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鵬能成為港股“車茅”嗎?
港股“智能電動車第一股”,沒有開門紅。
文|陳俊一
編輯|顧彥
題圖|小鵬汽車官網
來源 | 億歐網
7月7日,小鵬汽車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成為繼2018年8月百濟神州在港交所+納斯達克雙重上市以來,近三年規模最大的雙重主要上市公司。
2020年8月小鵬汽車美股上市時發行價為15美元(約116港元),當日收盤較發行價大漲41.47%至21.22美元。此次港股發行價為每股165港元,開盤漲1.82%報168港元,市值達2800億港元。
在新勢力“三傻”中最晚登陸美股、也是最早回歸港股的小鵬,兩個時間點可謂分別踩準了資本市場和產業鏈的節奏。
美股上市之時,中國新能源汽車概念股已經走出投資者質疑的陰霾,蔚來從2019年10月股價將近1美元的低谷恢復性暴漲20倍,小鵬、理想也因背后的資本巨頭尤被投資者看好。
而當下,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今年1-5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6.7萬輛和95萬輛,同比均增長2.2倍。不管資本市場短期波動如何,在消費者認可度與產業鏈上下游成熟度上,當下都是新能源汽車產業最好的時刻。
“蔚小理”中躍三進二
在“蔚小理”中,小鵬并不是最耀眼的那個,至少從數據上看是如此。
蔚來在總營收、市值、品牌聲量、高端定位等方面,目前毫無疑問位居第一。
理想2020年Q4季度凈利潤為1.075億元人民幣,首次實現單季度盈利,2020全年也只虧損1.52億元。相比仍處于嚴重虧損狀態的蔚來和小鵬,理想在成本控制上獨具優勢。
小鵬無論在毛利率還是在凈利潤上,相比于蔚來、理想都不占優勢,營收數據更是排在top3末尾。
但從增速來看,小鵬潛力不小。小鵬6月份的交付量雖然略弱于蔚來和理想,但671%的同比增速卻遠遠超過另外兩家。
對比2020年和2021年一季度財報,小鵬總營收已經從2020年相當于理想的61.7%,提高到2021年一季度相當于理想的82.4%。按照這個速度,超越理想、躍三進二很可能年內就要實現。
除了增速,在智能駕駛、產品組合上小鵬汽車也具有優勢。
億歐EqualOcean汽車事業部分析師郝秋慧認為,相比于理想汽車單一的產品線,小鵬汽車15萬-20萬級別SUV與20萬-30萬元級別轎車的產品線更加多元,價格區間也能覆蓋更多人群。
蔚來與理想完全放棄了30萬以下的汽車市場,將主要精力放在高端。何小鵬雖然說過“電動車賣15萬元以下,要么不智能,要么不賺錢”,放棄了15萬以下的市場,但將15萬作為智能汽車的門檻價,15萬-30萬價格區間覆蓋的客戶群比蔚來、理想更加龐大。
縱觀小鵬的產品發布序列,先是在2018年底推出15萬元級別的G3,作為首款車型走量;然后在2020年4月推出起步價23萬的高端車型P7拔高品牌定位,并超越G3成為主力車型;2021年4月再推出定位低于P7略高于G3、預測起步價16萬左右的P5,用次旗艦收獲旗艦P7帶來的品牌溢價。
圖源:小鵬汽車港股招股書
放在2019年,售價15.98萬、520公里續航的G3,確實讓小鵬盡顯優勢。但新能源賽道近兩年發展神速,當下15萬級別的新能源車競品眾多,500公里級別的續航水平也只是行業標配。盡管小鵬后續又推出G3改款車型G3i,在前臉上有所改動,智能化水平有所升級,但車型框架仍基于老款,市場優勢似乎并不明顯。
實際上,當蔚來和理想都在迎合消費者對SUV的偏好時,小鵬的SUV車型G3在銷量占比中已低于P7,轎車成為了小鵬的主力車型。小鵬是靠P7這款轎跑車打贏翻身仗的,并趁勝追擊推出門檻更低且是首款搭載激光雷達的全新車型P5,其自動駕駛輔助系統也升級至XPILOT 3.5,智能駕駛水平甚至超過P7。
小鵬汽車的智能化品牌標簽在P5身上得以充分體現,可以預測,P5的熱度將遠超G3及其改款G3i,小鵬超越理想的“躍三進二”重任,落在了P5的身上。
招股書顯示,小鵬還將于2022年推出旗下第四款車型,定位為中大型SUV。小鵬G3和P5隸屬于David平臺,新款中大型SUV新車將基于與P7相同的Edward平臺,但預計價格將超越P7。
