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丘科技創始人兼CEO黃耀:AI工業視覺落地的實踐與思考
作為一年一度投資圈和創業圈最為盛大的聚會之一,英諾創新者大會于5月22日在青島新金融產業園舉行,大會的主題為“無限可能·2021英諾創新者大會”。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也是英諾天使基金(下稱:英諾天使)成立第八個年頭。阿丘科技創始人兼CEO黃耀發表了《AI工業視覺落地的實踐與思考》主題演講,為我們介紹了工業視覺領域公司的類型、如何看懂這個賽道,以及阿丘科技AI落地工業檢測的四個階段。
以下為演講實錄:
大家好,我是阿丘科技的創始人黃耀,在我讀書期間,第一次見到李竹師兄和祝總,認識了英諾天使,在回去地鐵路上就收到了TS,改變了我一生的軌跡,對我人生意義非常大。
簡單介紹一下自己,2017年7月份畢業于清華大學,在畢業之前創立了阿丘科技,將AI技術應用于工業自動化領域。我當時認為看起來很笨重且重復作業的場景可能是AI落地的比較適合的場景。于是貿然闖入這個領域里,嘗試用AI技術去解決工業自動化領域包含的大量且重復的人眼結合場景。目前公司已超200人,聚焦關注于工業AI場景,致力打造以軟件為導向的平臺型公司。在過去的兩三年里,我自己跑過的工廠有超過兩百個,一直在思考這個行業該怎么去做?阿丘聚焦工業,做工業的特點就是要懂場景,我們目標便是做國內最懂工業的AI產品團隊。
這是我們的產品,工業AI視覺軟件平臺。雖然國內很多人不看好軟件,在國內做軟件很苦逼,賣軟件也很難。但在工業視覺這個領域,基礎軟件和標準軟硬件產品多卡在日本、德國、美國手里。為此我們希望能夠堅持基礎軟件的開發,打造一個以軟件為核心的平臺型公司。
????
剛才說到的重復人眼手的場景,拆解就是幾件事,第一是生產組裝,即用手裝某樣東西,它解決的是效率問題;第二是檢測,即為控制質量,這個產品是否有問題,是否需要提前攔截;第三個是物流環節,產品搬來搬去。生產自動化、檢測自動化和物流自動化,是工業視覺三大核心場景,覆蓋半導體、3C、汽車等不同行業領域。但目前工業視覺在國內整體上滲透率還比較低。
????
工業視覺領域公司可分三個類型,第一個偏平臺性,可以跨行業,受眾比較廣,比如康耐視、基恩士等;第二類屬于垂直行業的,做某個細分領域,細分行業標準化產品,比如奧寶科技、KLA;第三個是系統集成商,非標、項目制。目前國內做系統集成的多,基礎平臺則是空缺。
不少人看不懂這個賽道,因為工業自動化離大家比較遠。其實看兩點足夠:1. 產品是否能夠跨場景,是否能夠跨行業,這決定它的天花板;2. 看實施交付模型,是研發交付還是技術支持交付,甚至開箱即用。
過去幾年,我們把AI軟件在工業場景中的應用,做到了產品與流程的相對標準化。站在今天的視角回顧,我們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2016年10月到2018年6月,這個又可以拆成兩部分,其一2016年10月到2017年10月,我們做了一個AI算法包(SDK),其二,2017年接觸客戶后,發現算法SDK在行業難以用起來,我們研究了把算法SDK使用起來的流程,并做了一些軟件工具,這樣才產生了AIDI。同時當時也在思考工業數據的特點,從通用AI轉向思考工業數據AI該怎么做,這是核心的轉變。
第二個階段,是從2018年7月到2019年2月,我們勉勉強強將AIDI真正落地到第一個客戶,這段時間比較煎熬,總感覺要落地了卻有各種問題。第三個階段,2019年2月份到7月份,我們接觸了3C行業標桿客戶,經過大客戶比較復雜場景的歷練,產品的標準化程度上了一個新臺階。于是2019年下半年就邁入了第四個階段,AIDI產品標準化,以及開始組建團隊往不同場景去應用推廣。工業場景軟件產品標準化,是比較困難的,我們在這個領域做了三年多,才真正把一款產品打造到相對標準。2020年我們又發布了AIDI 2.0版本,AI軟件真正逐步完善。
從上面的經歷可以看到,我們從算法SDK,到AIDI軟件產品原型,到工業落地迭代打磨,再到最后形成AI落地的方法論,至此,我們才真正意義上將AI落地工業檢測。
在工業視覺領域,公司需要有應用場景抽象和技術平臺構建兩大核心能力。工業場景很大,但很碎片化,我們需要學會合并同類項,對市場形成點線面的思考方式。其次是算法,可分為項目級、產品級和平臺級。美國康耐視構建的就是平臺級的算法,平臺級的算法很困難,沒有大家想象的那么簡單。
???
最后總結一下,我個人認為中國擁有著全球種類最多且最大的制造業產業鏈,比如手機產業鏈、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等。其次,中國有非常好的工程師紅利,包括AI工程師、軟件工程師以及自動化集成工程師。最后一點我認為也很關鍵,這兩年我發現越來越多的名校人才涌入工業實體領域,且不少都比較務實。我覺得新一代創業者對新技術的擁抱,對創新打法的理解,會給這些行業帶來驚喜。AI對場景、對數據比較依賴,工業AI必然在離場景越近的地方越容易出現,這是天然的中國公司的機會。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