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飲市場,很難走出下一個星巴克
以“賣茶”為“癮”,找不到溢價空間。
在用戶方,蜜雪冰城一首主題曲成功破圈引發眾多消費者熱議;茶顏悅色600元全國代購直沖微博熱搜榜第一,引發網友爭議。
消費者對于奶茶的熱情一直都未消減,然而茶飲企業卻陷入了盈利困難的局面,茶飲店究竟是不是一門好生意?其未來究竟有沒有想象空間值得深究。
沒有美感的茶飲營銷,撐不起未來
通過年輕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吸引用戶,在短期的盲從效應下擴充用戶群體。當用戶規模足夠大時,自然就能推動更多人去接受茶飲深層次的文化,促進茶飲行業的良性發展,這是當下茶飲市場的整體訴求。
因此,通過什么樣的方式去吸引用戶成為了行業的關鍵,方式的優劣也決定了茶飲企業能否快速增長??v觀當下,國內茶飲品牌吸引年輕人的營銷方式似乎過于直接。
饑餓營銷似乎是國內茶飲品牌的主要營銷方式,比如本次的茶顏悅色。作為一個單價定位中端的茶飲品牌,卻通過全國代購的方式炒到了600元,雖然茶顏悅色官方及時發聲說不建議代購的方式購買,但這并不能澄清其饑餓營銷的嫌疑。類似的營銷方式對于頻上熱搜的茶顏悅色來說,并不少見。
除了茶顏悅色,喜茶和奈雪這類的高端茶飲也酷愛饑餓營銷,開業期間請人排隊營造品牌很受歡迎的手法已經快成為了業內共識,宛如星巴克的氣氛組。
星巴克氣氛組的作用雖然也是襯托人氣,然而其核心目的是塑造其第三空間,夸自家咖啡受歡迎只是次要目的。而國內茶飲企業的饑餓營銷似乎只向用戶傳達出了一個淺顯的信息:這么多人都買我家的產品,你也要來嘗嘗。
營銷并不是目的,通過營銷讓用戶了解到品牌文化才是核心,品牌價值有了提升才能更好的盈利。相對于過于露骨的茶飲企業營銷,星巴克通過第三空間的打造深入人心后再賣咖啡的營銷方式,就顯得十分含蓄與精明。
舉個不恰當的例子,茶飲企業就像是站在勾欄窗臺里拉客的人,穿得花枝招展的只為讓人來玩。而星巴克就像是深苑里的名妓,同樣是招客,然而她卻用才藝等方式間接吸引客人買單,顏值或許不是最好的,但卻讓人能夠產生共鳴,毫不猶豫的為其消費。
與星巴克模式最像的茶飲品牌是奈雪,空間感也是奈雪的茶故事的核心。然而空間理念不是簡單的提供一個場地供人飲食和休息,更深層次地為顧客提供獨特體驗才是空間存在的意義。
奈雪的茶并沒有為其空間塑造出深入人心的故事,最終只淪為用戶排隊買茶飲的效用,不僅不能通過空間感進一步塑造品牌形象,反而因為空間場地需求過大,抬高了場地成本,拉低了盈利空間。
為了降本提利,奈雪推出了體量更小、人員更少的PRO店面。并且規劃未來1-2年內,70%的新店都將是這種輕成本模式。這樣的銷售模式更偏向于喜茶,換句話說,就是在空間故事講不通后,奈雪及時轉型向更容易跑通的新零售模式。
以喜茶為代表的新零售模式雖然大大降低了成本,但要想獲得更多消費者的青睞,需要不斷的推陳出新保持用戶的新鮮感,通過品類多樣化覆蓋更廣大的人群。然而茶飲行業本身就屬于技術門檻較低,護城河較弱的行業,同質化嚴重,沒有了類似星巴克第三空間的品牌附加值,只靠產品出新很難成為行業巨無霸。
咖啡行業能誕生星巴克這樣的巨無霸,并且將中國發展成為盈利比重最大的市場。那么作為茶文化接觸時間最長的中國,在茶飲市場誕生出另一個星巴克的機會本應更大,到現在都沒有成功的原因,或許是資本瘋狂涌入的結果。
資本的進入雖然推動了企業的快速發展,但也加劇了行業競爭,使得茶飲行業過早的從市場時代(渠道為王)過渡到了心智時代(認知為王)。在規?;€未形成前競爭就趨于白熱化。這樣的結果導致企業在材料、房租等成本上大幅度增加,削弱了盈利能力。
