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年燒光20億,從華為隊友變成對手,國產芯片巨頭砸錢買夢想
日前2021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正式召開,此次大會有300多家人工智能行業第一梯隊的企業參展,包括許久沒有成為市場焦點的寒武紀。
來源/海西商界
沒落的中國芯片巨頭
寒武紀的全稱是中科寒武紀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背靠中科院,主營邊緣端智能芯片加速卡、云端智能芯片等產品的研發,是全球智能芯片領域的先行者。
在多年前,寒武紀還曾被稱之為人工智能第一股,被一眾期望中國芯能夠打破海外壟斷的人寄予厚望。
可如今,寒武紀在業內的熱度已經大不如前,相比上市時的千億市值,如今公司市值也已經蒸發了50%以上。與此同時,股價腰斬的寒武紀還陷入長期虧損狀態。
公開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寒武紀公司歸母凈利潤一直都是負值。這短短四年間,寒武紀累計燒光了20多億資金。
何至于砸錢買夢想
至于寒武紀陷入虧損常態化的原因,筆者認為一方面是由于該公司與華為從隊友變為對手;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寒武紀超高的研發投入。
筆者了解到,成立于2016年的寒武紀,在2017年就搭上了華為芯片的快車,旗下NPU模塊被集成到華為麒麟970處理器中,于當年在德國柏林驚艷亮相。
得益于“國產”的噱頭以及華為公司的品牌影響力,這家源于中科院計算所的行業新秀瞬間走紅,熱度絲毫不亞于華為自主研發的麒麟處理器。
隨后兩年間,寒武紀與華為公司展開深度合作,兩家企業“如膠似漆”,后者成為寒武紀的第一大客戶。
或者說,華為是當年寒武紀的唯一客戶,因為公開數據顯示,在2017年和2018年,來自華為的銷售金額分別占據當年公司總營收的98.34%和97.63%。
如此高的營收占比,導致寒武紀完完全全依附于華為,但華為并不想永遠依賴第三方NPU。
隨著華為自研達芬奇架構的誕生以及雙方合作終止,寒武紀失去九成收入,整個公司業務遭遇滅頂之災。
2018年以后,芯片高度自主研發的華為,徹底成為寒武紀的競爭對手;而失去隊友、多了對手的寒武紀,損失慘重。
不過,這些困難并沒有打倒寒武紀,該公司仍然堅持核心技術的研發。
有數據顯示,在2017年至2020年,公司研發費用率分別高達380.73%、205.18%、122.32%、167.41%,遠超業內平均水平。
在筆者看來,雖說高額投入是好事,但不計成本、不看營收的情況下,盲目投入巨額資金搞研發,只會增加公司資金鏈負擔,很難進行下一階段的業務布局。
可即便如此,還是沒能阻擋住寒武紀繼續向前的腳步,為了抓住云端和邊緣AI芯片領域的市場紅利,寒武紀甚至不惜砸錢買夢想。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上述兩方面原因之外,寒武紀主營業務頻繁變化也是導致該公司逐漸沒落的因素之一。
筆者了解到,寒武紀的主營業務先是從終端智能處理器IP產品,轉變為智能計算集群系統。
后又從智能計算集群系統,轉向如今重點布局的云端和邊緣端AI芯片。每一次主營業務的更替都會消耗寒武紀的精力,導致公司資源分散。
好在寒武紀部分業務收入實現了迅速增長,例如邊緣端智能芯片加速卡業務,在2021年上半年實現營收8400萬元,同比增幅達到739.52%。
當然,資本市場需要從業務收入、前景以及可持續性等多個方面綜合評估寒武紀。在巨大的市場需求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形勢同時存在的情況,寒武紀能否順利完成轉型,我們拭目以待。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