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基金“逃離”騰訊,轉投茅臺懷抱?
去年,押注“中國核心資產”的外資機構賺的盆滿缽滿,今年,卻也因為同樣的策略“遍體鱗傷”。科技互聯網巨頭們不確定性未解,股價還將持續震蕩,外資的投資風格似乎也正在發生轉變。
來源:環球老虎財經app
7月13日消息,全球最大中國股票基金——瑞銀(盧森堡)中國精選股票基金今年回撤超10%,而其應對大回撤,作出的唯一調整是——在6月份減持了第一重倉股騰訊。
事實上,今年以來,部分核心資產股價波動劇烈,騰訊已較2月最高點跌去超30%。而瑞銀持倉一年回報為-4.07%,對其凈值影響較大,于是才有了此次“撤離”,減持比例高達4.11%。
無獨有偶,近期有多家國際基金大幅減持騰訊等互聯網企業,而與此同時,白酒、銀行等持倉似乎有所提升,外資的投資風格似乎發生明顯轉化。
?外資“逃離”騰訊
7月13日消息,全球最大的中國股票基金——瑞銀(盧森堡)中國精選股票基金在6月大手筆減持了騰訊控股,比例高達4.11%。
(來源于網絡)
主要原因或許是及時止損。數據顯示,瑞銀(盧森堡)中國精選今年以來回撤幅度超過10%,而其持倉騰訊一年回報為-4.07%,似乎是凈值大跌的“罪魁禍首”。
今年以來,由于場對反壟斷監管風險的擔憂,疊加市場對部分企業估值存在分歧,一些核心資產股價波動劇烈。騰訊、阿里巴巴等互聯網巨頭股票不斷下挫,騰訊已較2月最高點跌去超30%。
為了應對大回撤,瑞銀(盧森堡)中國精選的前十大重倉位幾乎沒有調整,只有騰訊控股被減持,似乎也說明機構對騰訊的觀點已經發生改變。
不過,減持后,騰訊仍是其第一大重倉股。截至2021年6月30日,瑞銀(盧森堡)中國精選持有騰訊控股13.6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8.4億元)。
此外,其重倉股還包括貴州茅臺、阿里巴巴、中國平安、網易,持股市值分別為9.43億美元(約合人民幣60.9億元)、7.6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9.5億元)、6.7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3.8億元)和6.4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41.9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有多家國際機構正在大幅減持騰訊。
4月7日消息,騰訊控股第一大股東Prosus擬通過子公司MIH TC Holdings Limited出售1.92億股騰訊控股股票,相當于騰訊已發行股本的2%。交易完成后,Prosus對騰訊的持股將從30.9%降至28.9%,按照當時匯率計算,折合人民幣超千億。
或受此消息影響,當日騰訊控股跌3.75%,市值蒸發近2000億。
另外,據媒體報道,ARK基金(方舟)也在6月減持騰訊控股、京東和虎牙。據悉,該只基金是去年至今最火的基金之一,掌舵人“木頭姐”(Catherine Wood)被稱作女版巴菲特,其管理的基金規模從30億美元一舉上升至600+億美元。
德邦基金指出,近期港股科技龍頭的回調,一方面是受國家加強對互聯網行業監管的政策觸發,另一方面,回調基礎也是此前板塊的豐厚盈利。拉長期限來看,從2020年初到今年一季度,港股互聯網龍頭股價漲幅較多。
不過,當一些機構“逃離”,另一些則謀劃著抄底,機構觀點博弈激烈。
數據顯示,雖然市場仍處于連續下行階段,但6月28日以來,外資減持節奏有所放緩,騰訊控股、美團、小米集團等公司有“觸底反彈”之勢。
開源證券認為,互聯網公司在嚴格按照法律規定和江南要求的前提下開展規范經營,其競爭力或不減反增。當前市場對于監管影響的預期或已逐步反映在互聯網頭部公司近期估值的回調之中,建議堅守和等待優質互聯網公司的價值回歸。
另有分析觀點指出,互聯網平臺毋庸置疑正在應對短期挑戰,但投資者不必過度悲觀,只需要密切關注監管推進及企業的應對效率。
