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兵相見!恒生科技指數ETF上演赤膊戰,后來者要成“炮灰”?
新一代港股旗艦指數爭奪白熱化。
來源:新經濟e線
2021年5月25日,包括博時恒生科技ETF、華夏恒生科技ETF、易方達恒生科技ETF內的3只恒生科技指數ETF均選擇在同一天扎堆上市,這一狀況在業內實屬罕見。
?
此前,上述3只恒生科技指數ETF的發行期均只有短短一天。其中,博時恒生科技ETF先于5月18日宣告成立,華夏恒生科技ETF和易方達恒生科技ETF則均在5月19日成立。
?
不過,新經濟e線注意到,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港股科技板塊在宏觀流動性收縮、互聯網反壟斷等因素驅動下加速探底。受此影響,首批恒生科技ETF募集情況均不及預期。在首批6只恒生科技ETF中,發行規模超過十億元以上的僅3只。盡管如此,上述3只基金從成立到上市,間隔也就兩三個交易日,可謂是閃電上市。
?
就在上市首日,3只恒生科技指數ETF收盤均報上漲,但成交分化。居首的華夏恒生科技ETF全天成交6.04億元,易方達恒生科技ETF次之,全天成交3.98億元。博時恒生科技ETF則不足億元。
?
業內認為,在ETF產品同質化的情況下,爭取時間、效率優先有可能占據先機。而后來者或將失去先發優勢。單從這一點來講,在首批6只恒生科技ETF中,包括華安恒生科技ETF、大成恒生科技ETF、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等在內的3只ETF已處于下風。
?
爭奪新一代港股旗艦指數
?
新經濟e線注意到,在如此激烈的競爭背后,這也更加襯托出恒生科技指數這一核心指數的戰略地位。2020年7月27日,恒生指數有限公司推出恒生科技指數。該指數集合港股新經濟優質賽道龍頭,是港股市場中代表新經濟的新一代旗艦指數。
?
根據恒生科技指數的編制規則,該指數由市值排名前30的與科技主題高度相關的香港上市公司組成,主要覆蓋軟件服務、資訊科技器材、藥品及生物科技等目前市場關注度較高的科技主題領域,行業特征鮮明。
?
其成份股匯聚了大中華地區優秀的一批科技企業,包括了阿里巴巴、快手、京東、網易、百度等港股通暫無法納入的二次上市互聯網巨頭,覆蓋板塊包括互聯網平臺、智能硬件和電子產品、光電產業、醫療健康、半導體芯片等細分領域龍頭。前十大成分股合計權重占比達68%,總市值超16萬億港元,這些科技龍頭公司盈利能力突出,具備較高成長性,對指數的表現影響較為顯著。
?
此外,相較于半年調整方式,該指數是采用的季度調整方式,能夠更加及時的對成分股進行更新,并且,通過設置快速納入機制,能夠使該指數更加快速的捕捉到市場龍頭市值企業,使指數投資價值進一步提升。
?
就在5月21日,恒生指數公司宣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恒生指數系列檢討結果,恒生科技指數成份股數目由現時31只重置至30只。汽車之家、嗶哩嗶哩獲納入恒生科技指數;中興通訊、鴻騰精密、祖龍娛樂遭剔除。所有變動將于2021年6月7日生效。
?
對此,有市場人士表示,在目前全球流動性依然寬松、美元貶值人民幣升值、南下資金中長期持續流入趨勢確定的背景下,港股有望逐步從當前低位走出。尤其是去年下半年以來,港股科技板塊加速探底,風險釋放較為充分,隨著優質中概股回歸香港,作為國內部分優質核心資產的代表的恒生科技將是最受益的核心指數之一,長期配置性價比已經較為突出。
?
在恒生科技指數ETF扎堆閃電上市背后,借市場震蕩之際,提前低位布局港股新經濟龍頭,以期分享未來上漲紅利或正是其用意所在。估值方面,恒生科技當前市盈率(TTM)為40.69倍,市銷率(PS)為4.39倍,與全球主要科技指數相比較為合理,具備較好的性價比。
?
從資金流入來看,恒生科技指數成為南下資金凈流入最高的板塊之一,南向資金加速增持指數成分股,從2020年1月底的1694億元增長到2021年4月底的7861億元,增長非常顯著。
?
后來者要成“炮灰”?
?
值得關注的是,在先發優勢導向下,ETF的排他性十分明顯。也就是說,在跟蹤同一標的指數的情況下,市場競爭演變的結果就是,能夠取得規模優勢的基金最多也就一兩只,而缺乏資源優勢和品牌號召力的基金恐怕將淪為“炮灰”。最終,撐不下去的ETF將難免被清盤的命運。
?
以恒生科技指數ETF為例,首批就有6只基金涌入。除了先行上市的博時恒生科技ETF、華夏恒生科技ETF、易方達恒生科技ETF的3只ETF以外,華安恒生科技ETF和大成恒生科技ETF均已定檔5月27日上市,2只基金募集規模均不足5億份。而華泰柏瑞南方東英恒生科技ETF剛于5月25日成立,基金募集份額11.72億份。
?
據華安恒生科技ETF上市公告書披露,基金本次募集有效認購戶數為8000戶,按照每份基金份額1.00元人民幣計算,設立募集期間募集的基金份額共計4.55億份。相比之下,華夏恒生科技ETF和易方達恒生科技ETF的認購戶數分別高達41185戶和20520戶。
來源:基金公告
?
就在5月25日當天,華安基金旗下就有一只ETF發布了延長募集期的公告。華安中證滬港深科技100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滬港深科技ETF)稱,該基金于2021年3月31日獲中國證監會準予注冊。基金原定募集期為2021年5月17日至2021年6月3日進行發售。經公司經與基金托管人農業銀行協商一致,決定擬將基金的募集期延長至2021年6月11日。
?
新經濟e線獲悉,滬港深科技ETF跟蹤標的指數為中證滬港深科技100指數,從滬港深三地市場的科技主題空間中選取100只研發強度較高、盈利能力較強并具備成長特征的科技龍頭上市公司股票作為指數樣本股,以反映滬港深三地市場較具代表性科技上市公司股票的整體表現。
?
與華安恒生科技ETF相比,滬港深科技ETF部分成份股存在重合現象。在前十大成份股中,騰訊控股、舜宇光學科技、中芯國際在兩邊均有上榜。
來源:基金公告
此前于4月29日,華安?MSCI中國A股國際交易型開放式指數證券投資基金(華安MSCI中國A股國際ETF)也發布公告稱,基金于4月30日終止上市。據清算報告,該基金于2018年9月27日成立并正式運作。不過,自2019年以來,基金資產規模已縮水至5000萬元以下,跌破了清盤紅線。截至基金最后運作日的2021年3月9日,其規模僅剩下1262.64萬份。
?
Wind統計表明,截至今年一季度末,華安基金旗下權益ETF規模共計約395.63億元。除了華安上證180ETF和華安創業板50ETF以外,余下權益ETF資產規模均低于10億元。其中,華安上證龍頭ETF華安三菱日聯日經225ETF、華安滬深300行業中性低波動ETF、華安法國CAC40ETF等4只ETF均在億元以下。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