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如何重構國際競爭?從芯片到航天的深度思考
5月22日,“無限可能·2021英諾創新者大會” 在青島新金融產業園舉行,這是一年一度投資圈和創業圈最為盛大的聚會之一。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也是英諾天使基金(下稱:英諾天使)成立第八個年頭。
在圓桌論壇環節,英諾天使基金合伙人祝曉成、愉悅資本創始合伙人戴汨、天儀研究院創始人兼CEO楊峰、銘鎵半導體CEO陳政委、江蘇歐軟CEO孟德鳳、探境科技CEO魯勇就“2021?科技重構國際競爭”展開討論,共話重點行業國際競爭格局的情況和變化,以及企業的應對之道。
以下為圓桌論壇實錄:
祝曉成:今天這個panel有四位創業者,一個投資機構,這些創業者嘉賓來自不同的行業。這幾年我們投了四五百家企業,有幸認識、結緣上千位創始人,每年都有其中的代表來參加,今天的主角是他們,我們來聽聽他們和投資機構是怎么看科技重構國際競爭的。
首先請每位嘉賓介紹一下自己。因為我們是一個創新創業者大會,是一個給創業者和投資機構、創業者和創業者之間做廣泛鏈接的場合,大家相互之間不一定認識,先介紹一下你們自己,你們是70后、80后還是90后,老家哪兒的,什么學校的,很容易就能結識到老鄉、校友,最后講講你們在做什么。
????
魯勇:我來自安徽,70后,上學在清華,讀書一直在做電子方面,微電子,所以工作之后做芯片,創業之前在國外大廠Marvell做芯片設計。興趣愛好主要是滑雪和戶外。
????
孟德鳳:我來自蘇州,2000年計算機專業畢業后,進入了ERP廠家金蝶軟件,2012年創立了江蘇歐軟,從事制造業數字化工廠相關的工業SaaS服務,到現在已經是一個超過20年經驗的2B領域老兵。現在的愛好是每天慢跑運動,保持身體的活力和一顆年輕的心。
????
陳政委:我比較年輕,我是2007年在天津讀大學,2011年之后到日本讀碩士和博士。2017年回國就業于北京郵電大學,后來出來創業,創業三年左右,從事半導體材料的生產制造和研發,2019年底接受社會資本化融資,結識英諾天使基金,愛好之前是打籃球,現在打橋牌,更多在公司事情上面。
?? ?
楊峰:我是湖南人,1982年出生,北航二系99級,一直在干航天,我的理想是過了二十年之后,你們在街上遇到一個人,你問他做什么職業,他告訴你是衛星工程師,航天工程師,你們會覺得這是一個很普遍的行業,如果能做到這一點,我的理想就實現了,只有把門檻降低下去,市場才能打開。
????
戴汨:我是江蘇人,70后,希望心態是90后,我是清華大學畢業的,雖然我現在的職業是投資人,但和在座各位企業家類似的是,我曾經參與了中國第一個小衛星清華航天一號的研制。
????
祝曉成:歡迎大家!我是江蘇人,南郵的本科,清華的MBA。今天的題目比較收斂,我們聊科技重構國際競爭,大家可以結合各自的行業講講你們的看法和體會。比如在過去一年,到今年,你們所處的行業的國際競爭格局有什么樣的情況和變化?
???
楊峰:大家都知道航天是大國和強國的標配,一個國家如果沒有航天的能力不能稱之為一個大國。問題是這些年行業轉變的趨勢,尤其是在中美之間。我覺得從上世紀的時候,美國和蘇聯的爭霸,是兩個國掐得最主要的方面。那時候的太空爭霸,經費是來自國家任務。現在中國和美國的太空之間競爭,并不是國家任務驅動,更多是商業驅動。我們國家也把商業航天放到重要方向上,不僅有國家任務而且由商業驅動帶來競爭。
????
