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基金經理怒懟“金主爸爸”,機構投資占據公募基金半壁江山
到底誰誤傷了誰?
作者 | 高遠山
來源 | 獨角金融
7月27日晚間,基金圈傳出一張朋友圈截圖,中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中海基金”)基金經理彭海平吐槽某家保險資管公司,“我受夠了,希望你再也不要申購中海可轉債了!”。
在公募基金20萬億級別規模下,機構投資者被稱為是“低調奢華有內涵”的小眾群體,數量雖不算多,但影響不小,這位基金經理為何怒懟“金主爸爸”?
中海基金彭海平
深夜怒懟某保險資管
彭海平表示,某保險資管公司在知道其持倉及風格的情況下,7月22日,火急火燎申購2200多萬元。7月23日又申購1500萬元。結果不到5個交易日,又贖回2000萬元。
五天內2000萬的贖回規模,似乎讓這位基金經理有點憤怒。彭海平稱:“作為公募行業金字塔底的螻蟻即使我業績墊底,即使我規模奇缺我就該跪舔你?你作為機構投資者,第三次在我這投機了。你拍拍屁股走了,給我留下百分之十幾甚至二十的贖回沖擊。雖然你貴為金主爸爸,但我希望你慎重自己的投資策略,別當兒戲,也不要把螻蟻基金經理當孫子。”
來源:網絡
《21世紀經濟報道》稱,據多位險企和基金方面人士的說法,彭海平所說的“某保險資管機構”應該與頭部保險機構中國太平方面有關。
正在業內各方吃瓜過程中,7月28日中午,彭海平又突然在朋友圈發文否認了這一說法,并且致歉稱:“市場風云變化,基金經理的投資壓力不言而喻。昨晚本人未控制好情緒,個人言論不當之處,給各方帶來了困擾,所指確非太平資管。誤傷之處請多見諒。在此特向大家誠摯致歉。未來我將調整好心態,積極地加強溝通交流,從基金持有人利益出發,用心管理好基金產品,不負公司和基金持有人的信任。”
來源:網絡
對此,中海基金對獨角金融(微信公號:uni-fin)表示,上述事件是基金經理個人行為,不代表中海基金。投資者一些非理性的贖回行為肯定會影響基金經理的正常操作。當然,贖回費用也可能抵消甚至超出凈值下降的損失。至于具體凈值影響,不太好確定,也不屬于公開披露的信息范圍。
為了保證基金總體規模的穩定性,基金行業設置了基金贖回費,目前我國法律規定,開放式基金可以收取贖回費,但贖回費率不得超過贖回金額的3%。
五天內千萬贖回
讓百億中海基金“很受傷”?
中海基金于2004年3月18日成立,旗下擁有37只基金,資產規模為148.44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彭海平于2009年7月進入中海基金工作,歷任金融工程助理分析師、金融工程分析師、金融工程分析師兼基金經理助理。
據天天基金網數據,彭海平目前管理的基金有14只,基金資產總規模10.06億元。其任職期間最佳基金回報率為121.25%,其中,“中海上證50指數增強”表現最優異,2013年至今回報率為121.25%,最差的為“中海中證高鐵產業指數分級B”,投資回報率為-91.62%。
來源:天天基金網
彭海平提及的基金為中海可轉債債券A和中海可轉債債券C,最近6個月以來的投資收益分別-6.66%和-6.8%,自成立以來的回報率在同類排名分別為133|1228、141|1228。
截至7月27日,中海可轉債債券A/C最新凈值分別為0.87元、0.86元;當日凈值跌幅分別為-2.25%、-2.15%,大于同類可轉債基金1%左右的跌幅。
再來看看這兩只產品的持有人結構。基金的持有人結構一般包含三類,分別是個人投資者、內部持有者和機構投資者。機構投資者是指在金融市場從事證券投資的法人機構,包括保險公司、養老基金、銀行、企事業單位等。
截至2020年12月31日,中海可轉債債券A的機構持有為0.70億份,占總份額的50.14%;中海可轉債債券C的機構持有為0.32億份,占總份額的31.70%。
針對上述機構五天內超千萬的贖回動作,征途投資高級合伙人王兆江表示,機構投資者的大額贖回肯定會影響基金經理的操作。比如,基金經理總共管理規模一個億左右,2000萬就是20%占比,基金經理已經建倉,且倉位比較高,贖回2000萬,就打亂了對方的投資計劃,對凈值波動影響很大,基金經理不得不賣出倉位籌備資金贖回。如果基金產品中機構的占比偏高,對于流動性的要求會更高。短期頻繁操作不僅會干擾基金正常的投資節奏,拖累基金的業績表現,還會損害長期持有者的利益。
王兆江認為:“基金申贖都是按基金條款來操作的,這款基金在設計上有一定的缺陷。”
機構投資者
漸成公募基金“金主爸爸”
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數據,2020年,我國公募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合計為19.89萬億元,較2019年末增長34.70%,再創新高。
近年來的賺錢效應,讓更多資金正在積極涌入公募基金。
wind數據顯示,截止2019年末,公募基金有效賬戶數為7.93億戶,其中25.22萬戶為機構賬戶。但從持有基金資產情況看,近年來,機構投資者持有公募基金的比例逐年增長。從2012年末的29%,增至2019年末的51%,占據公募基金半壁江山。
具體到不同類型基金,機構持有比例也有很大差別。對于債基來講,機構投資者占據多數。如下圖所示,2020年底,債券型基金是機構的最愛,持有比例達91.6%,相比2019年底提升了2.65個百分點。
獨角金融(微信公號:uni-fin)了解到,基金單個開放日,基金贖回申請超過上一日基金總份額的10%時,為巨額贖回。巨額贖回申請發生時,基金管理人可選擇全額贖回、部分贖回兩種方式進行處理。部分贖回要求管理人以不低于單位總份額10%的份額,按比例分配投資者的申請贖回數,如果投資者未能贖回部分,投資者在提交贖回申請時應做出延期贖回或取消贖回的明示。
北京鴻風資產私募基金管理人黃易也質疑了這家機構投資者的操作,她表示:“機構的頻繁贖回會影響基金經理的投資操作和凈值表現。機構投資者中哪有這樣做投資的,決策依據是什么?難道幾天就發生變化了?”黃易介紹到,10%以上算巨額贖回,基金經理可以拒絕一次性贖回,后面分批處理,具體的規則公募基金負責運營的團隊才會知道。
您有投資過公募基金嗎?收益怎么樣?歡迎留言討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