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茶不怕死!37萬家公司十店九虧,每月上萬新玩家帶資入場
十個奶茶九個虧。
作 者丨張美芽
華商韜略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系客服微信:hstlkf
華商韜略·華商名人堂 ID:hstl8888
圖片:網絡、圖蟲創意
一些電商平臺上,喜茶、奈雪的茶等知名品牌的飲品配方正被打包售賣,僅需35元就能買到一條龍的產品教學,好幾家店鋪的配方月銷量上千。
1997年夏天,一位名叫張紅超的河南商人,在鄭州擺了個小攤兒賣刨冰。鄭州很熱,冷飲解暑,而且在當時,刨冰又是新鮮玩意,因此開業后,張紅超的生意出奇得好。
這給張紅超帶來了一些信心。不久后,他從奶奶那借來了4000元,在市區租下一個20平米的店面,除了賣刨冰,還加入了奶茶、奶昔、圣代等甜品,小店取名為“蜜雪冰城”。
那一年,張紅超剛滿20歲。連他自己也想不到,這家普普通通的小店,后來能開出超過10000家連鎖店。
2006年,鄭州突然興起了一款叫“彩虹帽”的冰激凌,彩虹帽售價18元一支,價格昂貴,但年輕人很喜歡,受彩虹帽的影響,張紅超的生意一下就比原來差了不少。
彩虹帽反響火熱,張紅超也希望研發出屬于自己的冰激凌,但冰激凌機很貴,他買不起,只好天天在二手市場轉,看看有沒有轉手冰激凌機,時間一長,竟真被他淘到了。他將機器搬回店里,開始琢磨配方。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張紅超終于試出了一個滿意的配方,他將冰激凌定價為1元,走薄利多銷路線。因為比其他店的價格便宜好多,張紅超的冰激凌瞬間在鄭州走紅。
▲一元一個的蜜雪冰城冰激凌
店里有了冰激凌引流后,張紅超不時“山寨”市面上流行的奶茶甜品,將它們搬入蜜雪冰城的飲品單,同樣主打便宜,獲得了許多年輕人的喜愛。
那時,人們心中的奶茶,是電視里周杰倫捧著的那杯粉色優樂美,還有街上偶爾散落著一兩家的奶茶店。店鋪面積大約五、六平方米,只有一個簡陋的柜臺,以小窗口的方式售賣,柜臺里的桌上擺放著一臺封口機、若干瓶瓶罐罐。
奶茶里既沒有奶,也不含茶。不論草莓味、菠蘿味還是香芋味,都由粉末沖水調制而成,再加入一些珍珠或椰果,一杯奶茶就算制作完畢。售價兩三元一杯,許多中學生非常喜歡。
隨著人們消費理念的演變,粉沖奶茶受限于原料和口味的局限,在消費升級的浪潮下逐漸被邊緣化。很快,市面上出現了用茶基底與鮮奶制作的奶茶。
2010年,一位叫王云安的臺州理工男孩即將大學畢業,面臨著找工作還是考公務員的抉擇。他回到老家的鎮上,發現家鄉的奶茶都太難喝,因此萌生出開奶茶店創業的念頭。
王云安的想法照進現實,第一家古茗在臺州溫嶺大溪鎮誕生。鎮子很小,在一眼就能望得到頭的街道上,古茗的招牌孤零零地亮著。
王云安沒有配方,就一杯一杯去試,每次嘗100毫升,一天十幾次試喝下來,他的胃每天都被奶茶撐滿。一段時間后,他覺得他調制出配方的口感已經趕得上大城市的了,于是胸有成竹地開店了。
但事情并沒有如他預想那樣順利。開業第一天,招牌奶茶售價五元一杯,古茗只賣了102元,生意慘淡。那之后的一整年,無論怎么發傳單、打廣告,營業額都只在300元左右徘徊,一直處于虧本狀態。
又撐了沒多久,王云安沒錢交店租了,是關店還是繼續?他和合伙人商量后,最終決定借錢再撐半年,“如果還是不行,那就關了吧”。
夜晚,荒蕪的小鎮一片黑暗,王云安將門頭的燈調得更亮。搖搖晃晃的燈光中,古茗艱難前行。
古茗成立的前后幾年,皇茶、地下鐵奶茶、快樂檸檬、一點點、益禾堂等茶飲品牌在中國各個城市萌芽,街頭開始出現捧著奶茶逛街的年輕人,他們偶爾也會和二三好友,擠在奶茶店不大的吧臺前聊天。
一杯可口的飲品,一處休息的空間,對于那個階段的奶茶店來說,便是全部意義。
古茗熬過了一年,在一次配方調整后,生意終于有了起色。
2011年,古茗迎來第一家加盟店,加盟商是王云安想盡辦法留下來的,裝修幾乎由王云安一手包辦,還要手把手指導店主如何經營。
次年,古茗走出臺州,面向全國開放加盟,裂變就此開始。
