10月份離職,今年4月份都收到了年終獎。
在華為工作時間久了,感覺公司在分錢這方面不算小氣,今年年終獎,17級以下的確漲了不少。每年都有漲,這不算新聞。
字節跳動員工陳飛:工作時間,與薪酬脫鉤,薪酬福利不是激勵的全部
我是2019年入職的,在用戶增長部門做PM。我們一共有4個大級別,每個大級別有2個小級別。我是2-2,是面試官和HR基于他們的判斷定的。
級別決定了工資的幅度,比如說 1-1的工資幅度是50-100萬元年包(年薪package),1-2的工資幅度是80-130萬元年包。年終獎是每年4月發上一年的,是工資的某個倍數,和工資是有直接聯系的。我入職以來,發的最低一次是18萬元左右,最高應該是28萬元。
字節跳動每年考評2次,分為F、I、M、E、O。F就是失敗,I就是需要提升,M就是符合預期,E就是高于預期,O是卓越。每年兩次抽調有潛力的人進行答辯晉升,工資有所提升,年終獎相應提升。不過,公司沒有承諾工資普調,所以并非常態。
績效與年終獎是強掛鉤的,里面會有一項是投入度,這跟加班有關系,但投入度在績效里的占比不明。也就是說,公司加班情況與績效的掛鉤程度一般。
跟其他公司比,我們的年終獎屬于中等水平。但是可以把年終獎用來兌換期權,期權平時是不會發放的,還要達到一定職級才有這項獎勵。
字節在薪酬制度上的總體思路就是“以能定級,以級定薪,以績定獎”。我是認可這個思路的。至于具體的數值設定,內部是非透明的,所以也難以確定是否合理。至少跟行業公開數據比對而言,我覺得相對合理。
這套體系當然能夠起到一定的激勵作用,但職級、薪酬、福利并不是激勵的全部。工作內容、工作強度、公司環境、人事環境是否與你匹配,是更加重要的因素。有一個理論認為,職級、薪酬、福利只是保障因素,我是認可這個理論的。
高年終獎制度是降低了日常工資收入的,我覺得這是顯然的。最明顯的就是工作時間與薪酬存在一定程度的脫鉤。當然,當下國內勞動法不完善的情況下,這種情況應該是普遍現象,與公司本身無關。
(文中受訪者皆為化名)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