招股書還指出:汽車客戶過往預期整車廠產品組合提供多種車型,并頻繁推出新車型或改良車型;所以除了Edward和David平臺之外,小鵬還在開發一個新的平臺,以擴大產品組合。
郝秋慧預測,多元化的產品線加上智能化的優勢,讓小鵬在新勢力top3中極有潛力。相比只靠一款車型打天下的理想,小鵬的天花板會更高,在新勢力中超越理想非常有可能。
第二梯隊緊追不舍
新勢力top3之間還未決出勝負,第二梯隊的車企早已來勢洶洶。
進入2021年,電動汽車不再是漸進式發展而是進入爆發期,多家新勢力6月的銷量都實現同比翻倍甚至多倍的增長。
從新勢力陣營前六名上半年的交付量來看,零跑和哪吒無疑是最令人驚訝的。哪吒汽車6月交付5138輛,同比增長536%;上半年累計交付21104輛,同比增長478%。零跑汽車6月交付3941輛,同比增長893%;上半年累計交付21744輛,是2020年全年交付量11391輛的將近2倍。
在產品線豐富度、智能化核心技術、門店渠道等多個方面,零跑都在向小鵬靠近。
零跑借助大華在安防監控、智能技術積累、營銷和服務網絡等方面的積累,一直穩步推進新車型,首款車型S01是一款轎跑車,第二款T03則是微型車主打低價市場,第三款C11則作為大型SUV進攻16萬-20萬級別的主流SUV市場。
零跑的策略與小鵬極為相似,在智能網聯、智能駕駛和三電系統等核心技術上同樣堅持自研,智能駕駛芯片“凌芯01”就是自主研發。
借助大華渠道優勢,截至6月,零跑已擁有158家門店,門店數量也接近小鵬2021年一季度末的178 家。
而且,盡管也在謀劃科創板上市,零跑的資金需求并不迫切。
據大華股份2020年報及2021一季報,作為大華參股公司的零跑在權益法下2020年確認投資損益-2.16億元,2021年一季度投資虧損0.98億元。對于年營收超過260億元的大華股份來說,零跑的這點虧損額影響并不大,哪怕最終失敗也不會傷及根骨。對比動輒虧損數十上百億的其他新勢力,幾個億的虧損額已經無可指摘。
這也讓零跑創始人朱江明2020年就有底氣說零跑會是新勢力top5之一,他認為“新勢力方面現在能發聲的不超過20家,真正能出車的就是10家以內,再過兩年基本上5家最多”。
哪吒汽車同樣不容小覷。乘聯會數據顯示,今年前5個月,哪吒V銷量在純電動SUV排名中位居第二位,僅次于特斯拉Modle Y。5月,360戰略領投哪吒汽車并宣布聯合造車。
在7月2日的一次小規模訪談中,360創始人“紅衣大炮”周鴻祎毫不留情地“開懟”,反駁何小鵬“15萬元以下電動車智能就無從談起”的觀點。他認為,中國15萬以下汽車大概占所有車型總銷量的70%,如果這個市場不打開,那意味著70%的消費者無法享受智能汽車,哪吒和360的機會就在15萬以下的智能車。
但這并不意味著哪吒會放棄15萬以上市場。實際上,即將推出的哪吒S,就劍指小鵬P7所在的20萬元以上高端轎跑市場。
圖源:哪吒汽車官網
威馬憑借自建工廠、智能化上的優勢,曾一度在造車新勢力中銷量排名第一,但目前已退步到第六名。2020年9月威馬申報科創板,并已于2021年1月底完成上市輔導。4月時有消息稱其科創板上市進程暫緩,但威馬回應“上市工作有序進行,時間未定”。
在你追我趕的市場大爆發中,曾經的第一可能會跌落,暫時落后的選手也可能實現趕超。作為新勢力top3中暫時的第三名小鵬,是“躍三進二”還是被后來者擠下top3,關鍵時間點就在今年下半年。
小鵬如何超越小鵬
造車新勢力們在營收、銷量上斗得如火如荼,但放眼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還有更強大的對手。
在新能源車1-5月銷量排行前十的車型中,小鵬P7僅位居第10。新勢力們發展迅猛,但總體銷量上,比亞迪、廣汽埃安等傳統車企的新能源車銷量仍大幅領先。
不過,銷量這一單一指標還不能精確衡量各家車企的銷售潛力,還需要考慮背后的產能問題。
銷量高于小鵬的比亞迪漢EV受限于刀片電池產能不足,甚至被消費者罵為“饑餓營銷”,銷售潛力遠沒有被挖盡;銷量低于小鵬的二線新勢力如哪吒、零跑,也是受限于產能剛起步,訂單交付緩慢。
小鵬是在產能充分情況下,實現了單一車型銷量第10的成績。目前小鵬肇慶工廠和海馬工廠產能分別為10萬輛和15萬輛,總產能為25萬輛,廣州和武漢還在分別規劃可達10萬輛產能的工廠。按照上半年交付30738輛、下半年預計交付5萬輛左右計算,小鵬2021全年交付量會在8萬輛左右,產能利用率僅為32%。
因此,top3的名頭只是蝸角之爭,新勢力,要比誰能更快地超越自己。
小鵬如何超越自己?
