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膽大的騙子!山寨聯合國組織、自建王國稱總統……連官媒都被騙了!
在微博上,他是坐擁725萬粉絲的財經大V,是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的特約研究員。
來源/深藍財經
在微博上,他是坐擁725萬粉絲的財經大V,是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的特約研究員。
在新聞報道里,他有一大堆諸如“區塊鏈金融研究領域的國際杰出人才”、“著名旅美經濟學家”、“金融行業最佳領袖人物”的高級頭銜。
但在現實中,他極其擅長混淆視聽,不僅成立了一個和聯合國沒有半毛錢關系的山寨國際組織——“聯合國科學技術組織”,旗下的“聯合國科學院”引得北大、大連理工等中國高校紛紛祝賀自己的教授成為首批院士,還曾冒用“國投”的名稱注冊了一家牽涉“網絡黃金”傳銷案的公司。
他,就是向凌云,一個博士身份存疑、敢頂替中科院院士的名字作假《小行星命名證書》,讓黃生、孫宇晨看了都可能直呼“膽子大”的男人。
圖片來自向凌云推特
山寨國際組織“評”院士,蒙蔽媒體和高校的雙眼
在今年的8月11日,環球網轉發了一篇來源為中國網的文章,文章標題是《聯合國科學技術組織公布53位學者為聯合國科學院首批院士》。
文章介紹,聯合國科學院依據學科領域,分為生命與健康學部、人工智能與電子科技學部、網絡與信息工程學部等20個學部。聯合國科學院院士由具全球聲譽的科學家及工程師構成,原則上為某個國家的科學院院士或工程院院士。聯合國科學院新增院士的選舉每年舉行一次,每個學部每次增選不超5人。
首批53位院士,華人幸運地占到了47席,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學思、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春江、清華大學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院首席科學家陳世卿、北京大學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研究所所長童慶禧等赫赫有名的專家、學者均在內。
其中,28所中國大學更是成了首批院士的工作單位,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學各有2名聯合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四川大學等26所高校各有1名聯合國科學院院士。
名單一出,“高校們”紛紛祝賀自己的教授成功當選聯合國科學院院士。
關鍵是,上述文章還稱,聯合國科學院遵守《聯合國憲章》。
相信不管怎么看,只要不細細深究,應該都會以為聯合國科學院是聯合國旗下的正規軍吧。
結果呢,深藍財經只能在百度上檢索出聯合國科學院的詞條。
當然,這鍋百度也不背,因為人家清楚地寫著:百科詞條人人可編輯,詞條創建和修改均免費。
那么,不妨大膽設想一下:聯合國科學院的百科詞條,很有可能就是該機構自己創建的。
既然如此,我們順便來看一下百科上的介紹:
聯合國科學院(簡稱AUNSTO),隸屬聯合國科學技術組織(UNSTO),宗旨是……
而聯合國科學技術組織,百科詞條顯示,它是一個國際性的非營利機構,登記單位為聯合國經濟及社會理事會。
但是在聯合國官網,深藍財經并未在經社理事會的附屬機構中找到聯合國科學技術組織的身影。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聯合國科學院和聯合國科學技術組織是一家,兩者和聯合國沒有半毛錢的關系!
域名、旗子通通模仿正版,向博士建國并任首任總統
弄清了這兩個組織的性質,我們順著線索往下挖,竟然發現事情的走向越來越離譜!
首先,聯合國科學技術組織的網站域名為“unsto.org”,與聯合國正式的機構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域名“unesco.org”極其地相似。
其次,聯合國科學技術組織還設定了組織的旗子與徽標,色調和圖案跟正版相比,不能說完全一樣,但至少也有七八分像。
左為聯合國旗幟,右為山寨組織旗子
另外,山寨組織還仿冒聯合國下設了一系列機構,其中包括理事會、秘書處、國際事務處、聯合、全球移民署、千禧王國、國際經濟促進會及全球各地的代表處、俱樂部等等。
這里面,最離譜的莫過于千禧王國,不僅有國家代碼“MK”,還有起草的“M.K.憲法”,貨幣叫“好消息幣”,首都在“新耶路撒冷”。
該“國”整得相當正式:旗子與瑞典國旗都有幾分相似;會徽上面鑲著金邊與王冠,顯得異常的華麗;一本看似正兒八經的護照,應該也是仿照的美國護照。
那么,千禧王國的“一國之王”是誰呢?