古茗早期加盟商大多不是餐飲行業出身,有人之前賣水泵、賣五金,還有人是開煙酒店的,聽說奶茶行業能賺錢,靠著親戚朋友介紹,一幫人帶著一幫人來。
短短五年,古茗在全國開出了1200家門店,許多城市已經飽和,不再接受加盟。那期間,資本大規模布局,大量熱錢涌入,新式茶飲賽道進入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期。
2016年,聶云宸重新注冊了商標,將皇茶更名為喜茶,Logo是一個正在喝茶的男孩,主打原創芝士茶。之后沒多久,喜茶獲得由IDG資本和天使投資人何伯權的1億元融資,徹底拉開狂奔的序幕。
同年,開業不到一年的奈雪的茶獲得來自天圖資本的億元投資,由此也走上了快速擴張的道路。奈雪的茶主營茶和軟歐包,由于菜單和喜茶相似的部分很多,人們習慣將它和喜茶放在一起做比較。
曝光度的提升往往伴隨著關注與質疑。
一杯喜茶能賣到25元,比以前人們所喝過的奶茶價格高出幾倍不止。
有人在微博發出疑問,“為什么奶茶能賣到那么貴,它是星巴克嗎?”。帶著這樣的疑問,許多人走進喜茶,買下當時最貴的一杯奶茶。
喜茶入駐上海時,引起了一陣消費熱潮,人們在朋友圈、小紅書、微博上分享自己買到的喜茶,收獲評論區艷羨的目光。當時,喜茶還未開通線上點單,店鋪門口日日排起長龍,很多人為喝一杯喜茶,甘愿排隊兩小時。
一份消費者調研問卷中,針對“為什么愿意排隊喝喜茶”這一問題,45.1%的消費者給出答案:因為它是網紅,很好奇。
一杯難求的新茶飲市場讓資本動了心,人人都想分一杯羹。
華商韜略綜合天眼查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累計有超過37萬家企業名稱或經營范圍含帶“奶茶、茶飲”字樣,且狀態為“在業、存續、遷入和遷出”的企業,并繼續保持新增注冊同比大幅上升的趨勢,僅2021年上半年,新增數量就超過4.5萬家。
與此同時,資本也在持續涌入行業,并同樣保持著同比大增的趨勢。僅2021年上半年,茶飲品牌就公開披露了15起融資事件,金額超過50億人民幣。
鹿角巷、滬上阿姨、樂樂茶等品牌逐漸變得耳熟能詳。
在一二線城市商圈里,有時能聚集超40家茶飲品牌,許多品牌開店時間接近,扎堆亮相,從頭部到腰部一應俱全,讓人看得眼花繚亂。
與此同時,鮮芋仙、許留山、滿記等老牌甜品店逐漸被奔波于各個奶茶店打卡的年輕人遺忘。
去年3月,有媒體報道稱許留山因為交不起店租,悄悄關了十余家店。以往街上隨處可見的鮮芋仙、滿記,如今也越來越難尋蹤影。
這場革新下,奶茶的原料和意義都在發生變化。各類奶油、水果、谷物、堅果被裝進精致的塑料杯,誘人可愛的外觀激發著消費者的分享欲。
只是人們很少像以前一樣,在奶茶店坐下來隨意地聊聊天,即使奈雪的門店有200平米,依然也很少人愿意買完奶茶坐下來慢慢喝。
浪潮裹挾下,奶茶的價格翻了數倍,也從飲品變成了年輕人之間的社交貨幣。沒有人說得清,這樣的變化是進步還是背離。
今年6月初,有網友爆料稱家樓下的中郵大藥房開了家奶茶店,名字叫“郵氧的茶”,logo是中國郵政標志性的黃綠配色,包裝和菜單上也有不少郵政元素。
近兩年,相似的劇情不斷在全國各地上演,周杰倫、關曉彤、王俊凱等明星紛紛開起了奶茶店,娃哈哈、瑞幸等知名品牌也都跨賽道布局茶飲。
還有一些如熊本熊、可妮兔、大白兔等人氣IP,沒有親自上陣賣奶茶,也在和知名的網紅茶飲品牌跨界捆綁營銷。
年輕的消費者們曾因旺仔與奈雪的茶的聯名激動不已,希望在一杯新式奶茶里找到童年的回憶。如今,各類聯名產品層出不窮,人們在追逐與打卡的過程中,逐漸心生疲憊。
“中國郵政成立奶茶店”在登上微博熱搜后不久,許多福州當地年輕人前去打卡,排隊大約要一個半小時。有人購買后在大眾點評上留下評價:出品效率低,好像在刻意制造排隊。
對于奶茶店而言,“制造排隊”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此前,多個知名茶飲品牌都被爆出過雇“托兒”排隊,利用人們的從眾心理做饑餓營銷。
茶顏悅色開到武漢時,一杯奶茶被炒到了500元,有黃牛凌晨四點就在店門口蹲守,平均要排八個小時的隊才能買到。
而靠營銷打造的熱度很難維持太久,公眾的眼球很快被其他更有意思的事情吸引走。