比如奈雪推出單品霸氣玉油柑后,其他品牌紛紛跟進搶購油柑推出新品,油柑的價格飛速增長近10倍。據奈雪財報顯示,其材料成本從2018年的35.3%上漲至2020年的37.9%。
很難跑出龍頭企業就很難抬高品牌溢價能力,在房租成本上就無法享受到星巴克的優惠力度,盈利空間自然又一步被壓縮。據招股書顯示,未來2-3年內,奈雪每年開店成本就要達到4.5億元。
高成本壓低利潤最終導致虧損,這不僅僅是奈雪一家的困局,其他中高端品牌也面臨著同樣的行業困境。
相對于中高端的茶飲品牌,處于行業下游的低端品牌蜜雪冰城日子更好過一點。不使用新鮮水果的標準化生產能夠快速達到規模效應,大大壓縮了成本。價格低廉容易滿足下沉用戶的心理預期,用戶基數大,品牌營銷也極易破圈。
然而蜜雪冰城低端品牌形象越深,就越難進行市場上探。就拿開店選址來說,蜜雪冰城這樣的品牌很難被大型商場接納,哪怕其推出了高端店M+,也很難躋身“上流”。盈利的增長空間有限,只能通過壓縮成本而非漲價的方式提升利潤,這也是蜜雪冰城的盈利困局。
?茶飲的市場分化:既賣茶飲也賣品牌
除了蜜雪冰城推出高端店上探市場,喜茶、奈雪也推出了低端產品,然而效果卻并不理想。
分層來看,各茶飲品牌都在所處的層次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然而站在整體上,用戶對品牌依賴性較弱,購買傾向跟著產品走,什么樣的價格購買什么樣心理預期的產品。
品牌形象的“烙印”一旦深入用戶的心智,這個“烙印”很難通過企業的業務升級與擴張而發生進化。打造全新品牌進行品牌重塑,有極大概率喪失原有品牌的品牌資產,不但打不開市場,還可能造成品牌無形資產的巨大浪費。
同層次競爭激烈盈利微薄,市場難以擴張用戶規模無法擴大。在這樣的背景下,未來的茶飲行業或許會走向品牌“分食”市場的無序競爭。除此之外,奶茶行業區域割裂的行業形態也逐漸形成,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茶顏悅色。
大部分茶飲企業都處在“低不成高不就”的尷尬處境,要想破局,或許只能一條道走到黑。
以蜜雪冰城為代表的低端茶飲品牌繼續走量,開拓市場,規?;\營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通過破圈營銷提升品牌形象,在大量的轉化人群支持下進軍中端茶飲,從而達到累積長尾市場超越頭部市場的長尾效應。
高端品牌則應該放緩開店擴張以求規模化的“降本”路徑,把核心指標放在單店盈利能力上,實現自給自足。同時,把發展路徑從“賣茶”轉化為“賣品牌”,提高品牌的溢價空間,以此為基礎跳出現制茶的框架,衍生附屬業務提高企業的整體盈利能力。
品牌溢價才是高端品牌的本質。比如耐克蝴蝶結的營銷案例,相同材質與做工的蝴蝶結,卻因為印上了耐克的標志從原價169元漲到了上千元。
與茶飲相關的大多行業尚處于有品類無品牌的工廠時代,通過高端化卡位占據用戶心智,達到用戶“用品類思考,以品牌表達”的目的。茶飲周邊產品的行業規模雖小,卻能極大程度上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
除此之外,高端茶飲品牌應該加大對瓶裝茶的投資。瓶裝茶相對于現制茶來說,屬于盈利模式更加清晰的賽道。
理論上講,相對于傳統茶飲品牌,現制茶的高端形象更容易“取悅”有瓶裝茶需求的用戶。喜茶和奈雪在線上有非常好的流量基礎,且大都屬于高凈值用戶,通過營銷,或許能夠快速打開市場,與傳統的茶飲品牌形成差異化競爭。
對于茶飲品牌來說,在現制茶領域不能分出勝負,或許可以通過“衍生”業務為品牌帶來更多的競爭力,從而實現彎道超車。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