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落地滿月教培機構熄火,雞娃家長操碎心:辦互助小組、考教師資格證
在學科類教育全面熄火的當下,家庭教育成為部分家長和教培機構試圖抓住的最后一棵“稻草”。
圖片來源 / 圖蟲創意
來源/時代財經APP?作者/徐曉倩
“雙減”政策落地短短30天時間,教培機構面臨史無前例的大震蕩,教育股市值暴跌、從業人員被裁、企業陸續倒閉或更換賽道……教培行業的故事還遠沒有結束。
8月初,新東方成立北京新東方素質教育成長中心,下設六大板塊,其中“優質父母智慧館”引起許多家長關注。在學科類教育全面熄火的當下,家庭教育成為部分家長和教培機構試圖抓住的最后一棵“稻草”。
時代財經采訪了解到,距中小學生開學只剩一周,教培機構關上了大門,家長們又悄悄打開了一扇窗,一場由家長為主導的學科培訓較量正在暗自開展。
補課從周末移至周中,家長不到最后不放棄
8月22日,一則消息在上海家長群里擴散:為了配合“雙減”工作安排,各大培訓機構暑期的剩余課程將在開學后補上,并且所有課程均安排在周內。按照“雙減”新規,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在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安排學科類補課。從秋季開始,所有校外培訓機構均安排在周中補課。
教培機構發布課程調整通知 受訪者提供
“沒想到‘雙減’政策的落地效果已經出來了。”今年暑假,王艷的小孩仍以一周三次的頻率堅持學而思的課外培訓課程。讓她感到意外的是,這把變革之火那么快就燒到了頭部培訓機構。
擺在王艷面前的,是一張檔期滿滿的課程表,一星期三節“語數英”培訓課,還穿插網球課、鋼琴課。原本在周末的學科培訓,則硬生生塞進周中。收到學而思的臨時通知后,王艷不得不重新安排孩子的上課時間,將原來安排在周內的興趣班分配到周末。
來自同齡孩子的壓力,是王艷成為母親之后最明顯的感受,她每個月在孩子教育方面投入資金超過1萬元,“剛上小學就能看出差距,如果90分是班級平均水平,那么考了89分就不算高分。”如今,三門主課的壓力全部移到周內,她感到有些許焦慮。
同王艷類似,王麗的兒子即將升小學3年級。從幼兒園開始,她就加入了“雞娃”的隊伍,“語數英”全套補習課程一直沒有斷過。“學校下午4點45分下課,吃完飯就要上網課,網課結束后還有學校的課后作業,這樣下去得經常忙到10點才能睡覺。小孩睡眠保證不了,第二天的學習肯定會大打折扣。”
培訓班時間的調整在倒逼家長做出選擇。沒有到最后一刻,王麗還不想放棄,“就把這次的調整當作過渡期吧,先讓小孩熬過秋季課程再說,到時候實在沒辦法了再放手。”
半個月前,前豌豆思維員工陳明經歷了教培行業的大裁員。他告訴時代財經,自己剛離開機構,就有十幾位家長拋出“橄欖枝”。“家長給的課時費是300元,但是現在風險太大,沒有哪個人敢往槍口上撞。”
8月24日,教育部公布了多地校外教育培訓違規行為處理典型案例,涉及北京等5個省市。教育部請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會同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大監管和查處力度,切實將中央“雙減”政策落到實處。
“走一步看一步”“不到最后絕不放棄雞娃”反映了不少家長的心態。盡管課程調整后,性價比大大降低,但是王艷還沒聽說過有家長主動退款,“大家都不愿意自己的小孩輸在起跑線上。”
邊工作邊考證,“雞娃”不如“雞家長”
新學期逼近,焦慮的情緒仍在家長群中蔓延。