誒,還就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向凌云博士。
據千禧王國的官網介紹,向凌云為M.K政府主席,護照號碼為“MK 000001”。
在領英上,向博士直接稱自己為千禧王國的總統。
曾牽涉傳銷案,博士身份存疑,“頂替”中科院院士作假證書
其實,向凌云這個人還挺神秘,他幾乎只存在于各種受聘、獲獎的正面報道中。
而這些文章,清一色地稱向凌云為博士,頭銜包括“旅美經濟學家”、“世界卓越華人”、“金融行業最佳領袖人物”、“區塊鏈行業領軍人物”、“著名投資人”、“高級金融風險管控顧問”等等。
但在如此靚麗的光環背后,深藍財經還是發現了一個問題:這些文章以及向凌云的個人詞條,基本上都沒有介紹過向凌云的畢業學校。
是他太過低調,還是另有隱情?一份文件或許可以幫助我們揭開謎底。
2016年5月4日,一個名叫“GLOBAL FUTURE CITY HOLDING INC(譯:全球未來城控股有限公司)”的公司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了一紙文件。
在該文件的“董事和執行干事”部分,介紹了一個叫“Xiang Ling Yun”的人于2015年4月17日被任命為董事會成員,并于2015年8月17日辭職。
文件顯示,“Xiang Ling Yun”于1988年獲得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并獲得國際質量體系認證(ISO 9000-9004);2004年獲得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管理碩士學位;獲得碩士學位后,于2004年至今任貴州投資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2014年,“Xiang Ling Yun”獲得了美國普林頓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學位。
藍色框為“Xiang Ling Yun”的畢業院校
這位全球未來城控股有限公司的“Xiang Ling Yun”是不是我們所指的向凌云,深藍財經做了一系列考證。
第一,年齡方面,上述文件顯示,截至2016年5月4日,“Xiang Ling Yun”38歲,而據公開資料顯示,向凌云出生于1977年,兩人在年齡上差不多。
第二,學校方面,據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發布的一篇文章介紹,向凌云畢業于中南財經大學、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院校并師承于經濟學泰斗歷以寧教授,這與“Xiang Ling Yun”的畢業院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北京大學重疊。(注:中南財經大學一般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截圖自: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
其三,“Xiang Ling Yun”所在的全球未來城控股有限公司,曾負責推廣一種加密數字資產——“網絡黃金”,而這一加密數字資產曾被國內媒體懷疑涉嫌傳銷和虛假宣傳,當時還有媒體指出,向凌云系深圳國投融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執行董事,是“網絡黃金”官方宣傳中的高層之一。也就是說,兩人在“網絡黃金”這一塊兒,又有重合。
因此,當上述所有線索交匯,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此“Xiang Ling Yun”就是我們所指的那個向凌云。
既然如此,我們再倒回去看一看向凌云的博士學歷,文件提到:
“In 2014, Mr. Xiang received a Doctorate degree in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from American Purlinton University in Diamond Bar, California. ”
翻譯過來就是,向凌云于2014年獲得了美國普林頓大學的工商管理博士學位。
請注意,美國普林頓大學并不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
前者的英文表述為“American Purlinton University”,而后者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譯作“Princeton University”。
為了弄清美國普林頓大學,深藍財經特意咨詢了在美國生活的朋友,對方表示,這所學校的所在地為“Diamond Bar”(鉆石酒吧),在地圖上長這樣↓
對方感嘆:“(這是向凌云)自己建(的)野雞大學”。
然而到這兒,還還還沒完。
負責宣傳“網絡黃金”的深圳國投融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其最終控股人為向凌云。
2016年,深圳國投融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被國家開發投資公司告上法庭,理由是公司名字和國家開發投資公司類似,并在網站域名,名片等方面仿冒后者,讓外人覺得這是國家級的投資公司。最終,法院判處深圳國投融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停止侵權并賠償8萬元。
兩年后,“網絡黃金”亦被官方納入傳銷名單。
更絕的是,向凌云還給自己P了個《小行星命名證書》。
從向凌云自己在推特曬出的圖片看,這顆被命名為“向凌云星”的小行星,獲得了國際永久編號第12935號。
但是據深藍財經在中國科學院官網查到的信息顯示,該小行星實際叫“鄭哲敏星”,而且官方給出的《小行星命名證書》長這樣↓
鄭哲敏是誰呢?他是我國爆炸力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之一,是錢學森的博士研究生,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94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2012年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與向凌云相比,鄭院士的身份貨真價實。
看到這里,是不是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向凌云的博士身份不僅有可能是假的,而且他在仿冒正版方面還是個“慣犯”!
結語:
最先對向凌云提出質疑的是公眾號“國際投行研究報告”,待該號的文章發出后不久,一個名叫“向凌云”的微信用戶關注了“國際投行研究報告”,其簽名“His Grace the Marquis Don Lingyun Xiang ofSan Prospero”,中文翻譯是“圣普洛斯彼羅侯爵向凌云陛下”。
文章作者老凌調侃稱,“這絕對是凌通社這輩子碰到的最豪富的貴人!真是榮幸!榮幸!三生有幸!”
今天早上,“國際投行研究報告”收到向凌云的投訴,理由是“公然使用我的肖像與名字”,而從這個投訴中,我們又可以得知,向凌云還是中國國籍,仍在堅持使用QQ郵箱。
目前,“國際投行研究報告”已經向聯合國發去問詢文書,也已經向國家網信辦舉報,復旦大學已經撤下對自家教授的祝賀稿件。
接下來,深藍財經會和“國際投行研究報告”關注后續動向。只是,在我們這篇文章發出后,你們猜猜看,向博士會賞臉關注深藍嗎?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