比如郵氧的茶,如今在大眾點評上的星級評分只有3.05分,大部分消費者認為“味道一般,不值得”;曾榮獲“排隊王”稱號的鹿角巷,繼拳頭產品之外再無令人印象深刻的產品,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善于營銷的茶顏悅色,前段時間也因為產品包裝涉及性暗示而翻了車。
五花八門的營銷手段背后,是茶飲產品日趨同質化的結果。
之前,茶飲頭部品牌樂樂茶與三只松鼠聯名推出的“堅果茶宴”系列,被指出在外觀風格、配方、包裝上都與茶顏悅色的產品非常相似。
在行業內,類似的靈感“借鑒”案例還有很多,茶飲市場原材料大量趨同,想要復制出相似的口感和外形很容易。
這也是新茶飲市場最大的困境:門檻低,且產品很難做到突破。
在一些電商平臺上,喜茶、奈雪的茶、一點點等市面知名品牌共計5000+飲品配方被打包售賣,僅需35元,就能買到一條龍的產品教學,好幾家店鋪月銷量上千。
飛速發展的茶飲市場、極低的入場門檻、巨大的利潤空間,讓許多人做起了一夜暴富的好夢。每天都有新的奶茶店躊躇滿志地開業,兩三個月后又匆匆倒閉,只留一地雞毛。
數據顯示,2017年,奶茶店存活率不足兩成,2019年被吊銷、注銷的奶茶多達近4000家。
規模高達千億的新茶飲市場,被頭部品牌瓜分后已所剩無幾,沒有太多空間留給腰部品牌,“十個奶茶九個虧”,大多數加盟商夢碎。
▲6月30日,奈雪的茶上市,成為“新式茶飲第一股”
來源:奈雪官方公眾號
奈雪的茶招股書顯示,其客單價在2018年、2019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分別是42.9元、43.1元和43.3元,遠超行業35元的平均客單價水平。即便如此,奈雪仍在持續虧損,成本大多花在了食材、店租與營銷。
如果通過再提價盈利,顯然也不現實,因為當前40多元的客單價,已經將中國大部分消費者擋在門外。有用戶在知乎提問,“有人覺得奶茶貴,喝不起嗎?”許多用戶回答“有同感”,還有人說,“寧愿買三塊錢一袋的阿華田”。
曾經三五元一杯,坐在校門口的避風塘閑聊的奶茶時光早已不見。
在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張圖:蜜雪冰城門口,堆放著成箱的果汁伴侶、奶茶粉、珍珠粉圓等原料,絲毫不擔心讓顧客發現自家的奶茶是用奶茶粉沖制的。這和當下主打的健康、低糖的茶飲文化相去甚遠。
微博網友評論說,“都這么便宜了,要什么自行車”。
人們開始思考,對于奶茶而言,健康與精致是否是個偽命題。在花35元點了一份喜茶外賣時,他們究竟是在為一杯奶茶買單,還是為這杯奶茶背后所象征的生活方式買單。
6月30日,奈雪的茶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首日破發,跌幅達13.54%,K線如懸河傾下,沖入茶飲二十年浩海。
那片海里有帶著期許出發的創業者、迫不及待的資本、花數小時排隊打卡的消費者。如今,他們回歸理性,重新審視茶飲的意義。
十年前,一些年輕人將夢想安放在不大的奶茶店里。
王云安為奶茶店取名為“古茗”,在漢語中,“茗”是茶的意思。他希望借奶茶店,將中國的茶文化發揚光大。
聶云宸創辦喜茶之初,是想用更好的原料替換市面上常見的粉末奶蓋。他說,沒有人愿意天天喝一些粉末調出來的東西。
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曾一個人跑去茶園,為奈雪尋找優質的茶基地。許多傳統的茶廠師傅聽說她要做奶茶,不愿意賣,“這是把好茶和亂七八糟的水果弄在一起”。質疑聲很多,彭心依舊堅持。
如今,他們紛紛取得超越最初預期的成就,并紛紛有了更高更長遠的目標。
但要真正做出可持續的大品牌和大公司,即便是他們,也都只是剛剛開始。
[1]《奶茶里的中國》南方周末 汪鑫
[2]《奈雪的茶尷尬上市,戰略自相矛盾,賽道危機四伏》摩羯商業評論 葛鑫
[3]《路人緣最好的奶茶,終于翻車了?》新周刊 陸一鳴
[4]《“新茶飲第一股”來了,“最貴的茶”為何盈利這么難》中國企業家雜志 劉煒祺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