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鐵首富接盤*ST海航,為何三家上市公司齊齊跌停?|| 焦點
截至今年6月,海航收到債權申報額超過1.2萬億元,這也許可以理解,為何是總資產超過千億的方大集團“爆冷”接盤航空主業。
作者/黃琪鑫? 來源/無冕財經
宣布破產重整7個多月后,海航集團兩大板塊的接盤方終于確定。
9月12日晚間,*ST海航(600221.SH)公告稱,管理人已經確定海航集團航空主業戰投為遼寧方大集團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遼寧方大”),若投資完成,遼寧方大可能成為公司控股股東。
意外的是,在三家競購企業中,以碳素、鋼鐵等為主業的遼寧方大成為最終的勝出者,而有航空業務均瑤集團和有旅游業務的復星集團雙雙落選。
根據同日*ST基礎(600515.SH)發布的公告,海航集團機場板塊戰投確定為省級國資海南省發展控股有限公司,若投資完成,海南發控可能成為公司控股股東。
目前,*ST海航和*ST基礎均已根據重整投資方案制定了重整計劃草案。
9月13日開盤,海航旗下三家進入破產重整的上市公司*ST海航、*ST基礎和*ST大集(000564.SZ)齊齊跌停。9月14日,跌勢持續。
“鋼鐵首富”接盤
今年3月,海航集團旗下的航空、機場和商業零售業務啟動戰投招募。
其中,航空板塊資產包括上市公司*ST海航、天津航空、首都航空等,是國內第四大航空集團。招募公告顯示,航空主業經營著境內12張、境外2張客運牌照,4張貨運牌照,3家公務機牌照,截至2020年底,航空主業共運營668架商用飛機,132架通航飛機,客運航線數量超1500條,航空主業從業人員6.4萬人。
吉祥航空率先對海航航空出手,2021年4月30日,吉祥航空宣布,計劃聯合母公司均瑤集團旗下的投資公司等投資人,共同設立一個合伙企業用于投資“航空實體企業”,出資總額不超過300億元。
復星集團緊隨其后,5月19日,復星集團旗下上市公司豫園股份(600655.SH)也宣布,設立合伙企業擬參與“航空實體企業”投資,出資總額不超過400億元。
最后露面的是方大集團,為了參與投資海航航空板塊,6月16日,方大集團在海南海口市注冊了一家名為“海南方大航空發展有限公司”的企業,注冊資本金為300億。方大航空的股東是遼寧方大和旗下的幾大鋼鐵公司。
2020年,遼寧方大實現歸母凈利潤52.57億元,在三家競購方中盈利排名第二。不過,根據第一財經消息,在三家參與競購企業的最后一輪報價中,遼寧方大報價最高。
遼寧方大成立于2000年,注冊資本金為10億元,曾用名為撫順鑫仁實業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為方威,現年48歲。
▲方大集團創始人方威。
據新京報此前報道,方威出身于沈陽普通農家,早年間做廢鐵收購生意,將收購的廢鐵賣給當地的鋼鐵廠。后來,有一家鋼鐵廠資不抵債,便將一個鐵礦抵給了方威。當時的鐵礦并不值錢,但沒想到幾年后,鐵礦價值飆升,方威便由獲得了第一桶金。
成立遼寧方大兩年后,29歲的方威便開始抄底國企,通過重組、收購鋼鐵、碳素、化工等企業快速發展。2002年以來,遼寧方大重組超過10家國有企業,方威其人也被外界稱之為“國企獵人”。不過在2014年,或因參與“南昌鋼鐵”改制,遼寧省人大常委會罷免了方威的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職務。
此外,方威也是福布斯富豪榜常客,2021年,方威以42億美元財富位列第680名。而在2018年,方威以450億元財富排在鋼鐵行業第一位,成為“鋼鐵首富”。
▲方大集團業務版圖。
官方資料顯示,遼寧方大的總資產超過千億,旗下擁有方大炭素(600516.SH)、方大特鋼(600507.SH)、東北制藥(000597.SZ)、中興商業(000715.SZ)四家上市公司,在2020年實現歸母凈利潤52.57億元。
原股東權益打五折
戰略投資者進場后,*ST海航(海航控股)也制定了重整計劃草案。
按照海航控股的公告,其已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并且資產也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要是公司走到破產清算那一步,用現有資產清償各類債權后,就沒有剩余財產向出資人分配了,出資人權益等于0。所以,基于挽救海航控股和最大限度維護出資人權益,重整計劃對出資人的權益進行調整。
