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新國標”執行倒計時,安全和利益怎么選?
一邊是市場對于電動自動車的需求日益旺盛,一邊是超標車帶來的道路安全隱患,這道關于安全還是利益的選擇題,應該怎么選?
作者/路東?編輯/清風??出品/壹DU財經
說起兩輪電動自行車,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它既是快遞小哥、外賣小哥的“生產工具”,也是很多人上班通勤的交通座駕。
在歷經探索期、成長期、普及期的30余年發展歷程后,兩輪電動車攀升的的事故率和傷亡率,讓主管部門不得不加緊約束和規范化進程。畢竟,在此前上億輛穿梭在街頭巷尾的電動車,一直都沒有一個強有力的約束標準,各種超標電動車的隨意行駛造成很高的事故率;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駕駛電動自行車事故的死亡人數占交通事故總死亡人數的比例達11.41%,已接近駕駛汽車發生事故死亡人數的比例(12.04%),但是我國兩輪電動車保有量只有汽車保有量的1/3,其事故率之高可見一斑。
我們來看北京的數據,2013年至2018年8月下旬,北京市發生涉及非機動車交通事故30余萬起,其中涉及電動自行車的約18.7萬起。
一邊是市場對于電動自動車的需求日益旺盛,一邊是超標車帶來的道路安全隱患,這道關于安全還是利益的選擇題,應該怎么選?
近日,《北京市非機動車管理條例》規定,10月31日,為期3年的超標電動自行車過渡期將正式結束。屆時,電動自行車不合規將不予上路行駛,并面臨罰款等。同時,北京市公布的《淘汰超標電動自行車回收處置工作方案》明確,以車輛“以舊換新”為主要渠道、“回收拆解”為補充路徑,引導超標電動自行車加快、有序退出或置換為合規車輛。
其實“新國標”實施規范,總結起來有三個重要約束點:最高車速不高于25km/h,電池電壓不大于48v,整車重量不超55kg。很多消費者甚至經銷商對于新國標的“吐槽”也都集中在這三點上,尤其是對于快遞小哥和外賣小哥來說,電動車作為生產工具,車輛性能關系到他們的收入。
曉亮是一位常年穿梭國貿和建外soho地區的外賣小哥,最近仍然騎著自己那輛時速能夠達到50km/h的車,“換了新國標車,速度會大幅下降。我們從接單開始算時間,速度很重要。可能到最后還是要換,但是我希望平臺在將來考核時,能夠考慮到這個(新國標車速低)因素。”在他看來,自己本來已經困在“系統里”了,現在還要“困在電動車限速里。”
來自通勤車主的吐槽也頗具代表性。家住雙橋的李女士,因為公司地點在三元橋附近,需要每天往返通勤50公里左右,“其實我也有汽車,但是考慮到上班路線嚴重堵車,一般我通勤還是騎電動車,現在(舊款非國標)這輛電動車最快能跑到40km/h左右,要是新國標車的話,那我每天上下班的通勤時間就要增加40多分鐘。”
對新國標的抱怨之余,李女士也覺得“其實平時我開車的時候也覺得電動車騎那么快挺危險的,但是政策落到自己頭上,感受就不一樣了,畢竟是實實在在的增加了通勤時間。”
但“新國標”對于汽車車主而言可能是利好,車主小劉經常對于橫沖直撞、車速又快的電動車害怕得緊。“尤其是在十字路口,生怕從哪個方向突然出來一輛電動車。”
可見,無論是騎車人還是其他交通參與者,對于“新國標”感受都是基于自己的視角。正是這些“槽點”,證明了“新國標”規范性的意義。但是,這些潛在的需求也同樣影響了很多電動車經銷商,甚至是電動車企業的“選擇”。
在順義新國展地區跑單的外賣小哥老丁,是站點里為數不多換了新國標車的騎手。對于是否會影響送餐速度的問題,他有自己的解決辦法:“去店里買正規新國標車,上完牌照再換(指電動自行車的控制器),幾分鐘就搞定了,費用在350元左右,不過不是熟人介紹經銷商不敢換,怕出事。”
為了證實老丁的說法,壹DU財經在各家電商平臺搜索“電動車、提速、改裝”關鍵詞,諸如“提速控制器”、“解鎖限速教程”等商品均有售,價格在幾十元左右,在詳情頁上甚至出現“車速達到限速兩倍左右”等字樣,并且在商品評論中,一些買家秀也說“新車買的時候還沒跑步快,現在快到飛起”。在一些兩輪電動車的論壇、貼吧中,甚至已經出現了針對雅迪車主的改裝或解除限速的方法,跟帖的網友對此也褒貶不一。
那么問題來了,品牌電動自動車廠商在此過程中充當什么角色?能否提前阻止“提速改裝”?
一位經銷商告訴壹DU財經,“今年春節之前改裝很普遍,廠商也管不過來,只要在路上沒人管、不出事故,說實話沒人會在意。”但他也同時表示,“今年新政出來后,他沒再接過改裝的單,因為不敢。”據他說,他身邊有幾個經銷商朋友因為改裝已經出事。
終端市場調研反饋的數據顯示,在此之前,一二級市場大約有一半左右的電動車店都在從事改裝車業務,甚至部分品牌的售后服務店也在“撈外快”,生意稍好的店在旺季每天大約能接到3-4單改裝業務。
但問題在于,無論是電動自行車還是電動三輪車,只要改裝,風險指數會增大、安全指數降低,這也是讓電動車廠家最為頭疼的“老大難”問題。2018年以來,雅迪、臺鈴、綠源等企業,對經銷商門店的數百臺電動車實施召回,產生的全部召回費用由廠家承擔,其目的在于不讓品牌形象受損。但更多的改裝車還在路上奔跑,由此帶來的安全隱患也依然存在。
而更大的問題還在于,現在市場上存量的電動自行車改裝率到底如何?在新政實施倒計時結果后,這些車會以怎樣的形式退出市場?
“這么多已售電動車,品牌廠商不太可能召回,畢竟成本太大,但如果折舊,也需要車主自覺。”一位行業人士說道。
無論什么行業,在新舊政策交替階段,都會經歷一個短暫的亂象叢生階段。政策法規的貫徹實施,不僅需要政府主管部門的頒布、執行,也需要行業參與者的積極響應和貫徹,因為一個規范化的市場環境,對于行業頭部企業是長期利好的。
其實,作為電動兩輪車行業的代表,雅迪、綠源、臺鈴等品牌開始從產品研發方面大量推出符合“新國標”的車型和零部件;在安全騎行方面它們也在聯合各地交管部門發起諸如“幸盔有你”、“安全頭盔免費送”等活動。
當前,碳中和為主旋律的背景下,電動兩輪車在出行中的“最后一公里”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為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發揮著重要作用。新國標之下,國家主管部門嚴格執法和監督檢查之外,還需要上游企業產品合規,中間經銷商守法,下游消費者參與,這些社會角色的協同發力,才能夠切實解決電動兩輪車的交通安全老問題,營造一個行業規范化,交通安全化的新藍圖。
圖片來源于公開網絡,侵刪。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