祝曉成:楊峰的意思,就是說航天領域從完全國有體制在做,到慢慢有了民營市場起來,商業驅動加上國家支持。這個時間其實也有小十年了吧。現在從政策方面,大家也在對標國際,也繞不開SpaceX,繞不開馬斯克。常有人問中國為什么沒有SpaceX,你怎么看?
????
楊峰:說一下為什么中國沒有SpaceX?我引用我回答領導問題的時候的話,領導問為什么中國沒有SpaceX,你們不要看中國為什么沒有SpaceX,你們要看美國為了有SpaceX付出什么代價,我們中國目前為了有SpaceX付出什么代價,差距太大了。
????
祝曉成:大家會覺得這么多火箭公司了,這么多衛星公司了,這么多航天的idea了,而行業顯然還處于早期,無論從火箭、衛星的數量,到落地應用場景,還有很長路要走。
????
楊峰:大家說SpaceX是NASA的親兒子,但親兒子不只它一個,只是從一百個親兒子里跑出一個優秀的,大家覺得他好,可能有90多掛了,只是大家沒注意。
????
陳政委:2019年是半導體的元年,之前大家都沒有關注這個行業。這個行業實際上競爭焦點在于前端設備和材料,前面做不好,基本不用考慮后面的事情了。然而半導體材料行業特點是周期長,投入大,見效慢,一旦見效了,發展非常快速。對新材料來講,從硅、砷化鎵到碳化硅、氮化鎵等材料,與國外的差距是5—10年,材料越前沿差距時間越短,我們怎么在新材料還沒有爆發的時候就接觸是值得思考的。
????
祝曉成:新材料從零開始,往往十年、二十、三十年,周期很長,你要預測一個新材料憑什么能行,其實預測不了。但是我們對趨勢還是會有些預判的。我們看日本在這塊加速了,同時有像政委這樣有經驗的團隊在做。你剛才提到了趨勢,大家可能會問你,那幾樣東西(碳化硅?)還在發展過程當中,氧化鎵會多快,有什么競爭優勢呢?
????
陳政委:半導體行業里更新迭代沒有依據,材料突破之后,器件出來之后,這個產業就形成了,實際上就是一代材料,一代器件,一代產業,在碳化硅、氮化鎵尚未完全占據市場,氧化鎵為什么有這個市場空間呢,實際上整個材料器件積累非常豐富了,在日本和美國已經非常得到關注了。我相信在2022年、2023年這兩年的變化,會值得我們資本界關注。
????
孟德鳳:我是做工業SaaS服務的,我的客戶以制造業為主,大家談到競爭格局的時候,更多會關注產品研發能力和技術壁壘的突破。其實世界范圍來看,企業的競爭能力,除了產品研發能力外,生產制造管理能力,也同樣非常重要。你研發出好的產品,沒有強有力的制造端能力,最終也很難形成強有力的競爭能力。制造端的服務能力,是各類生產硬件與各類軟件相互集成共同支撐的,“軟+硬”帶來的數字化制造,是趨勢和未來,更是競爭格局的重要支撐點。
????
祝曉成:從國際競爭的角度,你們看到了哪些情況?
????
孟德鳳:中國的智能制造SaaS服務,在市場需求的拉動和各類產業政策的共同推動下,最近幾年發展迅速,但由于中國制造業本身的基礎和階段,整體還處在一個逐步成熟的過程中。從國際競爭力來看,國外服務廠商的產品能力更加標準和成熟,但中國的SaaS服務廠商,更了解中國制造業的實際人員能力、管理需求,可以提供更貼合中國制造業需求的產品,并通過本地化的服務團隊,獲取更多的市場機會,并且會隨著產品能力的不斷提升,得到更多、更高端客戶的認可,從而建立自身的競爭力。在國產化不斷被拉升的情況下,未來5年,一定是中國制造SaaS服務廠商最好的成長機會和窗口期。
祝曉成:好的,這個趨勢是你現在在切客戶的邏輯所在。最后說到芯片,請魯勇從國際競爭態勢上談談你們看到了什么?