全球最大中國股票基金
關于此次減倉騰訊的基金,也是來頭不小。
國際權威評級機構晨星官網數據顯示,雖然已回撤10%,但瑞銀(盧森堡)中國精選股票基金截至二2月底的規模仍高達13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840億元)。
資料顯示,瑞銀集團是最早進入中國市場的一批外資機構,與中國企業打交道已久。
2003年,瑞銀成為首家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QFII),后繼續通過RQFII、股票等多種形式參與中國市場。瑞銀方面認為,中國的經濟正在轉型,并為投資者創造大量機遇,故長期看好中國股票市場。
這次減持騰訊的,正是瑞銀集團旗下最大的中國基金——瑞銀(盧森堡)中國精選股票基金,該基金成立于1996年11月,主要投資于在中國注冊或經營主要業務的公司股份,對于中國A股及中國B股市場的總投資不超過其總資產凈值的20%。
對于這只明星產品,市場人士評論稱,與很多爆款基金不同,這只基金不是靠“發”出來的,而是隨著時間推移,規模逐漸增長起來的。截至今年2月底,該產品總資產達到近160億美元。
過往業績顯示,該基金表現出色,尤其在前兩年(2019-2020年)核心資產股票估值不斷抬升的情況下,該基金大幅跑贏了同行和相關指數。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重注“中國核心資產”的瑞銀(盧森堡)中國精選,今年以來凈值回撤比例同樣大于同行,甚至跑輸了同類組別。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有消息傳出,瑞銀資產管理旗下的中國基金遭遇客戶大額贖回,被市場解讀為或與基金凈值重挫有關。
就此傳聞,7月9日,瑞銀資管相關人士發表了回應,稱這屬于正常業務范疇,“資產管理規模的變化也部分反映出了中國在岸和離岸市場的市場走勢。截至2021年6月底,中國股票團隊的總管理規模超過360億美元”。
“? ?聰明錢”轉戰茅臺?
有趣的是,瑞銀等外資巨頭似乎正在一邊減倉騰訊,一邊加倉白酒。
晨星數據顯示,瑞銀(盧森堡)中國精選股票基金在4月加倉了貴州茅臺,持股數較3月底增加3.39%,并且這已經是瑞銀連續第二個月加倉。
(來源于網絡)
無獨有偶,全球第四大中國股票基金——來自摩根大通的“摩根中國A股機會基金”同期也大手筆加倉茅臺和五糧液。4月底,其持有的貴州茅臺股份數環比增加約742%,持有的五糧液股份數增加10%。
截至4月底的數據顯示,“摩根中國A股機會基金”最新規模超過500億元人民幣,其中五糧液是第二大重倉股,持有市值約為18.97億港元(約合15.65億元人民幣),貴州茅臺是第三大重倉股,持有市值約為16.40億港元(約折合13.53億元人民幣)。
從北向資金上看,白酒持股占比也觸底回升,“聰明錢”似乎已經發生了明顯的風格轉變。
就上述動作,瑞銀基金經理施斌接受采訪時,也承認了如今對消費與金融更加關注。其表示,之前獲利了結某些新IPO公司以及前期漲幅較大的股票。目前,對消費和醫療保健的看法仍然很正面,金融產業也更健康,巨頭領先同業,值得長期投資。
不過整體上看,近期外資在中國市場的倉位明顯降低。
從資金流向上看,截至7月9日當周,港股通資金凈流出110.76億元人民幣,凈賣出前十大個股中,騰訊和美團位列前二。另外,根據外媒口徑統計,新興市場ETF大幅流出171億美元。
瑞銀資管董事羅迪表示,當前行情資產配置偏謹慎?!跋掳肽甑纳a活動基本上會維持在穩健的位置。目前接近歷史較高點位,和2017年、2018年經濟在復蘇底端的時候差不多。”
展望后市,羅迪進一步指出,需警惕美元對于全球流動性的影響,以及進一步對中國股市的影響。“全球市場流動性短期有收緊風險,進入到四季度可能美聯儲會討論taper(縮減資產購買規模),可能帶來美元上升的壓力,這對于全球新興市場的資產都有一定影響?!?/span>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