在產能利用率較低的情況下,車企往往傾向于降價搶市場。但小鵬P7在2020年10月遭遇特斯拉降價之后,沒有選擇跟隨,而是堅持自己的價格,為了打消消費者疑慮甚至承諾一定時期內的差價補償。這也是對2019年小鵬G3降價風波的一次戰略超越。
對價格的堅持,加上產能利用率隨銷量提升逐漸提高,有足夠的產能分攤固定成本,小鵬汽車的毛利率從2019年至今一直在不斷提升。
作為最能反映企業成本和資金管理能力的指標之一,毛利率由負轉正并不斷提升,意味著小鵬汽車的盈利水平正在變好,但與A股“車茅”比亞迪2020年19.4%的毛利率相比還有不小差距。
不過小鵬毛利率進一步提升的空間還有很大。在一季度電話會上小鵬方面表示,軟件收入隨交付量持續提升、磷酸鐵鋰電池搭載比例逐漸提高、小鵬新G3回自有工廠生產三個方面,都將進一步提高毛利率。
值得注意的是軟件收入。財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小鵬軟件收入在8000萬元左右,占總營收2.5%,其中5000萬元來自去年的整車訂單,其余3000萬則是今年的整車訂單;截至一季度末XPILOT3.0的累計付費率已經達到25%。
招股書還顯示,截至2021年3月31日,小鵬汽車擁有現金、現金等價物、受限資金、短期存款、短期投資和長期存款共計362億元,公司目前現金流還可支持運營12個月。
毛利率提升加上現金儲備豐厚,為后續車型、智能化技術的研發提供了充足的彈藥。
小鵬在新勢力top3中研發占比一直最高,2018-2020年以及2021年一季度,小鵬汽車研發費用分別為10.51億元、20.70億元、17.26億元和5.35億元。2020年小鵬研發費用占總營收的29.5%,而蔚來、理想的這一比例分別只有15.3%、11.63%。
億歐EqualOcean汽車事業部分析師李浩誠認為,相比傳統車企需要兼顧燃油車與電動車,智能技術驅動的小鵬汽車押注更早、投入更多,可能收獲更多市場。目前其智能化體驗已經領先于國內其他新勢力,6月份OTA升級實現的“最后一公里”泊車功能已經較為成熟。
在重金研發以及對智能技術的專注下,小鵬汽車身上的智能化標簽正越來越多,全棧自研、NGP高速自主導航駕駛技術、XPILOT、首款量產激光雷達……
寫在最后
小鵬汽車引以為傲的智能化標簽,今天的資本市場并沒有對此給予溢價。開盤漲1.82%的小鵬不久后破發,截至發稿時最低跌3.39%報159.3港元。
在經歷了2020年收獲過高漲幅、年初以來的缺芯焦慮、特斯拉車主維權事件后,市場對新能源汽車從激情回歸理智。如何讓投資者相信智能汽車和自動駕駛的美好未來,如何在眾多車企的智能駕駛技術中繼續保持差異化優勢,是小鵬汽車必須回答的考卷。
“造車三傻”中的另外兩家也沒有“閑著”。媒體消息稱,蔚來已聯系瑞士信貸和摩根士丹利,將在香港發售總股本的5%,同時還被傳可能到A股上市;理想則被曝正與高盛和瑞銀合作,預計在第三季度完成在港上市,募資10億-20億美元。
目前約2800億港元市值的小鵬,堪稱港股“車茅”。如何借助更早登陸港股的優勢,用產業鏈、市場端的優秀表現,在蔚來、理想回港上市之前證明自己的科技成色、收獲投資者的認可,將是接下來一段時間的重任。
本文由億歐原創,申請文章授權請后臺回復“轉載”,聯系相關運營人員,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