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價165港元 小鵬汽車還有哪些想象空間?
一馬當先,小鵬汽車在“美股造車新勢力”當中最先敲開了港交所的大門。
來源:GPLP
?
據港交所文件,小鵬汽車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摩根大通和美銀為公司聯席保薦人。
?
2021年6月25日,小鵬汽車發布公告,將于6月25日-30日招股,公司擬發行8500萬股股份,其中公開發售425萬股,國際發售8075萬股,每股發行價不超過180港元,每手100股,預期將于7月7日上市。
?
2021年6月28日,赴香港上市的小鵬汽車國際配售部分已錄得足額認購。若以公開發售部分集資7.65億計算,已超額認購6倍有余。
?
2021年6月30日,小鵬汽車公布定價,香港IPO指導價定在165港元/股。
?
一旦上市成功,小鵬汽車則成為“港交所智能電動車第一股”。
沖擊“智能電動車第一股”,小鵬汽車名副其實。
?
獲得六倍超額認購的背后,這表明無論是散戶還是機構投資者對小鵬汽車的“嚴重看好”。
?
在專業投資人看來,小鵬汽車按照165港幣/股正式定價計算,本次IPO,小鵬汽車市值約為2791.25億港幣。本次IPO募資超過140億港元,也是今年來港股的第五大IPO,從長遠來看,智能汽車這條賽道正處于飛速向上發展,此次小鵬奪得先發優勢,具有更多的想象空間。
?
為何投資者如此堅定看好小鵬汽車?
?
公開資料顯示,小鵬汽車是中國造車新勢力三強之一,由何小鵬、夏珩等人創立于2014年,目前已量產G3(緊湊型SUV)和P7(運動型轎車)2款車型,并有一款新車P5將于2021Q4開啟交付。
?
作為一家注重技術驅動型的公司,小鵬汽車對于技術的投入受到了投資人的一致認可,充滿了想象空間,據小鵬汽車港股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小鵬設計與工程研發團隊1516人,自動駕駛團隊398人,智能操作系統團隊819人,其中,在中國和美國共擁有6,132名員工。39.8%的員工專注于研發,另外62.1%、16.3%和21.5%的員工分別致力于汽車設計與工程、自動駕駛和智能操作系統。
?
在研發投入上,小鵬汽車招股書內容顯示,自2018年至2020年及2021年第一季度,小鵬汽車研發開支分別為10.51億元、20.70億元、17.26億元及5.35億元。在2019年、2020年及今年第一季度,研發開支分別占總收入的89.2%、29.5%及18.1%。
?
與此同時,小鵬汽車還在投入大量資金用于自主研發技術,希望憑借差異化的產品和服務推動公司的快速發展,乃至推動智能電動汽車轉型,據其招股書顯示,小鵬汽車透露其正在開發新智能駕駛硬件平臺,下一代三電系統,包括高壓系統、超充平臺等,目前研發進展良好。
?
這使小鵬汽車從技術方面,尤其是自動駕駛技術方面領先于造車新勢力——在如今的造車新勢力企業當中,小鵬汽車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家自主開發全棧式自動駕駛技術,并在量產汽車上應用該軟件的汽車公司。其最新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系統XPILOT3.0是目前市場上所售汽車中已采用的最高水平自動駕駛技術。
?
據IHS Markit報告顯示,中國乘用車市場2級及以上自動駕駛系統滲透率已從2018年的3.0%快速增長至2020年的13.0%,預計到2025年將達到近34.2%。
?
可以說,小鵬汽車是中國唯一一家自主研發全棧式自動駕駛技術且商業化的公司,伴隨著中國自動駕駛系統滲透率的逐步提升,小鵬汽車有望最新脫穎而出。
?
資料顯示,小鵬汽車擁有中國最大且快速增長自動駕駛車隊。在2021年一季度交付的所有P7車輛中,約96%可以支持XPILOT2.5或XPILOT3.0。據其招股書顯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小鵬汽車智能電動汽車已總計行駛約836百萬公里; 高速公路自動導航輔助系統NGP已累計幫助用戶完成約230萬公里高速公路行駛。在已激活NGP車輛中,NGP里程滲透率超50%。
?
而據小鵬汽車的發展規劃顯示,上市之后,小鵬汽車擬募集19.4億美元用于以下目的:
?
1)約45%將用于拓展產品組合及開發更先進技術;
?
2)約35%將用于通過提升公司品牌認知度,借助全渠道營銷策略獲取客戶,以及在國內、國際市場增加銷售及服務覆蓋,來加速業務擴張;
?
3)約10%將用于提升生產能力,包括擴大產能、升級生產設施和開發生產技術;
?
4)約10%將用于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
與此同時,小鵬汽車預計2021年Q2交付量將達到15500-16000輛,銷售收入預計達到34-35億人民幣,2021年Q4交付P5,2021年年底對XP3.5 進行內部用戶測試;2022年,小鵬汽車還將推出下一代智能駕駛硬件平臺和下一代三電系統,包括高壓系統、超充平臺等。
?
