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資本覺得泡泡瑪特“不香了”?
更引發投資者關注的是,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卻出現跳水式下跌。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公司凈資產收益率達51.92%,2020年上半年下跌至15.43%,到了2021年上半年,凈資產收益率僅剩下5.77%。
文/孟帥 編/深海?來源/雷達財經
8月27日,“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對外公布了截至2021年6月30日止六個月的中期業績。
財報顯示,泡泡瑪特于2021年上半年錄得總營收17.73億元,同比增長116.8%;調整后凈利潤為4.35億元,同比增長144.1%。
截至報告期末,泡泡瑪特在國內大陸市場開設線下門店215家、機器人商店1477家。截至上半年6月30日止,泡泡瑪特累計注冊會員達到1141.5萬人,報告期內會員貢獻的銷售額占比達91.8%,會員的復購率為49%。
按IP劃分來看,報告期內自有IP、獨家IP、非獨家IP分別錄得9億元、3.94億元、2.88億元,分別為泡泡瑪特上半年貢獻50.9%、22.2%、16.2%的營收。
雖然泡泡瑪特在2021年上半年交出一份還算不錯的答卷,但公司并未獲得資本追捧。截至8月30日收盤,泡泡瑪特較上市之初市值蒸發276億港元。
泡泡瑪特為何不香了?
營收、凈利雙增
8月27日,有著“盲盒第一股”之稱的泡泡瑪特發布2021年中期業績報告。
財報顯示,泡泡瑪特于2021年上半年錄得總營收17.73億元,同比增長116.8%;調整后凈利潤為4.35億元,同比增長144.1%。
按業務來看,2021年上半年泡泡瑪特通過零售店銷售的收益為6.75億元,通過機器人商店銷售取得的收益為2.28億元,通過線上銷售取得的收益為6.78億元,通過批發取得的收益為1.91億元,上半年暫未有展會收益。
2021年上半年,泡泡瑪特在國內大陸市場新開線下門店32家,門店數量也借此從去年12月31日的187家擴容至截至今年6月30日止的215家。由于上半年租約到期和其他商業原因,泡泡瑪特關閉了4家門店。此外,泡泡瑪特還在大陸市場新開126家機器人商店,實現了機器人商店數量從去年年底1351家到報告期末1477家的躍升。
泡泡瑪特在一線城市的零售店和機器人商店數量分別為91家、473家;新一線城市兩者數量分別為64家、483家;二線及其他城市兩者數量分別為60家、521家。
泡泡瑪特在布局國內市場的同時,也在發力海外市場。官網顯示,目前泡泡瑪特海外業務已遍布20多個國家和地區,包括中國港澳臺地區、日韓、東南亞、澳洲、北美和歐洲等。業務覆蓋海外線下、線上渠道,并成功進入韓國、新加坡等國。目前海外開展合作業務范圍包括渠道授權經銷、品牌代理加盟、機器人業務、品牌跨界合作等。不過由于向海外客戶的銷售不到報告期內總收益的10%,泡泡瑪特并未呈列地域資料。
線上渠道來看,泡泡瑪特的銷售渠道主要分為泡泡瑪特抽盒機微信小程序、天貓京東等電商平臺。其中,通過自研的泡泡瑪特抽盒機微信小程序,泡泡瑪特在報告期內營收3.25億元,同比增長101%,微信小程序收入占到所有渠道收入的47.9%;天貓京東等電商渠道在上半年助力泡泡瑪特營收3.53億元,同比增長104.7%。天貓、京東平臺獲得的收入分別占到所有渠道收入的32.3%、6.9%。泡泡瑪特在天貓平臺單單618活動期間總銷售額就達到6143萬元,同比增長94%,在天貓潮玩行業排名榜首。泡泡瑪特對此表示線上渠道的增長主要源于品牌影響力,以及會員人數的增加,及新增其他電商渠道。
截至上半年6月30日止,泡泡瑪特累計注冊會員達到1141.5萬人,較2020年年末增長401.5萬人,通過全渠道對會員的持續運營,報告期內會員貢獻的銷售額占比就達91.8%,會員的復購率為49%,彰顯出泡泡瑪特會員的較強的購買力和粘性。
報告期內,泡泡瑪特的毛利由去年同期的5.33億元上升到2021年上半年的11.17億元,同比增長109.4%,泡泡瑪特對此表示主要由于其收入增加。
其中,泡泡瑪特自主產品產生的毛利為10.58億元,同比增長了116.8%,主要由于泡泡瑪特自主產品的收益增加。
開支方面,泡泡瑪特于報告期內的商品成本為5.19億元,雇員福利開支2.79億元,使用權資產折舊0.9億元,設計及授權費0.64億元,廣告營銷開支為0.57億元。
期內,泡泡瑪特銷售員工人數由去年同期的1071名員工,增加到2021年上半年的1909名員工,泡泡瑪特稱銷售員工數量的增加主要用以支持擴張零售店及機器人商店網絡;行政員工及設計開發人員人數由去年同期的617名員工增加至1211名員工,泡泡瑪特稱主要用以支持產品開發以及業務擴張,及薪資水平提升以吸引人才。