▲海航的航空資產。
首先是增資擴股,總股本擴充一倍。對海航控股出資人權益進行調整,以海航控股現有A股股票為基數,按照每10股轉增10股實施資本公積金轉增,轉增股票約164.37億股。轉增的股票不向原股東分配,這就意味著原股東持股比例打了個五折。
其次是出售部分股票,用于重整和償債。將轉增形成的164.37億股票中的44億股,以一定的價格引入戰略投資者,而所得價款用于支付重整費用和清償部分債務等。
最后是債轉股。剩余約120億股股票以一定的價格抵償給海航控股及子公司部分債權人,用于清償相對應的債務以化解海航控股及子公司債務 風險、保全經營性資產、降低資產負債率。
有投資者在股票交易平臺上表示,上述出資人權益調整損害了原股東的利益,同樣也有投資者認為,上市公司至少不會因為破產清算而退市,雖然不及預期但也沒那么差。
而*ST基礎(海航基礎)的出資人權益調整則是,以海航基礎現有的39億股為基數,按照每10股轉增20股實施資本公積金轉增,轉增股票約78億股。其中,全體股東共同等比例讓渡約33億股用于引戰,共同等比例讓渡約 15.8億股償債。剩余約29.3億股則用于業績補償和中小股東自行保留等。
半年報顯示,*ST海航實現收入183.34億元,同比上升56.54%。其中,運輸收入160.77億元,同比上升62.38%;實現輔營收入22.57億元,同比上升24.62%;實現凈利潤-8.81億元,虧損同比減少92.55%。
重整草案公布后,*ST海航和、*ST基礎、甚至尚未披露戰投的*ST大集全部跌停。根據第一財經報道,證券人士普遍認為跌停與海航重整落地,利好兌現有關。在此之前,在重整工作推進消息的不斷釋放下,三家上市公司的股價普遍上漲,漲幅已反映了重整的利好。
其中,*ST海航3月以來股價漲幅已超70%,目前,*ST海航的總市值為376.5億,較今年2月已增加175億。
不過也有分析師認為,此次海航的航空主業資產確定的戰略投資者和重整方案也低于市場預期。
海航零售業務(供銷大集)的戰略投資者將于幾天后公布,而海航相關企業的破產重整第二次債權人會議將于9月27日-30日召開。
海航整體債務處置緩慢
相較于旗下三家上市公司,海航集團的債務情況更加復雜,所以重整進展緩慢。
2021年1月,海航人士表示歷史上第一次摸清了集團債務,結果就是嚴重資不抵債。不僅如此,集團占用了上市公司的巨額資金。據公告統計,大股東及關聯方違規占用資金及未披露擔保等所涉金額超過1000億元。
3月份,中海南省高級法院發布公告,裁定對海航集團等321家公司進行實質合并重整,并指定海航集團管理人擔任321家公司實質合并重整案管理人。
6月4日,海航集團等321家公司實質合并重整案第一次債權人會議,在全國企業破產重整案件信息網召開,依法申報了債權的債權人參與了會議。
在會議上,海航的整體債務浮出水面——截至6月3日,累計收到超過6萬家債權人申報債權,涉及申報債權的金額超過1.2萬億。
其中,購買海航理財產品的債權人數量最多,申請債權的理財人數就接近6萬人,申報理財債權近300億。據悉,有超過1/3的購買者為海航職工或者職工親屬。
根據財新報道,海航重整中申報的300億個人理財債權,主要來自于三家平臺——聚寶匯、前海航交所和大集金服,前兩家占大頭,申報的未兌付金融分別約有180億元和四五十億元。在三家平臺全部逾期后,海航集團曾出具承諾函對借款進行了擔保。
據官網資料顯示,聚寶匯是海航集團旗下的互聯網金融品牌,成立于2014年,由玖錫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負責運營。早在2018年初,聚寶匯就被傳出逾期,后續便出現投資者的本金和利息無法兌付的情況,而有投資者此前向媒體表示,關于兌付,海航內部存在“踢皮球”的情況。
這筆小額分散的個人理財如何處理,牽動著6萬人的心。
好消息是,時隔一年半后,海航航空第一次啟動了乘務招聘。9月13日,海航發布了一則乘務招聘公告,表示伴隨海航重整工作穩步開展,復工復產順利推進,根據生產經營需要,海航航空主業計劃于9月中旬啟動2021年度乘務員招聘工作。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