“我們非常相信我們會經歷幾個巨大的變革,以前新能源汽車占5%-6%,在過去的第四季度是電動汽車在一線城市占10%,在今天一季度是電動汽車占20%,但是智能汽車我認為占的還不到10%,一旦當智能汽車占到10%在一線城市,一線城市的跳躍速度會比我們想象來得快得多。在我們過去互聯網創業里面,這個數據得到了驗證。
?
2023年會形成第一個對智能汽車的拐點,來自于自動輔助駕駛。我們在這里面坐了一圈兒都是在自動輔助駕駛領域努力的同行。2023年會讓所有人覺得如果買車不買自動輔助駕駛高等級的車等于沒有駕駛,這時候會產生躍變。
?
2025年我相信在中國一線城市,智能汽車+電動汽車占比會是新車占比60%,智能汽車占到60%里面的50%以上。”小鵬汽車董事長、CEO何小鵬表示說。
?
資料顯示,基于對小鵬汽車技術的認可及未來智能汽車方向的看好,從2021年6月份以來,小鵬汽車美股股價重新起飛,整體表現平穩,且受到更多投資者的看重。
?
此次小鵬汽車登陸港股,在很多人眼里,看起來165港元/股、2700億港股的市值并不低,不過,如果站在更長遠的角度來看,比如3年后,一旦智能汽車的拐點到來,小鵬汽車2700億港元的估值則明顯偏低,長期來看165港元/股的定價仍有長足的溢價空間和潛力。
毫無疑問,伴隨著小米、華為的入場,新能源汽車是當今最火熱的賽道之一。
?
據IHS Markit數據顯示,中國電動車銷量將從2020年約100萬臺增加至2025年420萬臺,可以說是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占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的45.3%,是美國電動汽車市場規模的3.7倍。
?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最新統計顯示,截止2021年5月底,中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580萬輛,約占全球新能源汽車總量的50%。
?
在這個賽道當中,小鵬汽車無疑是一個強有力選手,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因此,相比較其更長期的發展空間來看,小鵬汽車當前165港元的定價可以說“良心定價”,有望為投資人帶來不錯的收益。
?
為啥GPLP犀牛財經如此表示呢?
?
小鵬汽車過去的表現證明,無論營收還是交付量,小鵬汽車都表現優秀,可以說是新能源造車企業當中的“第一梯隊”。
?
據小鵬汽車招股書顯示,2021年一季度小鵬汽車交付量創歷史最高,達到13340輛,同比增長487.4%,同期總收入為29.51億元,整體毛利率達到11.2%,較去年同期增長616.1%,其中汽車銷售收入為28.10億元,同比增長655.2%。
?
從交付量角度來看,2021年1-5月,小鵬汽車累計交付2.72萬輛新能源汽車,是2020年同期5倍,僅2021年5月單月小鵬汽車交付量就實現483%的同比增長。由此可以看出,小鵬汽車銷售收入增長的同時,交付量也在快速增長。
?
從制約新能源車最大的困擾——量產角度來看,小鵬汽車可以說已經成功解決了產能問題,從其產能方面來看,小鵬汽車目前擁有肇慶工廠、海馬工廠分別10萬臺/年、15萬臺/年產能,并計劃建設廣州、武漢工廠(各10萬年產能)。
?
可以說,無論是從營收還是從交付量、產能來看,小鵬汽車均表現優秀。
?
與此同時,從小鵬汽車美股表現來看,小鵬汽車表現出色,不僅交付量猛長、虧損額度也在大幅收窄:
?
從營收角度來看,小鵬汽車2018年、2019年、2020年營收分別為970萬,23.212億、58.443億,2021年一季度,總收入為29.51億元,較去年同期增長了616.1%。
?
從毛利率的角度看,伴隨著小鵬汽車毛利率的明顯提升,小鵬汽車的虧損正在收窄——毛利率從2018年的-24.3%到2019年的-24.0%,然后在2020年實現4.6%,2021年一季度達到11.2%;從自2018年到2020年,小鵬汽車的凈虧損分別為13.99億元、36.92億元、27.32億元,2021年第一季度凈虧損則為7.87億元,較上一季度基本持平。
?
此外,招股書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小鵬汽車公司擁有現金、現金等價物、受限資金、短期存款、短期投資和長期存款為共計362億元。
?
此外,小鵬汽車自去年起開啟加速進軍海外市場——據其招股書顯示,2020年12月,第一批歐洲版G3已交付至挪威客戶,并計劃從若干歐洲市場開始,繼續拓展到其他國際市場。
?
由此可見,營收迅猛增長的小鵬汽車有望在不久的將來實現扭虧為盈,且在其現金初步充足的背景下,小鵬汽車有望憑借技術優勢和量產優勢在新能源造車下半場競爭當中率先沖出重重包圍,站穩車第一梯隊。
?
而如果小鵬汽車一旦站穩第一梯隊,顯然,還將給堅定看好小鵬汽車的投資人帶來不菲回報,因此,可以說,登陸港股的小鵬汽車才剛剛開始。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