廣告及市場費用方面,泡泡瑪特從2020年上半年的0.30億元增長至2021年上半年的0.57億元,同比增長了86.8%,對此泡泡瑪特稱主要由于線上收入增加,線上渠道的宣傳推廣隨之增加。
凈資產收益率跳水式下滑
作為一家潮流玩具為主的企業,IP運營和創作設計是泡泡瑪特的核心驅動力,這兩點對泡泡瑪特來說也至關重要。
按IP劃分來看,報告期內自有IP、獨家IP、非獨家IP分別錄得9億元、3.94億元、2.88億元,分別為泡泡瑪特上半年貢獻50.9%、22.2%、16.2%的營收。其中,自有IP的比重較上一年的34.4%提升了16.5%;獨家IP的占比同比有所下降,去年同期占比為33.4%,同比下降11.2%;非獨家IP的比重較為穩定,去年同期為16.3%。
再以更具體的IP來看,財報顯示,報告期內泡泡瑪特頭部IP Molly和Dimoo分別營收2.04億元、2.05億元,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81.9%和74.5%,兩個IP各自占到泡泡瑪特2021上半年所有IP營收的11.5%、11.6%。
泡泡瑪特今年4月推出的SKULLPANDA第二款熊喵熱潮系列,在報告期內營收達9280萬元,內部設計師團隊Pop Design Center打造的小甜豆也創造了6370萬元的營收。
報告期內,泡泡瑪特還推出高端潮玩產品線MEGA珍藏系列,6月發售的MEGA珍藏系列SPACE MOLLY×海綿寶寶聯名款1000%(70CM)限量發售3000體,以抽號的形式購買,吸引了超100萬人次的參與。
如今,泡泡瑪特已形成了以設計師、零售渠道和產業鏈為支點的品牌優勢。泡泡瑪特旗下簽約了如Kenny、畢奇、龍家升等知名潮玩設計師,同時還與世界知名品牌合作,為經典IP形象打造時下年輕消費者喜愛的潮流產品,如和華納合作開發的哈利波特系列、和漫威合作的復仇者聯盟系列、和迪士尼合作的公主系列等,泡泡瑪特因此也形成了更為多元的IP布局。
不過,泡泡瑪特自主產品拖累了公司的毛利率。財報顯示,公司毛利率從去年同期的71.1%下降至66.9%,對此,泡泡瑪特稱主要是提高產品的工藝質量以及2021年上半年原材料成本和供應鏈人工成本上漲所致。
公司整體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的65.2%下降至2021年上半年的63.0%,泡泡瑪特解釋稱,主要由于自主產品的毛利率下降。
此外,泡泡瑪特外采和其他產品產生的毛利率下降到31.0%,主要由于產品結構優化,產品采購成本略有上升。
財報顯示,公司存貨周轉天數已經從2019年的46天,增長至2020年的78天。
更引發投資者關注的是,公司凈資產收益率出現跳水式下跌。
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公司凈資產收益率達51.92%,2020年上半年下跌至15.43%,到了2021年上半年,凈資產收益率僅剩下5.77%。
有行業人士表示,凈資產收益率是最受到投資者關注的指標,體現了公司賺錢的效率。泡泡瑪特凈資產收益率下滑,說明公司賺錢效率在走低。
潮玩經濟賽道日益擁擠
凈資產收益率走低的泡泡瑪特,所處的潮玩賽道日益擁擠。
據艾媒咨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潮玩經濟市場規模達到294.8億元,預計2021年將以30.4%的增速升至384.3億元。而熱衷潮玩的用戶中對于盲盒偏愛的消費者更是占到了62.95%的比重,手辦、模型的占比分別為52.33%和52.07%。
盲盒除了本身是一種休閑玩具外,還具備收藏屬性、商品未知的驚喜屬性、交流交換的社交屬性等。憑借著在年輕一代中擁有大量擁簇,泡泡瑪特主打著盲盒這一模式開啟了自己的資本之旅。
如今,這一賽道吸引了樂高、萬代、迪士尼等擁有很強競爭力的外國品牌的加入,此外,還有19八3、52TOYS、奧飛娛樂等國內品牌蓄勢待發,都在發力搶占包括盲盒在內的潮玩市場。
泡泡瑪特還因各種原因被不少消費者詬病。在黑貓投訴平臺上,泡泡瑪特有超4500起投訴,投訴內容涉及付款后機器未出貨、產品質量瑕疵、售后服務差、退款難等問題。
對于目標消費群體來說,泡泡瑪特彷佛有著魔力一般吸引著消費者為這種新的消費模式買單,但對于許多沒有接觸過盲盒或潮玩的人來說,“都是噱頭”、“全靠營銷”、“搞不懂為什么買盲盒上癮”、“感覺有點類似賭徒心理”等質疑聲也并不少見。
雷達財經注意到,上市之初,泡泡瑪特一度受到資本熱捧,市值一度突破1500億港元,隨后,公司股價震蕩走低,最新市值為802.61億港元,相比上市之初市值蒸發276億港元。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