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全面叫停檳榔廣告,全球認證的一級致癌物,為什么還有人買?
檳榔,說實話真的不是什么好東西。且不說這玩意有一定的成癮性,光是吃多了牙齒會全部變黑,就不像是正經貨色該有的模樣。
檳榔,說實話真的不是什么好東西。
且不說這玩意有一定的成癮性,光是吃多了牙齒會全部變黑,就不像是正經貨色該有的模樣。
而且在80年代的臺灣,人們還會把那些因為政府高價收購土地后,一夜暴富又不事生產,只知道游手好閑,穿著皮衣嚼著檳榔到處闖禍的二流子,用當地俗語鄙視地稱作孔八拉。
到了近代,它更是被權威機構檢測出了具有極大的致癌特性,完全可以說是從外到內都壞透了。
可是,就是這么個所有人都知道不好的東西,卻依舊賣得火熱,甚至賣出了幾家上市公司,頂著致癌的罪名,依然是湖南、海南、臺灣等地最盛行的零食。
到底是這個世界瘋了,還是人們腦子都瓦特了?
危害極大卻難以管制,廣州不得不全面叫停檳榔戶外廣告
據說,在湖南,兩個男人見了面,除了互相遞煙外,還會不約而同從口袋里掏出兩塊檳榔出來。
一塊遞給對方,一塊塞進自己嘴里。
然后兩個人大口大口地嚼檳榔,趁著全身燥熱的勁頭,能在路邊從早上聊到深夜。
同樣的場景也會發生在海南、臺灣之類的南方沿海地區。可以說,檳榔已經融入當地的文化之中,從古自今,始終都沒有中斷過。
不信?你且看看宋代時期的詩人蘇東坡,那一句“紅潮登頰醉檳榔”,就是最為切實的鐵證。最遠,還能追溯到漢代。
只不過,檳榔并不是中國的特產,在幾百年前傳入中國之前,它一直都是馬來西亞和印度封建王室最尊貴優雅的消遣。甚至,為了把這件事弄得更體面,他們專門給服侍王宮妃子吃檳榔的人封了官,還造出了專門的餐具。
如今,海南成了國內最大的種植地區,一百多萬畝的檳榔種植面積,毫無疑問成為了一項支柱產業。只不過,當地卻并沒有太多的檳榔加工廠。
國內最多、最大的檳榔深加工產業,集中在了湖南。因為吃了會渾身發熱,并且會伴隨大量出汗,同時還能提神醒腦,對生活在濕熱地區的南方人而言,能提供非常好的食用體驗,在湖南有著非常大的市場。
只是檳榔在為湖南GDP做出貢獻的同時,也深深地禍害了這一省人民。
根據權威機構統計,湖南有著國內最多的口腔癌患者,其中超過60%都和大量使用檳榔有關。同時,食用檳榔還會讓人得上一種名為“口腔粘膜下纖維化”的慢性疾病,這種病會導致味覺退化,除了檳榔吃什么都沒味道。
而且,得了這種慢性病,只要病情控制不住,最后必然是要惡化成口腔癌的。
在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多方驗證,證明檳榔具有極為強烈的致癌性,將它認定為一級致癌物。
按理說,都和癌癥掛鉤了,吃檳榔的人應該越來越少才對。但實際情況剛好像相反,檳榔不僅沒有消失在歷史長河中,反而始終健健康康地活著。
到今年,廣州為了避免檳榔大量擴散,直接全面叫停了所有和檳榔相關的戶外廣告,卻也依舊無力阻止人們對檳榔的狂熱。
這個致癌物,怎么就這么難管控?
檳榔暗藏千億市場,急需創立相關法律法規阻擋資本侵蝕
歷史無數次告訴我們,只要是有錢賺,資本是沒有底線的。
頂著一級致癌物頭銜的檳榔,之所以銷量幾乎不受影響,主要是因為成癮性。
這一點,和煙草非常類似。
抽煙抽上癮的煙民們,把中國煙草推上了千億的市值,而同樣嚼檳榔嚼上頭的人們,也硬生生嚼出了一個接近千億的市場。
不管檳榔的味感如何,吃過的人都知道,那玩意能提神,也能給人快感。甚至想必于抽煙喝酒,檳榔給人的快感要更加直觀,更加著迷。
在中國,消費檳榔的人群早已超過6000萬人,而且各大檳榔品牌的銷量,也在以每年20%的速度快速增長。曾經或現在,靠著賣檳榔賣到上市的企業,在天眼查里就能找出42家。
最可怕的是,在近些年來的消費人群之中,有著非常多的年輕人。
人們都不怕一級致癌物的名頭嗎?怕還是怕的,但人性總是怠惰,檳榔致癌是一個長周期性的過程,很多人都覺得吃一兩回沒什么問題,不自覺也就開始心存僥幸了。
哪怕2016年、2017年,武漢大學公布了2608例因為吃檳榔吃成口腔黏膜下纖維化的案例,也依舊無力阻止人們吃檳榔的習慣。
畢竟檳榔古來有之,吃這東西早已經是一些地方的文化習俗,改都沒的改。為此,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還專門在這些地方,引發《健康口腔行動方案》,大規模宣傳教育,讓人們認識到檳榔的危害,但也收效甚微。
就像強制煙民戒煙一樣,戒檳榔也是個長期的過程。像廣州一樣,全面禁止檳榔打廣告,只是眾多管控方式中的一環,真正要讓人們擺脫檳榔,需要更健康的替代物,也需要立法機構提供法律支持。
在此也奉勸各位,為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還是盡量遠離這個致癌物把!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