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控股業績難掩悲觀情緒,未被注意的票均收入成關鍵?
過了短短一個季度,基本面看似并無改變,依然是出現下滑跡象。
來源/翠鳥資本
近日,“快遞茅”順豐控股(002352.SZ)半年報披露。
2021年上半年,順豐控股實現營業收入883.4億元,同比增長24.2%;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約為7.6億元,同比減少79.8%。
實際上,今年一季度順豐控股錄得大額虧損,已讓眾多投資機構大動肝火。當時,順豐董事長王衛曾表態“以后類似的問題不會再出現第二次。”
過了短短一個季度,基本面看似并無改變,依然是出現下滑跡象。
多項數據明顯下滑
順豐控股半年報中,下滑明顯的數據除了歸母凈利潤和每股收益之外,還有一項速運物流業務票均收入值得注意。
其中,速運物流業務包括時效快遞、經濟快遞、快運、冷運及醫藥、同城急送、國際板塊業務,不包括供應鏈及其他板塊業務。
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順豐速運實現速運物流業務量51.3億票,在去年同期受益于防疫緊急寄遞需求爆發的業務量高基數下,仍實現同比增長40.4%,兩年平均增長59.5%,高于行業的兩年平均33.4%的增速。但是上半年速運物流業務票均收入為15.94元,相比上年同期的18.39元,下滑了13.32%。
那為何票均收入下滑?
對此,有賣方分析師稱:主要是順豐的電商特惠件增長較快,經濟件業務占比提升導致整體單票收入下降。值得注意的是,浙江省聯合市場監管總局出臺政策、以及中通快遞提出低價虧損件不可持續等,該分析師認為,價格競爭在爭奪市場份額的當下,仍將繼續但有望趨緩。
但談及基本面風險時,順豐速運有一段話值得投資者關注:“低價策略成為行業新進企業快速搶占市場的主要手段,沖擊電商快遞行業原有競爭格局,價格戰愈發激烈……近年來積極切入中低端電商市場,打造完整的產品體系,受電商快遞市場競爭影響,公司快遞產品和服務未來面臨一定的價格下降風險。”
不可持續的投資收益
今年上半年,順豐控股的利潤數據前高后低。
第一季度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為-11.34 億元,第二季度扣非后歸母凈利潤為 6.57 億元。
有一項非主營業務貢獻頗大,即投資收益,報告期產生了11.3億元,占利潤總額比例超過100%。
財報顯示:順豐控股將位于中國佛山、中國蕪湖、 中國香港的三項物業資產的權益轉讓至順豐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的處置收益,以及政府補助等。
換言之,這來源于處置子公司收益及到期結構性存款收益。除了結構性存款收益,其他投資收益并不具有可持續性。
因此,所錄得的這筆較大的非經常性損益雖然成為“亮點”,但只具有“曇花一現”的效應。
樂觀情緒何來?
看完順豐的半年報,出現諸多利空的數據,但仍有賣方分析師不乏樂觀研判。
比如,國信證券認為,由于一季度春節期間人力成本提升一次性因素影響,同時二季度公司加強速運網絡、快運網絡、倉儲網絡及加盟網絡的場地、線路等資源整合優化,以及資源利用率、營運效能等指標穩步回升,二季度盈利能力快速恢復。
但樂觀背后,順豐依然面臨產能瓶頸。
自去年末開始,順豐通過追加資源投入的模式,以解決前期投入過慢導致的產能瓶頸問題,并從長遠支撐各項業務未來的快速發展。今年上半年資本開支達到97.8億元,同比增長140%。
順豐是否能繼續承受如此高額的資本開支?
申萬宏源閆海團隊指出,快運作為順豐的新業務仍處于持續投入期,疊加成本端油價上漲以及短期投入加大等因素,導致虧損同比有所擴大。下半年公司快運業務虧損有望明顯收窄。
也有說,投資者要將順豐與宏觀周期相結合。
西南證券陳照林指出,對順豐而言,時效件增速隨宏觀經濟小周期回落壓制了公司利潤基本盤,同時疊加網絡升級及新業務拓展的投入期帶來階段性的利潤低點。
這份分析師給出一個邏輯研判:成熟業務利潤周期低點疊加新業務投入周期高點,使得當期利潤表不能真實反應公司在業務經營拓展方面的成果。
然而,順豐所面臨的長線競爭壁壘和成長空間是否會受到擠壓?可以肯定的是,目前的順豐肯定不是順風。
一旦脫離當期利潤表,拿著真金白銀做左側投資,風險系數依然很高,提醒投資者:不能被賣方機構所誤導。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