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模式侵犯未成年權益遭“起訴”?騰訊微信再迎整改
近期騰訊或因侵犯未成年合法權益被提起民事公益訴訟一事鬧得沸沸揚揚。
來源:資本邦
作者:小白
近期騰訊或因侵犯未成年合法權益被提起民事公益訴訟一事鬧得沸沸揚揚。公司回應稱,于8月7日成立“視頻號青少年模式優化小組”,不斷完善對青少年的各項保護措施。
網絡熱點年年有,今年尤其多。這不,騰訊又雙叒叕攤上事兒了。
近期,騰訊或被提起民事公益訴訟一事鬧得沸沸揚揚。作為一家游戲巨頭,騰訊暴利的游戲業務常常引發關于青少年教育問題的全民討論。據悉,這已經不是互聯網企業第一次傳出涉及民事公益訴訟。
去年年末,快手因涉及侵害兒童個人信息被杭州市余杭區人民檢察院提起民事公益訴訟,今年3月份以和解結案。
騰訊或涉民事公益訴訟
日前,北京海淀區檢察院公告稱,騰訊微信青少年模式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相關規定,侵犯未成年合法權益,涉及公共利益。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組織提起訴訟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支持起訴。
微信迅速回應稱:將認真自檢自查微信青少年模式的功能,并且虛心接受用戶建議以及誠懇應對民事公益訴訟。同時將借此機會廣泛收集用戶反饋,不斷完善對青少年的各項保護措施。
8月7日,微信官方公眾號“微信派”稱,公司于8月7日成立“視頻號青少年模式優化小組”,公司將持續優化產品體驗,升級以下三項措施:
(1)強化視頻號青少年模式彈窗提示功能,并持續豐富視頻號青少年專屬內容池建設;(2)優化青少年模式的開啟或關閉操作,提供更多強驗證方式;(3)完善視頻號青少年模式下的使用時長限制及宵禁功能。
(圖表來源:微信派公眾號)
目前來看,事情并未嚴重到“起訴”的地步。
據了解,在30日的公告期內,檢察院還需要對案情進行進一步審查。如果審查中有發現不存在違法行為的或公共利益已得到保護的等情況,檢察院就會終結案件,不會推進到起訴這一步。
但同樣,如果檢察院發現公共利益仍處于被侵犯的狀態,即使沒有適格主體,檢察院自己可以作為公益訴訟人發起訴訟。
游戲行業迎強監管
騰訊屢次引發社會輿論關注與國內的游戲行業已經進入強監管階段不無關系。
2018年3月,國內游戲版號審批暫停,同年12月重啟版號審批后,游戲審批趨嚴,游戲著作權保護日益強化。
2019年3月28日,國家網信辦指導組織“抖音”“快手”“火山小視頻”等短視頻平臺試點上線“青少年防沉迷系統”,希望該系統能夠成為有效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的“神器”。
2019年10月,國家新聞出版署發布《關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提出游戲賬號實名注冊制、嚴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網絡游戲時段、時長等從六個方面防止未成年沉迷網游。
2021年6月實施的新修訂《未成年人保護法》再次規定,網絡游戲、網絡直播、網絡音視頻、網絡社交等網絡服務提供者應當針對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務設置相應的時間管理、權限管理、消費管理等功能。
2021年7月,中央頒布了教育“雙減”政策,要求引導學生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控制使用時長,防止網絡沉迷。
此外本月初,有關游戲“精神鴉片”一文經媒體發布后引發社會巨大反響,該文明確指出,未成年人網絡沉迷現象普遍,并以騰訊旗下游戲《王者榮耀》為例,引發市場對游戲監管進一步增強的憂慮。
作為游戲行業內的翹楚,在強監管來臨之時,騰訊常常處于風暴的中心。事實上,近些年來,騰訊為合規經營也做出了不少努力。
比如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面,該公司已設立成長守護平臺及健康系統,預防未成年人沉迷游戲。
2020年6月,騰訊公司在已實名未成年人限玩、限充及宵禁基礎上,針對孩子冒用家長身份信息繞過監管的問題,完善用戶身份識別技術,對疑似未成年人的用戶甄別,拒絕或未通過驗證的用戶將受到游戲內健康系統的限制或無法繼續充值;并陸續上線語音畫面雙提示等功能以防家長不知情驗證,已覆蓋包括《王者榮耀》、《和平精英》在內的超百款移動游戲。
