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團開啟流量保衛戰,社交會成為槍桿子嗎?
繼今年3月推出“商家群聊”后,美團再次瞄準社交,推出新的社交服務,謀求新的外賣交易入口。
題圖 /IC Photo?
來源/Donews? ?作者/梵谷??編輯/包校千
根據Tech星球的報道,今年8月美團通過微信和通訊錄好友來搭建“飯小圈”的社交關系,用戶不僅可以看到朋友分享的美食訂單,同時還可以點擊“跟著吃”進行消費。不過,該項目仍在內測階段。?
一直以來,美團對于社交的探索可謂執著。王興在年初的工作會議中表示,今年美團的新增用戶至少有一半用戶來自2600個市縣的下沉市場。這意味著外賣、電商等業務仍有相對可觀的增長空間。?
當下,外賣及更大范圍的本地生活市場,戰事再起。美團最大的潛在競爭對手,抖音上線了“心動外賣”,而阿里則剛剛完成了對本地生活業務的組織架構調整。盡管此前上線的“團好貨”、“好貨拼拼”以及“團節社”等項目發展到最后,均陷入沉寂,但社交的背后是美團對流量和復購增長的渴求。?
而美團如何鞏固現有優勢,并構建綜合競爭力,這某種程度上是未知數。但社交背后的流量和粘性,給了現階段的美團更多想象空間,如業內人士評價稱,“如果按目前美食社交這個方向探索,未來美團將補齊社交和內容兩大短板,同時也將帶動消費、提升復購率,甚至帶動到家業務中閃購、優選等業務的協同發展。”?
為什么抓住社交不放??
長期觀察電商的分析師李成東分析稱,美團在“飯小圈”的社交嘗試,本質上還是追求粘性和復購。基于對平臺用戶的精細化運營,提升消費頻次、消費客單是其最直接的利益訴求。?
美團2021年的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及去年均實現了新用戶暴漲。其中,第四季度美團新增用戶3410萬。而今年第一季度則為5900多萬家。這刷新了美團的歷史記錄。同時,新用戶的年均消費次數也大幅增長,達到30.5次。?
一個行業定律是,新用戶增長越快,單個用戶的年均消費次數往往增長越慢,甚至可能出現負增長。因此,新用戶的增長必然會拉低整體財務平均值,美團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做好承接并運營新用戶的需求,以帶動新用戶在消費頻次和消費客單兩大維度上的增長。?
從細分數據的角度來看,美團新業務增速超過136%,且規模達到99億元,占整體營收比例上升到26.8%,三年之內,這部分業務大概率會超過整體業務比重的50%。以2020年為節點,美團僅花費3年,未來就可能在用戶總量層面,再造一個同體量的美團。?
這樣巨大的流量和發展機遇,對于用戶運營而言是一個不小的挑戰。眼下,社交儼然成為實現這一目標的重要手段。?
“過去,至少有3.2億用戶在美團上進行過至少一次消費。盡管我們看起來像是在發展很多不同的業務,但實際上只是朝著一個目標在努力。”王興早年在媒體采訪中表述稱,“仔細觀察所有垂直領域后,你會發現他們總會在某個用戶群體形成交集;而就餐、點餐、看電影、旅游、租車的用戶,基本上就是同一群人。”?
在過去,美團做到了大約90%的用戶流量來自自己的App,這極大降低了用戶嘗試新服務的成本,同時也用戶流失率。而在如今用戶暴增的現實下,美團對新用戶的沉淀再次面臨挑戰。?
另外,伴隨著字節開啟商業化嘗試,并推出“心動外賣”,進而發力本地生活市場。當下,字節跳動開始商業化嘗試,借助自身流量優勢,入局并推出“心動外賣”服務,進而發力本地生活市場。?
而阿里巴巴也不斷調整,其不久前剛完成人事及業務結構調整,高德、飛豬與原本地生活服務打通,以提升業務的系統性和協調性。這在一定程度上,打通了阿里生態內部的流量、服務通道,提高了流量與本地服務融合的效率。?
屢次嘗試社交服務?
美團試水社交類功能及產品并非第一次。?
2018年,美團便開始嘗試社交電商。彼時,美團推出閃購平臺,并在同年上架微信“好貨拼團”,不過最終,這一項目無疾而終。
隨后的2020年10月,為加快布局社區團購業務,美團又采用類似打法,推出了“美團團節社”項目。“美團團節社”項目定位本地團購特惠秒殺服務,聚合不同產品優惠信息,再輔以文章集合形式推送給用戶,引導購買。?
同時,團節社微信號中還嵌入了“團節社”秒殺平臺,用戶可以通過掃碼以及小程序形式進行跳轉。前期“美團團節社”通過微信端的私域流量,進行用戶傳播,繼而增強用戶粘性、并達到提升交易頻次的目的。
但社交作為一種玩法和工具,確有用戶交互效用。而此次推出飯小圈,這也是王興以及美團社交夢的一次延續。?
提及美團,無法離開創始人王興。時間流轉至今,其還在一手創辦的飯否上“指點江山”。如此嚴格來講,美團做社交還得追溯到2004年。25歲的王興,放棄美國的學業,回到國內,先后創辦“多多友”、“游子圖”,不過都是不了了之。2005,王興開始專注到細分市場:大學校園SNS。并在這年創辦校內網。?
或許是這些經歷,美團創始人王興一直對社交心存執念。今年3月,美團內測了“群聊”功能。該功能需要由商家開啟,可以對其商鋪客戶彈出邀請入群的通知。群聊僅限于店鋪、訂單或營銷問題的討論。另外,群聊會提供商家紅包功能,用于給用戶發送相應的優惠券。對于專注于做本地生活類的美團而言,內測“群聊”功能可以看作是美團在社交化邁出的一大步。?
美團及創始人王興的社交基因,加上過億用戶,通過建立強大的生活服務消費生態,然后反哺社交。畢竟吃住行游購娛、吃喝玩樂,正是大家微信朋友圈最愛分享的,這是美團獨特的優勢基礎。
成功有無可能?
現實中,“外賣+社交”模式在國外,已有企業漸成體量。?
今年6月,美國外賣社交平臺Snackpass拿到了由 Craft Ventures 領投,A16Z、Y Combinator 等機構參投的 7000 萬美元 B 輪融資。目前這家初創公司在 13 個大學城內擁有 50 萬名用戶,其用戶年增長率高達 700%。?
和其他外賣平臺在折扣活動,以及如何縮短送配時間而搏斗廝殺不同,定位于“以食會友”的Snackpass以社交為接入點,把點單重心放在了店內,同時允許用戶向好友分享自己點到的食品,以方便他們互相拼單和發現美食。此外,在Snackpass上下單還可獲取積分,積分可用來換取既可以自用、也可以贈送好友的免費食物兌換券。?
正是這種避開提升交付環節效率、縮短配送時間、降低配送成本這些重環節的“討巧作法”,轉而將優化點餐體驗、提升交互趣味性作為特色打造。Snackpass實現了用戶人數快速增長,僅3個月內業務瘋狂增長7倍。?
而Snackpass App的創新之處,在于其對校園人群的定位以及對社交功能的利用。或受此模式啟發,美團才在之前“群聊服務”的基礎上,推出“飯友圈”。歷史中,類似美團,企圖借助微信以及電話通訊錄,從而完成社交關系轉移的社交產品,不在少數,但鮮有成功。但由當前來看,社交對美團拉動外賣以及相關業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前景似乎不容樂觀。?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