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真要涼涼!住建部“喊話”問責調控不力城市后,11城密集打“補丁”
樓市調控可能繼續維持收緊的態勢。
來源-時代財經APP
作者-劉新歌
編輯-張常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調控的靴子密集地落下來。
繼8月2日金華、東莞、廣州黃埔區相繼出臺新政后,8月5日,杭州、成都、北京三地又“集體”發布新規,分別從升級限購、管控住房贈與行為、限制假離婚購房等方面為樓市調控“打補丁”。
自住建部7月22日表態“對調控工作不力、房價上漲過快的城市要堅決予以問責”以來,2周內已有上海、紹興、無錫、合肥、武漢、杭州、東莞、金華、廣州市黃埔區、成都、北京等11城(區)出手調控,從買賣、土地等方面收緊調控。
貝殼研究院廣州分院院長李茂喆對時代財經稱,目前樓市調控都是“因城施策”“一城一策”,強調的是城市主體責任。但從國家統計局數據來看,上半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額創歷史同期新高,70個大中城市中也有不少城市的房價環比增幅1%,所以個別城市政府會感受到比較大的壓力,樓市調控可能繼續維持收緊的態勢。
限買限賣,打擊炒房預期
曾經暴漲的房價讓人“談之色變”,也催生了種種亂象:通過“假離婚”獲取購房名額、多樓盤登記以增加搖中幾率、“借道”贈與獲得房子等等,投資客更在其中“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刺激了炒房情緒、抬升了市場預期,讓房子離居住屬性漸趨漸遠。
通覽近期各城新政,從需求端、供給端著力,抑制投機炒房是11城不約而同的選擇。其中,需求端政策主要從房屋贈予、離異人士購房、人才購房、搖號購房、二手房限售等方面壓實政策管控,供給端調控則通過調整土地競價規則、嚴格購地主體資格審查、“競品質”等方面穩地價、穩預期。
住建部表態后,上海首先響應。7月23日,上海出臺加強住房贈與管理規定,通過贈與方式轉讓的住房,自轉移登記之日起5年內仍記入贈與人擁有住房套數。這將堵住上海樓市,尤其是新房市場的漏洞。在上海樓市的“打新潮”中,涌現出一批具備購房資格、尤其是連續繳納幾十年社保但名下無房的購房者,其中甚至有90多歲的老人。而之所以名下無房,將房產贈與家人是主要渠道。
為了獲得購房資格或首套房資格,不少人不顧婚姻的嚴肅性,上演一幕幕“假離婚,真買房”的鬧劇。據中國新聞網報道,僅近一段時間以來,北京就有約14%的房屋交易屬于離婚家庭購房。但這個漏洞將不復存在,從8月5日起,夫妻離異的,原家庭在離異前擁有住房套數不符合本市商品住房限購政策規定的,自離異之日起3年內,任何一方不得在北京買房。
過去幾年,人才爭奪戰在多城展開,購房優惠成為吸引和留下人才的重要砝碼,購房限制相對寬松。以廣州市黃埔區為例,不僅人才可不受戶籍限制購房,其父母、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均可在黃埔區范圍內購房。但這也給投資客帶來可乘之機,黃埔區成為廣州市房價上漲最快的區域。但從8月2日起,黃埔區開始取消人才住房政策。
武漢、東莞、杭州則從銷售端給樓市降溫。武漢規定,購房者要先取得期限為60天的購房資格認定,且一次只能在一個樓盤進行購房登記;杭州則規定,新房搖號銷售時,如購房人數與房源數比例大于或等于10:1,則按照社保繳納月數或人才類別高低進行排序,以一定比例入圍公證搖號。
增加持有成本和再交易難度能更精準地掐住投資客的咽喉。東莞將住房轉讓增值稅征免年限由2年調整為5年,并對熱點樓盤的限售期限由3年延長到5年。金華也開始實行住宅限售,取得《不動產權證》滿3年后方可上市交易。
而在供給端,杭州則通過下調土地溢價率、由“競自持房屋”改為“競無償移交政策性租賃住房”等方面控地價、增加市場供給。此外,杭州還推出“競品質”試點地塊,引導房地產市場供應高品質住宅產品。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對時代財經表示,“多城陸續發布調控政策,涉及層面趨于多維化,調控方式、力度及密度均出現了顯著升級。一方面,大多數城市的調控屬于打補丁政策,是對以往政策的查漏補缺;另一方面,部分城市的調控加碼中存在內在制度的優化,優先保障剛需和保障人才住房的政策傾向,或將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大多數人的‘買房難’問題。”
被約談5城僅金華出臺政策
在上述“打補丁”的11城(區)中,金華是唯一近期被住建部約談過的城市。7月29日,住建部約談銀川、金華、泉州、惠州、徐州等5城,并將5城納入房地產市場監測重點城市名單。
5城被約談是因為“新房和宅地價格增長過快、市場預期不穩”。今年上半年,5城新房和二手房價格漲幅均居高位,有4城二手房價環比漲幅曾躋身全國前十。如金華1月份二手房價環比漲幅達1.3%、創歷史新高,今年6月又達1.0%,在70城中位列第二;徐州上半年二手房價環比漲幅四次超過1.0%,5月以1.4%的漲幅居70城首位。
住建部副部長倪虹要求,5城要切實履行城市主體責任,針對上半年房地產市場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大調控和監管力度,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各地要增強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確保完成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目標。”
廣東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對時代財經稱,未來地方政府要負起調控的主體責任,在堅持對市場進行監測的前提下,及時發現問題,前瞻性地儲備政策、及時出臺政策,在市場出現回升或過熱趨勢之前把它摁住。“地方政府要對市場秩序的整頓形成管理辦法、實施意見或規章制度并長期執行。”
約談房價上漲過快城市是今年房地產調控的一個最重要手段,目前已有18個城市被約談,今年上半年,廣州、合肥、寧波、東莞、南通、上海、深圳、北京、杭州、無錫、南昌、成都、西安等13個城市先后被住建部約談督導。
升級調控、樓市趨穩是多城被約談后的統一反應,房住不炒、讓住房回歸居住本質的調控決心也越來越成為社會和行業共識。
李宇嘉對時代財經稱,目前這些政策會繼續在熱點城市落地并持續執行,非熱點城市在必要時(如棚改、受熱點城市輻射)也會啟動這種調控。“目前的政策還有很多有待完善。下一步的調控,首先將保持政策的穩定性、連續性,其次市場秩序整頓將常態化、形成長效機制。”
住建部的督導作用日益明顯。7月22日,住建部房地產市場監管司司長張其光提出“著力建立房地聯動機制”,“限房價、控地價、提品質”,“建立購地企業資格審查制度,建立購地資金審查和清退機制”,這在近期各地新政中均有所體現,他同時提出的“加強房地產金融管控”或是下一步政策的重點。
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對時代財經稱,下一步的調控或將從市場秩序、涉房資金方面入手。首先加大房地產金融監管,遏制部分涉房資金運作亂象;其次,完善房企三線四檔融資管理規則,促進房地產市場長久穩定發展。
住建部等相關部門也給房地產市場秩序整治定下明確的時限。7月23日,住建部等8部門聯合發布《關于持續整治規范房地產市場秩序的通知》,重點整治房地產開發、房屋買賣、住房租賃、物業服務等領域的突出問題,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實現房地產市場秩序明顯好轉。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