目前騰訊預防未成年人沉迷游戲已取得階段性成效。騰訊2020年財報顯示,18歲以下未成年人在騰訊中國網絡游戲流水的占比為6.0%,其中,16歲以下未成年人的流水占比為3.2%。受新規限制,平均每天有1784萬個未成年賬號因登錄時長“超標”被“踢”下線。
此外,騰訊未來將從爆款游戲《王者榮耀》試點,逐步面向全線游戲推出“雙減、雙打、三提倡”的七條未成年保護措施。
從商業角度來看,資本邦分析認為,游戲業務作為騰訊的“現金牛”貢獻良多,即便針對未成年人的游戲監管升級,由于未成年人游戲收入貢獻較小,因而對騰訊的短期收入影響有限。
最新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騰訊營收1353.03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長25%;其中,游戲收入同比增長17%至436億元,游戲業務繼續保持增長。騰訊一季度凈利潤為477.67億元,同比增長65%,該公司在商業上繼續保持競爭力。
然而二級市場上,騰訊股價連連下跌。從今年2月份最高773.4港元下跌至8月9日收盤的461.6港元,跌幅接近4成。
從社會角度來看,騰訊游戲在賺取巨額商業利益的同時,仍不可避免涉嫌誘導未成年人沉迷游戲,從而引發家長們的深切憂慮。
黑貓投訴顯示,截止2021年8月9日,騰訊游戲接到超過1.6萬個投訴貼,其中多條涉及誘導未成年人充值、小孩手機消費游戲以及未成年人誤充值不給退款等,不僅有游戲用戶的“吐槽”,還有家長們的集體“索取”退款。
(圖表來源:黑貓投訴)
發展到今天,騰訊已經不僅僅是一家創造經濟價值的商業公司,更是一個可以影響到千家萬戶的社會組織,微信、QQ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騰訊游戲成為廣大青少年和兒童們的忠實擁躉。這也無怪乎針對游戲公司和行業的監管日益強化。騰訊若要贏得家長們的信任,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青少年模式成“救命稻草”?
自2019年“青少年防沉迷系統”啟動以來,“青少年模式”成為眾多網絡平臺“標配”,并且國家層面的防沉迷實名認證平臺已建成,目前接入企業5000多家、游戲超萬款,初步達成了防沉迷工作的基礎性目標。
以騰訊微信為例,自上線青少年模式以來,持續優化了諸多功能,包括關閉直播入口,青少年用戶不可發起直播以及使用直播打賞以及不可使用Q幣充值、信用卡等功能。目前,青少年模式開啟下,微信游戲入口可得到屏蔽。
同時,抖音青少年模式下,為防沉迷,每日22時至次日早上6時期間無法使用抖音,并關閉了充值打賞等功能。內容方面,抖音會有針對性的推送海量有趣知識內容以及高清熱門動畫&紀錄片,拓寬知識接觸渠道,幫助豐富青少年兒童的知識面。
(圖表來源:抖音)
不過,同時也有一些網絡平臺的青少年模式存在模式操作繁易不同,游戲限制形同虛設、過度設限內容匱乏等問題。
微信青少年模式使用較為復雜,需依次點擊“我的”“設置”“青少年模式”“輸入密碼完成”。
家長可以根據需要設置視頻號、小程序、直播、公眾號、游戲等允許訪問范圍,繁瑣的使用程序對于老年家長(尤其是爺爺奶奶輩)是一道難關。
該模式下還存在一項“Bug”,即家長開啟了“青少年模式”,但若忽視限制小程序的打開范圍,那么未成年人在微信上玩小游戲可能暢通無阻,這種情形下,青少年模式將形同虛設。
除此之外,短視頻應用快手和抖音在青少年模式下的內容過于單調、幼稚,無法提起學生興趣,若導致大多數青少年都抵觸的話,也就失去了設置青少年模式的意義。
總的來說,限制青少年手機訪問權限的思路是正確的,但要如何落實合規要求,擺脫青少年保護機制形同虛設的質疑,如何防沉迷,如何設置適度的使用權限成為需要一眾互聯網企業重中之重探討的問題。
結語
可以預見的是,針對互聯網企業的監管將會越來越嚴格,不僅僅是游戲行業,手機支付、短視頻、通信社交等均會波及。
如何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保護好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環境,不能單單寄予“看得見的手”,還需要“看不見的手”自發調節,需要騰訊等互聯網企業平衡好商業利益與社會效益,同時集合全社會的共同努力,方能營造一個干凈、積極向上的互聯網環境。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