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逐夢教育行業的大BOSS,緣何陷入跑路、倒閉潮?
這些年“消失”的教育培訓機構
作者 / 付影??來源 / 獨角金融
曾幾何時,教育培訓行業成為資本的寵兒,一大批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活躍在這個賽道中。誰也沒有料到,備受追捧的教培行業,自2019年開始,降薪、裁員、失聯、跑路等事件陸續被報道。2020年以來,隨著疫情的加重,這類事件更是一波接一波。
較有名氣的培訓機構倒閉后,僅迪士尼英語實現全部退費。大多數機構資金鏈斷裂,早已人去樓空的教室,只剩下桌椅板凳堆疊在一起,以及退費無門的家長和學員。一些受害者課沒上,最后還背了一身債。
失聯、倒閉、退費渺茫
王樂(化名)是一名90后,為了應對競爭激烈的職場,2020年10月的一天,其被一個華爾街英語銷售員安利了4萬余元的level3-level8英語課程。
王樂稱,“我剛畢業,4萬塊錢對我來說是個天文數字”。她回憶到,銷售員向她介紹稱課程費用可以消費分期,自我提升欲望極其強烈的王樂便接受了貸款學習的方式。
就在上周四的一個下午,打破了包括王樂在內的數百名學員和員工的生活。
8月19日,華爾街英語被爆出將宣布破產。沒過多久,廣州、上海、杭州、深圳、北京等多個地區線下門店突然關停。在此之前,員工和學員對此均一無所知。
在一時間難以善后的公司面前,在豆瓣上,包括王樂在內的諸多受害者成立了“華爾街英語退款聯盟”,原來的學員群也紛紛改名成了討債群,討論尋求何種有效途徑要求機構退還學費。
圖片來源:豆瓣
大部分學員交完費后痛苦不已,他們當中,最少交費兩三萬,最多的是十萬元。根據公開信息,目前為止,華爾街英語涉及退費金額達12億元。
還有學員稱,課還沒上,中心就倒閉了,不知道還能不能退款。
華爾街英語廣東學員自發登記的一張統計表顯示,實名登記的757名學員,累計合同金額達4688.03萬元,平均學費金額6.19萬元。
各地受害者陸續前往派出所進行報案,也有學員近期接到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回復的短信稱,一審立案申請已通過材料初審。
而倒霉的另一端是員工,他們開始準備向法院遞交訴訟材料,起訴華爾街英語拖欠上千萬元的工資。
1972年,創始人李文昊在意大利創建了華爾街英語。進入21世紀后,大量外企涌入中國,同時也催生了一大批英語口語速成培訓班。這樣的背景下,華爾街英語迅速進入中國市場,一時間,其在中國11座城市布局76家學習中心,在全球先后擁有300萬名學員。
因為經營不善,近年來華爾街英語每月虧損高達1500萬。而據其高層員工透露,82歲的李文昊,留下了巨額外債和爛攤子,卷款上億元早已逃回英國,至今音訊全無。
在華爾街英語官網的公司新聞欄目中,依舊赫然顯示“放心消費承諾”和“線下無理由退貨承諾店”等字眼,如今卻在現實面前顯得不堪一擊。
曾經風光無限的華爾街英語,如今走向破產邊緣,這種案例在教育培訓機構并不是首例。
受害者的選擇
《教培校長參考》統計數據顯示,僅僅去年,就包括學霸君、優勝教育、巨石達陣等98家教育培訓機構出現倒閉、跑路等事件,涉及的未退費金額少則40萬,多則數十億元。
與華爾街英語受害者一致,當機構倒閉、跑路或“失聯”,這些受害者往往會尋求以報案、起訴、仲裁、轉課等方式,嘗試解決退費問題。
去年9月,北京巨石達陣在公眾號發布《告知書》中提到現金流枯竭,就再無任何消息,這讓2000余名家長陷入恐慌中。在上述《告知書》的內容中,巨石達陣只字未提如何解決退費一事。
此后,有家長跟北京某體育局聯系,訴求是要么復課,要么退錢。幾經波折后,家長通過監管部門聯系上了老板,“但是老板說沒錢,還稱復課更是不可能。”一位家長無奈地表示。
家長更加氣憤的是,退費需要走仲裁,然而,現實情況又將家長推向另外一處尷尬境地。當高昂的仲裁費拿出后,結果是贏了官司卻無財產可執行。
巨石達陣與家長簽定的協議中,針對如何爭議解決問題這樣表述,如果雙方產生爭議,均應提交北京仲裁委仲裁解決。換句話說,消費者不能通過起訴的方式向該機構索要學費。而據家長反映,北京仲裁委的仲裁預付費用高達1.7萬元。
一位律師表示,如果拿到勝訴的仲裁裁決,但能不能執行相關款項是一個問題。也就是說,前期消費者墊了比較高昂的費用進去,但是在最后執行的時候很有可能是沒辦法落實到位,面對這種不利因素,大部分家長不會選擇通過交錢仲裁挽回損失。
事實的確如上述律師所言,截至目前,起訴巨石達陣的家長不足10人,且判決書內容普遍顯示無財產可供執行。
在460余人的巨石達陣家長微信群中,一位家長看到上述裁判書后稱,“錢肯定要不回來了”。
作為北京巨石達陣及其關聯企業上海恒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其老板董宇已被列為失信被執行人,并被限制高消費。
與巨石達陣家長面臨同樣困惑的,還有優勝教育,法院同樣判決家長勝訴。在執行過程中,法院發現被執行人名下無存款、無財產,最后案子被終結。