由于“雙減”政策實施力度的升級,王艷快速囤積了3-6年級所有的教輔資料,她擔心,遲早有一天,網課視頻和輔導資料也會被迫下架。
“為了不讓孩子中考開盲盒、擇業路途四處碰壁,雞娃不如雞自己。”8月24日,葡萄媽媽對時代財經表示。
這個暑假,即將轉入二年級的葡萄已經刷完了三年級全年的英語習題冊,“我是英語專業畢業的,小學的英語語法還能幫得上忙。這套題目消化完后,下學期就可以試著做四年級的英語題目了。”
早在兩年前,葡萄媽媽就一邊上班一邊考了教師資格證,她下一個階段的目標是報名學而思的奧數班和竇神的語文課,全面參與到孩子的學科培訓中。“校內系統是補差,真正要培優,還是要在學校以外的時間里下功夫。”
比起長年給孩子打包購買“語數英”課外培訓的家長,李萍認為自己屬于“佛系派”。女兒明年就要參與中考,她只給女兒報了一門學而思的語文課程。然而,她很快發現女兒在班級的排名只能游走在全班平均水平。
中考是一個關鍵的分水嶺,李萍所在北京豐臺區的平均升學率是50%,這意味著有一半的小孩將考不上普通高中。“整個社會重視的還是學科成績,沒有家長能夠坦然地看著自家小孩被淘汰。”
中國家長“雞娃”的心態正如劇場效應——當所有人都習慣站著觀影時,很難有人愿意第一個坐下來。“真正到了拼家長的時候。以前家長還能寄希望于輔導機構的老師,現在這種方式已經失效了。”李萍感嘆道。
家長購入的教育輔導書籍 采訪對象提供
李萍所在的家長內部小圈子,已經在提議成立家長互助小組,每位家長根據自己擅長的學科輪流值班,長期從事文字工作的李萍負責語文教學。互助組家長的第一步也已經規劃好了,就是重新撿起中學課本,趁暑假梳理初三考生的所有知識點。
激發學生內驅力是關鍵
與校外培訓機構大規模業務收縮相對的是,全國中小學要逐步實施課后服務,確保義務教育學校全覆蓋。
暑期結束后,各大中小學即將迎來“晚托班”。王霖是臺州某小學的數學老師,同時帶兩個班級,一共80名學生。由于課外教培機構統一被暫停,校內輔導的角色被放大,晚托班的結束時間也延長到當地下班時間(5點30分),比“雙減”政策落地前多出了一個小時。
“課程設置主要針對課外拓展類課程,比如24點、五子棋、書法課,希望通過寓教于樂的方式激發孩子的內驅力,發現孩子們的長處,引導他們走得更遠。”王霖向時代財經表示。
不過,學校和老師也不敢完全躺平。今年暑假,王霖每天在家長群里發送10分鐘的知識點微課,提前幫孩子們預習下一階段的課程。“課程減負和教學質量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雖然一直在提倡減負,但是一想到孩子們今后的升學壓力、就業壓力,提分往往是所有人的第一目標。”
在職業咨詢專家方芳看來,家長需要破除唯分數論的固定思維,找到孩子身上的閃光點,進行差異化地引導。
“社會上普遍存在考上職高沒有前途的論調,很多孩子帶著這種‘低人一等’的心態適應新環境,就很難在之后的學習上有沖勁,”8月24日,方芳向時代財經說道,“很多的就業案例反映出,學歷并不是萬金油,只要能在某個領域做精做專,無論是職高生,還是研究生都能在社會上找到立足之地。”
“如果學校教育質量不提高,義務教育階段資源存在嚴重不均衡的問題,學生無法在學校教育中滿足教育需求,家長還是會尋求課外培訓。只不過,是從公開方式轉為更為隱秘的方式。”教育專家熊丙奇于8月25日向時代財經表示,“所以,在課外機構業務收縮后,學校教育得發揮主導作用,盡快將教育評價體系變革提上議程,打破應試化、單一化的現狀。”
(應采訪對象要求,文中王艷、王麗、陳明、李萍皆為化名)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