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歲創業,43歲成為中國首富,55歲的王傳福卸任比亞迪物業董事長
比亞迪創始人王傳福,開始不斷卸任董事長職務,這是要做什么?
說起比亞迪,你一定不會覺得陌生。
曾幾何時,相信你也和大部分人一樣,看著在大街上偶爾駛過的比亞迪汽車,嘲笑地說著一些性能、價格之類的笑話。
但是到現在,比亞迪的車已經快要趕上大眾的品質了。而且比亞迪集團,也在不知不覺間,已經成為了8000多億市值的龐然大物。
同時,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一手塑造了這個商業奇跡的創始人王傳福,也曾短暫拿下過“中國首富”的頭銜。
那一年,他只有43歲,距離剛剛創業時的29歲,只過去了14年。
父母早逝在艱苦生活中奮發圖強,獲得碩士學位成為最年輕處級干部
少年時期的王傳福,有過一段非常難熬的艱苦歲月。
1966年他出生于安徽一個普通的家庭里,包括他在內,一共有8個孩子。
在那個年代,想要養活這樣一大家子人,顯然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在王傳福13歲的時候,他的父親在多年的勞累中因病去世,在家里唯一的頂梁柱倒下后,15歲時,他的母親也撒手人寰。
為了維持這個家庭,王傳福的四個姐姐先后出嫁,最小的妹妹送到親戚家收養,所有的壓力都集中到他的哥哥身上。為了養家,成績也很優秀的哥哥只能放棄學業外出務工,但做為家里僅剩的男孩,王傳福卻被寄予厚望,由哥哥姐姐們支持著繼續上學。
少年遭逢大變時的王傳福,很明白想要改變命運只能依靠于知識,因此他很努力地用功讀書,順利地考上了中南大學的前身,長沙礦冶學院。為了方便畢業后找工作,他選擇了當時最熱門的冶金物理化學專業。
很快,時間來到1987年,以優異的成績完成本科學業的王傳福,受導師邀請,進入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攻讀碩士。在此期間,他對電池研究有了非常大的興趣,為此還發表了許多論文,其中有些還被英國的專業雜志所轉載。
1990年,碩士畢業后,王傳福選擇留校,很快就被提拔到研究院擔任副主任,在成為高級工程師的同時,也成了最年輕的處級干部。
可以說,如果王傳福在這個崗位上繼續干下去,遲早能夠成為專業領域最頂端的人才。
不過,少年時期的遭遇,兄弟姐妹的艱苦生活,讓王傳福始終無法熄滅對財富的渴望。
走到頂峰太慢了,自己可以等,但家人,不能再過苦日子了。
于是在29歲那年,王傳福辭掉公職,毅然加入了下海創業的浪潮。在天眼查的數據里,現在仍然能看到確切的時間,1995年2月10日。
不可否認,這場冒險味道十足的創業,開創了一整個時代。
把比亞迪電池賣到全球第一,為了愛好投資汽車幫股神巴菲特賺了13億
1995年的時候,公職人員,尤其是技術型人才,是鐵飯碗中的鐵飯碗。
說是永遠都不會丟掉的鋼飯碗也不為過。
尤其是對王傳福這樣,才華橫溢,又年紀輕輕就已經官居要職的人來說,選擇辭職,需要的不僅僅只是勇氣。如果沒有更為遠大的前途,這樣一個聰明人,絕對不會因為一時沖動放棄自己好不容易改變的命運。
在所有人的反對和苦勸中,王傳福找到做證券交易生意的表哥,借了250萬元跑到深圳建立了比亞迪公司。
之所以如此決然,還是因為在1995年的時候,日本宣布將不再日本的本土上生產鎳鎘電池。這也就意味著,全球最大的電池生產地,將會不可避免地向成本更低的地方轉移。
而當時的中國,恰好有著全球最低的人力成本資源,同時恰逢經濟高速發展的年代,神州大地遍地都是機會。
王傳福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孤注一擲般建立了比亞迪,用自己對電池研究的技術優勢,開始創業。從最開始的大哥大電池,到后來各式各樣的電池型號,只用了3年時間,比亞迪就成為國內電池行業的領頭羊。
這也到了亞洲金融風暴的1998年,全球電池價格暴跌,而比亞迪依靠著低成本的優勢,逆勢而為,一舉拿下世界第一的市場份額。
一戰成名的王傳福,在有了充足的資金,以及電池產業已經沒有太多發展空間時,很自然地像每個有所成就的男人一樣,開始把目光瞄向了自己的愛好——汽車。
很少有男人不喜歡汽車的。看看如今那些瘋狂造車的企業就知道了,只要老板是男的,就算開始說得再堅決,最后還是忍不住高喊一聲“真香”。
于是2003年,王傳福收購了西安秦川汽車有限公司,正式進入汽車行業,并很快推出了比亞迪第一款車型F3。雖然資本市場不看好這次轉型,但比亞迪汽車的市場反饋卻異常的熱烈,F3推出第一年就賣了10萬多輛。
開門紅打響之后,王傳福的身價開始迅速膨脹。尤其是2008年,股神巴菲特投資了比亞迪2.3億美元,僅一年的時間,比亞迪股價暴漲,等同于王傳福幫巴菲特賺了13億元人民幣。
2009年,10月份,比亞迪市值超過1800億元,超越了保時捷,成為中國最大的汽車企業。而王傳福本人,也以396億的身價,在43歲時成為中國首富。
輝煌半生,隨著年齡增長,王傳福也開始有意識地卸下責任和負擔。2020年的時候,他就卸任了比亞迪汽車的董事長職務,到了今年,有卸任了比亞迪物業的董事長。
55歲的年紀并不算大,尤其是在創業這條永無止境的道路上,王傳福卸下曾經給自己輝煌和財富的職位,或許是為了接下來更好的發展。
還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