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白手起家,憑借板藍根創立揚子江藥業,徐鏡人突發心梗去世
你可能對徐鏡人這個名字不太熟悉,但你一定知道板藍根。
你可能對徐鏡人這個名字不太熟悉,但你一定知道板藍根。
?
在中國,生產板藍根的廠家有很多,而唯一稱得上“板藍根大王”的,只有執掌揚子江藥業的徐鏡人。
?
這個明顯帶有80年代風格的稱呼,證明著這個男人前半生的輝煌,也承載著一整個時代的回憶。
?
最終,徐鏡人的傳奇生涯停在了2021年7月11日,在新疆出差的他,因突發心梗不幸離世,享年77歲。
?
人死燈滅,過去的種種都化作歷史的塵埃,而唯一遺憾的,卻是忽然失去掌舵人的揚子江藥業,接下來不知該何去何從。
?
這個每年賺700多億卻堅決不上市的企業,還能否延續徐鏡人的初心,抵擋住資本市場的種種誘惑?
?
或許,這要從徐鏡人的創業經歷上尋找答案了。
?
60年代白手起家,徐鏡人將一家作坊小廠打造成集團企業
?
中國最早一批企業家,大都是從苦難里熬出來的。
?
徐鏡人也不例外。
?
?
1944年出生的他,經歷了新中國成立前后的重大變革。成年后,徐鏡人選擇入伍參軍,22歲時從部隊退役,回到了老家江蘇泰州,開始了自己的創業道路。
?
那時候,正是1966年,在還沒有經歷改革開放浪潮洗禮的中國大地上,想要創業,其實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
?
除了物資缺乏以外,政策上的種種限制,也是60年代的創業者們最為頭疼的問題。
?
甚至我們完全可以說,60年代的創業,靠的只有膽量。
?
而在經過部隊鍛煉過的徐鏡人,最不缺的就是膽氣。
?
不同于當下,什么都不管只認錢的資本家風格,當時的創業者們很多都經歷過戰爭,比起個人財富,他們更多關注的是祖國和社會的發展。
?
于是徐鏡人決定進入醫藥行業,支援國家現代化建設的同時,也能為改善日常藥品短缺盡一份力量。依據當時的政策,他在泰興縣口岸儀表廠租賃了一間廠房,創辦了制藥車間。
?
這個小作坊一樣的車間,也就是日后揚子江藥業集團的前身。
?
5年后,1971年,徐鏡人離開了原有廠房,建立了屬于獨立的制藥廠。說起來是個廠子,但實際上,只有六間平房、幾臺簡易的設備和為數不多的工人。
?
在那個吃飯都要用飯票的年代,想要在沒有國家專項支持的前提下經營起一家制藥廠,其難度絕對超乎我們的想象。不過徐鏡人堅持了下來,而且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努力,在之后的10年間逐漸打出了一些名氣。
?
賴以成名的板藍根沖劑,就是在這個階段,成為了徐鏡人的招牌產品。借助板藍根的名氣,到1981年,揚子江藥廠成為泰興縣縣辦制藥廠,又在7年后,上海甲肝爆發期間,拿下了400萬包板藍根的大訂單。
?
這也成就了徐鏡人“板藍根大王”的稱號。
?
由此開始,揚子江制藥廠也開始了自己的騰飛之路,到2005年,其營收已經達到了產銷過百億的水準,成為國內醫藥行業龍頭企業。
?
徐鏡人以愛國情懷打造了揚子江藥業的基礎,也為日后的種種經營發展指明了道路。
?
700億營收不上市,徐鏡人的繼承者或將帶來改變
?
在營收達到百億的水平后,一般的企業,差不多就會開始籌劃著上市了。
?
畢竟上市融資后,能有更多的資金支持,想要擴展規模也更加方便。
?
只是徐鏡人卻堅持走不上市的路線。
?
?
他在公司的經營過程中,始終堅持著不搞兼并聯合、不盲目上市、不搞自己不熟悉的產業,這個“三不原則”。在房地產最火熱的年代,也曾有人勸過他也去做房地產,但徐鏡人最后還是拒絕了。
?
在許多老一輩企業家眼中,行業并不是不掙錢就要換的可替代品,而是摻雜了個人信仰在內的尊嚴實體。
?
也因此,盡管已經帶領著揚子江藥業取得了令人側目的成績,但徐鏡人始終都保持著低調和克制,很少發言講話,也很少在媒體面前露面。很有一股,深耕于醫藥領域的匠人精神。
?
誠然,像揚子江藥業這樣的民族企業,拒絕上市不僅可以保持企業運營的純粹,以及對核心產品配方的保護,在有穩健資金流的前提下,不依賴任何外來援助都能活得很好。但是,在這個越來越快的時代中,一個人、一個企業的力量,終究還是不足的。
?
就像順豐和農夫山泉,曾幾何時,也都是堅持不上市的企業,到最后還是向現實妥協,在無法解決的問題面前,不得不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
?
即便徐鏡人沒有因為突發病情離世,或許揚子江藥業的這份堅持,也難以再維持太久。
?
而徐鏡人去世后,接管揚子江藥業的人,很有可能是他已經晉升為公司副董事長的兒子徐浩宇。
?
和父親不同,徐浩宇更多接受了新時代的思維。在他看來,如果按照老一輩企業家的想法,老老實實做實業,做得再好也只是在原有的基礎上做加法。
?
但如果進入資本市場,那就是做乘法,不管規模還是營收利潤都會翻倍增長。因此,上市也是每個企業發展的必由之路。
?
無論徐鏡人的繼承者如何抉擇,對于揚子江藥業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經歷。
?
但無論如何,徐鏡人植根于企業核心內部的愛國情懷,終究是割舍不掉的。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