魯勇:先給大家講個笑話吧,小王是一家芯片公司的銷售,今年接到了超過去年3倍的訂單,所以被公司開除了,因為今年芯片公司交不出貨來。芯片缺貨這么嚴重是二十多年都沒有發生過,供應鏈采購商找各種渠道的靈通人士找貨。甚至有工廠拿了一批貨,讓客戶各自報價,誰報價高我就給他多發一些。這個情況的始作俑者是中美芯片大戰,大家開始囤貨,超量囤貨引起了這次的芯片荒。借這個機會,大量中國芯片公司的產品在大廠里面快速導入。在過去芯片行業的競爭中,美國公司走在非常成熟的地位,中國芯片公司產品一般屬于備胎,讓你經過漫長的考驗,最后可能稍微上一點小小的量。今年的這樣一個現狀,無論大廠還是小廠,能拿到貨不錯了,也無暇顧慮其他什么了。
這件事也帶來一個逆轉,因為芯片行業是技術和商業雙重驅動的領域。當早期中國芯片公司沒有辦法大批量進入國內大廠的時候,他們的成本是無法被消化的,無法進入正向迭代循環。而現在進入這樣一個此消彼漲,中國芯片公司大量進入市場,國外芯片公司產品被中美關系所擋住市場腳步,這兩者在研發投入和產量出貨上會發生一個倒置,中國芯片公司的迭代研發在加速,國外芯片公司的商業回報在下降。十年之后回顧今天的時候會發現2020年是整個大變化的起點。
????
祝曉成:剛才講了你們對國際趨勢的判斷,再說一下你們做了什么樣的事情或者什么應對,舉些例子。
????
魯勇:我們的做法跟其它芯片公司的倒置倒是不一樣的,我們在做的事情是從一開始就走在了國際的前列,AI芯片這件事情本身屬于大家同步啟動的,沒有人在我們更前面,因此我們的AI芯片做出來之后發現,我們要自己思考市場的打法,我們沒有可以參考的國際大廠商業模式。對于AI在市場怎么應用也沒有太多思考,所以我就得幫他思考。我得告訴他該怎么做,我們做了大量的事情,一方面是告訴我們客戶,一方面我們自己也在做一些思考,什么叫AI1.0產品,什么是AI2.0產品,所以現在國外大廠反過頭來找我們學習,找我們合作,這是一個跟其他芯片公司非常不一樣的國際競爭格局。
????
祝曉成:今年有量產嗎?
????
魯勇:巨大的量。
????
孟德鳳:中國的工業SaaS服務有很強的行業屬性,我們怎么做的呢?我們提供“行業化+平臺化”的產品模式,通過聚焦行業提供垂直行業平臺,實現產品化的復制和推廣,同時,通過APaaS低代碼平臺,讓客戶可以低成本、高效率的實現個性化應用擴張。舉個例子,我們有個客戶是做航空發動機關鍵部件的,生產工藝復雜、生產流程和周期都很長,整個過程中產品的質量保障和設備利用率都非常重要。我們通過在精密加工行業的產品套件,很好的與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相互融合,并結合大數據的應用,快速建立了客戶的數字化制造體系,大大提升了生產效率和產品良率,很好的重構了客戶的核心競爭力。
????
祝曉成:我們在中國能夠更好地樹立在這個行業里的地位,咱們也有足夠大的市場空間。
????
孟德鳳:歐軟經過多年積累,在SaaS服務領域,已經獲得了很多客戶的認可,并取得了華東區域的相對優勢。中國市場空間很大,要想獲的更好的競爭力,還需要進一步做好產品和服務,不斷創新和突破,給客戶創造更多的價值。
陳政委:我們的情況是艱難前行,經過這幾年的艱難前行,現在我們屬于絕對的第一梯隊,在行業材料競爭上跟跑日本,我們落后,領先歐美。現在美國高校和產業公司也來找我們咨詢產品參數并購買樣品,我們還需要繼續往前走,做好充分準備,迎接材料的爆發。
????
祝曉成:好啊!你們材料做出來不光是國內市場,是可以和國外競爭的,先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逐步拓展國際市場。
????
