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漲50倍?福建A股“利潤增長王”誕生!一張牛皮撐起上億生意
從小商販成為全國最大制革商
作者/A Dolphin??來源/海西商界(haixishangjie)
雖有“江南皮革廠”名聲在外,但提起制鞋省份,福建也是不可缺少的角色。
作為全國紡織鞋服業“中心”之一,福建的制鞋業在2020年已經實現營業收入3618億元,居全國第一。
除安踏、鴻星爾克、七匹狼等鞋服品牌外,在相關輔料行業上,福建企業也走出了自己的康莊大道,先后涌現出“拉鏈大王”、“皮革大哥”等等。
近日,全國最大皮革供應商“興業科技”發布了最新半年報,以超5000%的增長率,成為全行業的、以及福建A股企業的“利潤增長王”,賺足了市場的目光。
從小商販到全國最大制革商
此“興業”非彼“興業”。比起財富雄厚、聲名赫赫的“興業銀行”,主營B端交易的鞋面皮革生產商“興業科技”常居幕后。
資料顯示,興業科技是由吳華春創立的一家從事天然牛頭層皮革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的上市公司。
吳華春,出生于196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小時候的吳華春,家境貧困,為減輕母親的負擔,他早早就開始沿街叫賣補貼家用。從賣農作物到成為小商販,吳華春對做生意漸漸起了心思,他暗下決心,不能止步于此。
上世紀90年代,改革開放令泉州這塊土地漸漸富裕,穿皮鞋、拎皮包的人越來越多,加上臺商鞋服工廠的入駐,泉州的鞋服業開始發展。然而當時,國內自己的皮革產業卻還未發展,皮革制品大多依賴意大利、日本的進口。
吳華春看到了空白市場的巨大潛力,下定決心扎進皮革行業,開始了第一次創業。
門外漢起步,就要先把自己弄成內行。為了深入鉆研皮革行業,他跑到國外拜師學藝,進行市場調研,將國外的設備、人才、技術、原材料全套引進國內。學藝歸來,他便小作坊做起。
1992年,吳華春正式組建了興業皮革。隨著規模不斷擴大,皮革廠的產值從上萬,到幾十萬,又增加到上百萬,隨后又成功搭建了從牛原皮加工到牛成品皮全流程生產線,將一張牛皮的生意發揮到了極致。
然而,剛度過2008年金融危機,環保問題又差點燒沒了半個皮革行業,那些廢水排放不達標的傳統皮革廠紛紛面臨淘汰的境地,興業科技也不例外。
壞事一籮筐。當時興業,恰好處于內部“大換血”,準備上市的動蕩時期。
內憂外患之際,吳華春堅定帶領興業猛扎制革廢水治理的科技研發,最終從一眾企業中脫穎而出。
2012年,興業成功上市,成為中國天然皮革鞣制行業首家A股上市公司。此后,借著福建皮革下游服飾品牌的發展,興業科技規模愈加壯大。
除了與七匹狼、意爾康等福建品牌達成合作,百麗、紅蜻蜓、森馬、迪桑娜、PRADA(普拉達)、BALLY (巴利)等等也成為興業科技的客戶。
為減少人工成本,2016年,興業科技轉型自動化生產,全面提高生產效率。2018年,興業科技又開啟“去集權化”、“去內部產品同質化”的戰略部署,由總經理負責管理,各事業部各自主打產品,順應市場發展。
數據顯示,到了2020年,興業科技總產能已達到1.47億平方英尺,產能數量居國內皮革行業第一。
實際上,對吳華春而言,無論是在這牛皮生意上運用科技,登上資本市場,還是權利下放,規范管理,都是為了專注主業,好實現百年企業的愿景。
“增長王”背后,股價跌跌不休?
實現百年愿景不是容易事。
數據顯示,自2012年上市以來,興業科技的營收業績雖然曾達到25億元的高峰,但隨后又走了下坡路,就像走了一個輪回,又回到上市時12-15億元的水平。
直到2021年8月,其披露的半年報又將興業科技推向一個高峰。半年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興業科技實現營收超8億元,同比增長87.1%;實現凈利潤超1.15億元,同比增長5439.23%。
超50倍的利潤增長,不僅吸引了機構的目光,也招來了一批又一批的股民。在興業科技的股吧中,有股民發帖稱自己是被暴漲業績吸引來的。然而再往后看,如今的股吧中,充斥的卻是對興業科技的指責。
原來,披露半年報前,興業科技在毫無利好的背景下,股價突然大幅度上漲,而在半年報披露的第二天,股價卻又猛然下跌。
截至目前,股價依然萎靡不振,維持在基本水平,導致此前因亮眼業績預告,高位入場的股民被套,從而對其“破口大罵”。
有股民大怒稱,興業科技是紡織服飾跌幅第一的股票。甚至直接暗指興業科技進行內部暗箱操作,或是業績作假。不然無法解釋為何利潤暴漲時,股價“連續陰跌”?
實際上,此次興業科技的利潤暴漲,半年報也給出了解釋。一是因國內消費市場復蘇,原本的海外訂單的回流國內;二是興業在此之前做足了原料牛皮儲備,擁有良好的多批次、小批量、交期短的產品交付能力。
但更多是,因為去年同期,正值疫情高峰期,其業績嚴重受挫,導致基數過低。
當剝離凈利潤增長來看業績時會發現,興業科技的營收水平較2019年前并未有諸多改善。
主營業務營收無增長,股價表現平平也在情理之中。事實上,近年來的皮鞋市場已經逐漸走弱,福建多個皮鞋企業深陷營收困境,作為供應商的興業科技也就無法獨善其身。
另外,公司高管不斷減持套現也給興業科技的股價表現帶來影響。
截止2021年7月1日,公司股東榮通國際已經累計減持股份308.06萬股,創始人之子吳國仕減持超677萬股,兩者共計減持超1億元。
但凡事皆有雙面性。股市表現平平也意味著公司在資本市場上并未有泡沫,也就少了“泡沫破滅,公司毀滅”的可能。
單以公司經營來看,未來,受環保政策更加嚴格執行的影響,行業里產品競爭力低、污染治理不達標的皮革企業必將退出,而已研發出綠色生產的興業科技,則有望填補該部分空缺,占領更多的市場。
市場地位優勢又能給興業科技更多的加成,比如能因此向下游廠商傳導成本,從而使得毛利潤再次快速提升。
總而言之,有危有機,關鍵還在興業科技在行業洗牌期中,如何立足自身,尋找新的業績增長點。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