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因“集采斷供”被罰!華北制藥凈利又驟降99% 僅剩100萬元
素有“中國制藥大王”等稱號的華北制藥遭遇多事之秋,先是因國家藥品集采領了首張“斷供罰單”,如今最新發布的半年報,凈利又驟降99%,僅剩100萬元。
來源 /?黑池財經
屋漏偏逢連夜雨,素有“中國制藥大王”等稱號的華北制藥遭遇多事之秋,先是因國家藥品集采領了首張“斷供罰單”,如今最新發布的半年報,多項關鍵數據大跌使其再次成為市場焦點。
凈利大降99% 僅剩100萬元
8月24日晚間,華北制藥公布今年上半年業績,數據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收55.83億元,同比下降5.65%;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則同比大降99.16%,僅錄得100.5萬元。
?
?
對于凈利潤大跌的原因,華北制藥并未在財報中給出直接解釋,僅在“經營情況的討論與分析”中提及報告期內發展環境復雜多變以及疫情反復,不過,深究其財報發現,凈利潤的下滑或與其管理和研發費用增加以及政府補助減少有關。
?
財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華北制藥的管理費用為2.96億元,同比增長14.69%,研發費用則達到了6461.1萬元,同比增長12.67%,同時,來自政府補助金額達到2830.20萬元,雖然有所縮減,但仍占其非經常性收益比例高達91.26%。
?
今年上半年,華北制藥扣非凈利潤為虧損3000.75萬,同比下降405.67%,而值得一提的是,華北制藥2020年來自政府補助的金額則高達1.37億元,占其歸母凈利潤的比例達到了141%,也就是說,如果沒有政府補助支撐,華北制藥去年就已經開始虧損了。
?
公開資料顯示,華北制藥作為目前中國最大的化學制藥企業之一,其前身華北制藥廠是中國“一五”計劃期間重點建設項目,被譽為“中國制藥大王”、“醫藥長子”,生產規模、技術水平、產品質量在國內均處于領先地位。
?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領先的藥企,自2011年至今,雖說營收規模一直在幾十億甚至超百億,但是凈利潤卻一直沒突破過2億元,華北制藥多個年份只有幾千萬元的“微利”。
?
此外,華北制藥還存在一定的財務壓力,2021年上半年其資產負債率達到72.58%,2018年至2020年,華北制藥資產負債率也分別達到69.24%、69.67%、70.52%。
?
一邊“賺不到錢”,另一邊資產負債率一直居高不下,擺在華北制藥面前的路,困難重重,而值得注意的是,華北制藥近來人事變動頻繁,8月14日,其副董事長劉文富、總經理周曉冰、總會計師、財務負責人王立鑫同時辭職,而自2016年以來,華北制藥累計已經更換了楊海靜、郭周克、楊國占等4名董事長,目前,公司董事長為張玉祥,今年8月13日才上任。
?
深陷“集采斷供”風波 股價連續跌幅多日
事實上,華北制藥在財報風險披露部分提及,近期國家醫藥行業改革、多項產業政策出臺實施導致醫藥產品價格持續走低,而值得一提的是,在華北制藥近期因集采斷供事件受到關注,就有市場猜測和集采價格較低有關,不過事實上可能并非如此。
?
8月20日,上海陽光醫藥采購網發布公告稱,華北制藥布洛芬緩釋膠囊在山東省未能按協議供應約定采購量,經相關部門多次約談協商仍未改善,根據有關規定,決定將華北制藥列入“違規名單”,同時取消其未來9個月參與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活動的申報資格。
?
有猜測稱,華北制藥違約是因為集采中選價格低影響了利潤,對此,國家組織藥品聯合采購辦公室表示,布洛芬緩釋膠囊共有4家中選企業,其中華北制藥的中選價格是最高的,為8.04元每盒(30粒)。
?
根據集采約定,華北制藥總供應量達7975萬粒,年銷售額可超2000萬元,然而華北制藥卻因產能不足、相關負責人重視程度不夠等原因斷供,也因此失去了巨大的市場份額。
?
此事對公司后續經營的影響,華北制藥公告稱,布洛芬緩釋膠囊 2020 年銷售收入為 50.22 萬元,占公司營業收入的比例僅為0.0044%,2021年1-7月,該產品銷售收入也僅為293.81萬元,不會對公司當期經營業績產生重大影響。
?
不過,華北制藥似乎并未打消資本市場疑慮,自“集采斷供”被罰后,華北制藥股價連續跌幅多日,8月23日更是跌停,市值也蒸發了幾十億元,股民們也是紛紛出逃,據其半年報顯示,公司股東總戶數已較上期同比下降近20%,還剩84915戶。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