據優勝教育家長介紹,一個校區拖欠家長的費用大概在兩三百萬左右, 加上已拖欠員工長達半年的薪資,涉及金額高達上千萬元。
圖片來源:野馬財經拍攝
此前,獨角金融還曾報道過《智樂寶“失聯”羅生門:900多名家長“入坑”誰之過?》一文,該機構中,有900多名家長“入坑”。
獨角金融通過電話聯系到了智樂寶原法人代表、股東賀擁軍,對方表示,智樂寶近三年一直未盈利,再加上疫情影響導致收入減少,并且員工工資和房租都成為智樂寶無法繼續經營的重要原因。
獨角金融當時還從家長群拿到的數據顯示,智樂寶僅傳媒校區和華貿校區的家長已有659人,再加上天通苑校區的家長人數,總人數達900多人,按照家長們自己填報的剩余課時統計,涉及金額高達435萬元。
智樂寶宣布無法上課后,給出了讓家長轉課的方案,但是轉課方案卻都有一定的條件限制,比如要在規定日期前將剩余課時全部上完。
轉課是智樂寶給家長唯一的選擇,有不愿意接受轉課的家長,選擇向公安機關報警和向法院起訴的方式維護自己權益。
倒閉之前,并非毫無征兆
細數發現,倒閉前,這些教培機構的問題就已經被暴露出來。
例如,成立7年、完成6輪融資、2018年初擁有1100家校區、數千名教師的優勝教育,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其在全國各地不斷被曝出拖欠員工工資、辦學不規范等方面的問題。
2020年的疫情讓優勝教育更是無法扭轉經營困境,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多地校區被迫關門。本以為一家經常在求職節目中作為BOSS的嘉賓陳昊,即便是選擇離開,也能更瀟灑一些。誰知其與多數機構有過之而無不及,學生家長退費困難重重,公司卷入大量司法訴訟當中。
而華爾街英語,實際在此次被傳破產前,有員工就在豆瓣、脈脈等論壇透露公司資金鏈緊張,工資發放困難等問題。
更有甚者,一些機構在危機爆發前,往往會通過營銷宣傳手段收攏資金。
有消息稱,去年雙11及雙12期間,學霸君通過營銷收取學費數億元,即便是雙12過后,銷售人員依舊熱情高漲、正常談單。
學霸君暴雷后,據家長微信群成員統計數據顯示,至少留下5000余萬元未退還的學費。
盲目擴張也是機構暴雷的根源之一。查詢公開報道發現,近幾年,多家教育機構的停運、破產,重復了2017年破產清算的明星機構留學語培公司小馬過河和星空琴行。
被曝運營出現問題前,小馬過程創始人許建軍表示,資本介入和互聯網業務興起后,小馬過河快速擴張、押注線上產品,員工一度達到900多人,三年時間“燒光”三千萬。
另外一家名為星空琴行創始人兼CEO周楷程曾在演講中表示,兩個月可以開出50-100個門店,授課范圍幾乎涵蓋了市面上主流的藝術培訓。
也有機構在問題來臨前,試圖披資本外衣尋求“解套”。
2020年5月底,金洲慈航(*ST金洲,000587.SZ)發布公告,稱已簽署意向協議,擬以不超過5億元的自有現金(含自籌)收購陳昊等持有的北京優勝騰飛信息技術有限公司100%股權。
.
優勝騰飛旗下正是優勝教育,優勝教育的融資歷程中也出現過金洲慈航5億元并購的信息。
為此,優勝教育還簽下業績對賭承諾。在擬約定的業績承諾中,優勝教育承諾2020年實現凈利潤2000萬元,并且又承諾,未來5年合計凈利潤不低于5億元。
隨后,深交所注意到優勝教育的種種問題后,火速下發關注函,要求*ST金洲就業績承諾實現、交易的商業合理性、支付方式合理性等方面進行解釋。深交所甚至兩次追問,公司和交易對手方是否存在“忽悠式重組”。
最終,金洲慈航宣布終止收購,優勝教育上市徹底告吹,此前的融資歷程也被優勝教育悄然撤下。
不難看出,瘋狂燒錢、盲目擴張、大肆宣傳推廣,再加上疫情的影響,當現金流一旦出現問題,教育機構可能走向崩盤之路。
多家消費金融機構牽涉其中
教培機構倒閉潮的背后,也讓金融機構深陷泥潭。
據了解,平安銀行、花唄、借唄、百度有錢花、北銀消費金融、招聯消費金融、中信銀行(信用卡)、浦發銀行(信用卡)等十多家金融機構踩雷華爾街英語。
王樂就是通過消費分期平臺辦理了12期的貸款,購買了華爾街英語課程。
目前,王樂馬上要還最新一期的本息。面臨沒課上還有按時還貸款本息的困境,王樂聯系消費分期機構,希望暫緩償付本息,但被告知逾期將可能上征信。
用分期貸款買課的企業不止是華爾街英語一家。學霸君家長向獨角金融提供的EXCEL表格顯示,他們每個月要在中銀消費金融、民生銀行、河北幸福消費金融等機構按時還款。
在此之前,韋博英語學員在黑貓投訴平臺發貼稱,報名時被誘導簽署貸款協議,從廣發銀行、招聯金融、百度有錢花等機構申請了數萬元的分期貸款。
培訓機構倒閉后,與其合作的消費分期機構責任幾何?一位消金行業分析師認為,消費者在貸款前,金融機構只要嚴格遵守相關監管規定,在法律權責上是無責的。
疫情、加上近期“雙減”政策影響,這或許是教育培訓機構關停的催化劑,但遠遠不是跑路、失聯的借口。與P2P類似,關停之前,如何做到有序退出,而不是留下一地雞毛,是接下來每個培訓企業的必修課。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