楊峰:我們從2016年開始創業的時候,我們面臨的更大壓力不是在于國際壓力,而在于國家隊的壓力,我們競爭對手是航天科技集團。我們一開始定了這樣一個策略,以農村包圍城市,跟航天科技集團形成顯著的差異化,他干什么我不干什么,他不干什么我干什么。短周期,我干得比誰都快,五年21顆星,體制內外都是最快的。我們最快的一次從接到任務到衛星發射兩個半月,在整個行業里是沒有的,我們把短周期做到極致。低成本,跟國家隊比高成本比不過,低成本他比不過我們,比如說我們做的第一顆SAR遙感衛星,我們在一年內做到的。一站式,我們的衛星做出來之后不賣,我們只賣服務,這個衛星是我自己投入,自己擁有,我把服務賣出去,跟SaaS邏輯很像。國際化,我們探尋國際市場,2019年在盧森堡設立了公司,為衛星數據服務,克羅地亞、印尼幾次地震和泥石流,我們都提供了世界最快的服務。我一直堅持在國外肯定是賠錢的生意,但是國際化的路一定要走,哪怕是墻外開花墻內香也要做下去。
????
祝曉成:你提到的“快”,剛才幾位的公司都有這樣的特點,發展很快。快是表象的東西,背后有實力和內涵的支撐。當下的競爭環境,快很重要,也是創業者贏得市場,贏得國際競爭力的一個因素。
戴汨:總體來講,愉悅資本比較關注那些長期的東西,我們的美元基金是10年,這給予創業公司足夠的成長時間和空間。機器人這個方向我們比較關注,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和應用場景的廣泛化,為機器人拓展了更多市場機會。我們也比較關注新的突破性技術,比如跟光相關的技術,總體來講,電芯片的發展幾十年了,到目前這個階段再做創新,可能就是進口替代這類的創新。我們更應該關心的是下一代的創新是什么?我們特別關注那些真正可以在商業價值和技術上都實現突破的技術革新。總的來講,我們對新一代科技、機器人和AI、企業服務都很感興趣。
關于觀察到的市場變化,首先是環境對科技創業者比較利好。今天掛有“科技”兩個字就大概率能融到錢,只要企業質量過關,融錢不是問題。市面上大量的錢其實和好企業的個數的供需關系是不對稱的。所以,今天是科技創業極好的環境。
其次,真正的好的科技企業并不多。這就給創始人帶來了一個提示—你做的創新到底是增量式的國產創新還是突破式的全球式創新?比如新一代的能源汽車,在全球都可以賣,這真正稱得上是“趨勢”。我們現在做的企業服務軟件,比如基于云端的底層數據庫都是全世界可以用的數據庫。但是有的技術,包括半導體,比如MCU, 到底是國產替代、還是下一代真正的全球級別的科技創新?如果做不出什么大東西,這個浪潮過后,你又變成了nobody。總結下來就是,不要總說你在中國很厲害,需要問自己的是在全球有沒有地位。從面積和人口上講,以色列是個小國家,但以色列的公司在全球都有地位。我們需要學習以色列的科技創新。
最后,做技術不要忘了商業。做一個公司三年五年沒什么收入,卻整天講很大的故事,你這個公司會死在天亮之前。科技公司首先是公司,公司首先是商業化,科技公司只不過代表科技是一種生產力,是一種商業模式、或者是一種壁壘,但是你本質還是公司。
????
祝曉成:非常感謝!非常贊同!英諾在這幾年投的項目當中,除了臺上分享的幾位,還有像推想科技,在AI影像肺癌早篩是領跑者,在去年新冠最嚴重的時候去歐洲尤其意大利幫他們做新冠的篩查;Netstars,做聚合支付,走的國際化的路線,把中國模式帶到了海外。重構國際競爭今天我們只聊了淺層的東西,時間關系來不及深聊了,但從各位的分享我們已經看到了幾個重要的行業是如何發展科技,如何重構國際競爭的。再次感謝幾位嘉賓!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