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不香?黃牛“淡定”;舊機流轉,消費遷徙
包括果粉在內的手機黨們,不再盲目搶購新機,二手手機起風的背后,其實是中國用戶消費習慣、消費理念的一場大遷徙。
采寫/陳紀英? 來源/財經故事薈
9月17日晚,iPhone13預購,蘋果官網崩了……
這意味著,iPhone十三香?
但對“黃牛”李明來說,這反倒是最糾結的一年——到底還要不要囤iPhone13?
最后他決定,今年只囤粉色機型,“猛男粉是新色號,應該會缺貨,加價率高一些,破發風險也小一些”。
李明倒賣蘋果手機,始于2012;當年的1月中旬,iPhone 4S登陸中國市場。
彼時,嗅到暴利機會的李明,準備好了三十多萬現金,雇傭了十幾個黃牛去排隊搶首發,也在線下其他渠道收貨。
“那時候,蘋果手機穩賺不賠”,李明很是懷念當時的盛況。
但最近兩三年,倒賣iPhone不但不一定賺錢,還有可能虧本。倒賣iPhone 11、iPhone 12的黃牛們,都曾體驗過破發之痛。
盡管17日晚上的預售看上去火爆,但今年他還是非常謹慎,“最多囤100部,而且只囤粉色,最好要在一周內出手,否則可能還會砸手里”。
其實,從李明的謹慎能窺探到蘋果iPhone在中國市場的地位變化——過去那些擠破頭搶購iPhone 的忠誠果粉,是否還熱情依舊?又是誰在影響甚至改變蘋果在中國市場的地位?手機黨的消費理念發生了哪些轉變?
一
蘋果滑落?
李明預測得沒錯。
9月17日,在多個新品電商平臺,256G的iPhone13(午夜色、藍色、紅色)可以原價買到,甚至還有機會搶到500元的官方補貼券。
看上去,盡管定價更低,但iPhone 13還是不如Pro香,不過,Pro畢竟勢單力薄。13不香的背后,在中國市場,蘋果似乎已經在慢慢走下神壇。
市場調研機構IDC公布的2020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排名顯示,2020年蘋果位居第五,前四名一水兒的中國品牌:華為、Vivo、OPPO、小米。
而到了2021年Q2的全球市場,小米手機的市場份額也超過了蘋果,成為全球第二。
不過,在高端市場,蘋果仍是“一哥”。
IDC數據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蘋果在中國800美元以上的手機市場中,占據七成份額。
但蘋果的地位并非固若金湯,在高端市場,國產品牌的沖擊來得很是洶涌。
最兇猛的入侵者是華為——去年9月15日美國禁令生效前的Q2,華為一度在中國高端手機市場中占據了47%的市場份額,高出亞軍蘋果近20個點。
隨著禁令重錘落下,華為跌倒,蘋果吃飽,在中國高端市場開始收復失地,份額從去年三季度的24.7%,提升到了今年二季度的40.6%。
盡管趁著華為受創重回高地,但蘋果的相對優勢卻在削減。
也許正因如此,今年的iPhone 13“加量不加價”,iPhone 13/13 mini的最低存儲容量從64GB升級至128GB,但價格比同規格的iPhone 12低了800元。
與此同時,國產品牌的進攻還在加速——存量時代,高端化突圍,成為了手機廠商的增長主航道。
今年以來,OPPO、vivo、小米和榮耀等中國手機廠商陸續發布了高端機型。
“小米的高端之路其實現在才剛剛開始,我們會不惜代價地持續投入”,雷軍決定一往無前。
而OPPO副總裁劉波則在今年3月聲稱,600美元以上高端市場基本是三個品牌分天下,OPPO的目標是進入前三。
從目前來看,前往高端之路上,國產品牌的技術實力與蘋果已經不存在不可逾越的鴻溝,相對來說,弱勢之處在于品牌,而用戶換機周期的變長,也給了中國品牌上攻高端的緩沖之機。
用戶有了更多的耐心,去等待性價比更高的中國手機迎頭追趕。
二
轉道二手
對更高性價比的追求,除了等待國產品牌上位,轉道二手市場也是新選擇。
轉轉集團&安兔兔聯合發布的《2021秋季二手蘋果iPhone交易報告》顯示,今年秋季,iPhone11、iPhone12、iPhoneXR等一眾蘋果“舊”機在二手市場持續熱銷。
事實上,每次新iPhone發布前后,二手市場的iPhone舊機交易都會迎來高峰,原因之一是,舊款iPhone此時會應聲降價,性價比急速攀升。
轉轉集團的數據顯示,iPhone 13發布前后,iPhone12、iPhone11在內的蘋果一眾舊機型價格普降。
以二手iPhone12為例,9月第二周普遍降價100元至400元不等。其中,99新的iPhone12轉轉嚴選賣場售價平均下降200多元,128G版99新iPhone12的價格浮動較大,目前較8月初降價405元,降幅達7.58%;99新iPhone12 mini的嚴選賣場售價平均下降360余元,價格波動最大時128G版的99新iPhone12 mini 價格下降一度超過500元。
價格普降,果粉熱情追捧——入秋以來,二手iPhone熱搜榜top5中,iPhone11榮登榜首,iPhoneXR和iPhone12分列第二和第三,iPhoneX和iPhone8 Plus則排在第四和第五名。
果粉們轉道二手平臺“解饞”,是大勢所趨,也是多重因素所致。
其一,從產品端來看,手機技術創新逼近天花板,新機帶來的增量價值有限。
從影像水平看,手機與單反的專業鴻溝并未明顯縮窄;從續航能力來看,手機充電速度顯著提升,但電池容量并無明顯改善;從芯片和系統來看,智能手機的升級也是按部就班;雖然5G紅利看似洶涌,但由于5G生態不完善,并未出現殺手級應用,中國三大運營商就發現,很多用戶買了5G手機但又關閉了5G開關。
因此,與其高價搶購一款增量價值有限的首發新機,不如另選性價比更高,功能和性能差不多的舊機。
過去三四年,二手手機行業的信任機制逐步建立,尤其是轉轉,在業內首創了二手驗機質檢,提供7天無理由退貨、一年質保等服務,這些服務無疑提升了用戶對二手手機交易的信任度。
到了2020年,接受調研的用戶中,信賴二手手機平臺的用戶已經占據大頭,60%的用戶打算進行二手手機交易。
而轉轉集團此前發布的《2021年二季度手機行情報告》也顯示,該季度國內二手手機交易量環比增長10.76%,其中二手5G手機的交易量環比增加了96.25%。
再從貨源端來看,賣舊換新也正成為大眾消費者的主流選擇。
以往,淘汰舊機大多被閑置,但隨著以轉轉為代表的二手平臺的規范發展,消費者可以輕松便捷處理舊機,實現高價回血。而且,相比于官方回收和其他一些垂直回收平臺,使用轉轉保賣服務賣出舊機的價格要更高。
也是iPhone13發布前夕,轉轉集團數據顯示,集團手機C2B業務中,蘋果舊iPhone的回收單量明顯增加。
轉轉集團針對果粉的一項調研也顯示,準備購入iPhone13換機的用戶中,去閑置二手平臺出手舊機回血的用戶占比過半。
因此,包括果粉在內的手機黨不再盲目搶購新機,其實是手機創新遭遇天花板、用戶端需求變遷、二手平臺供給側持續改革,三重合力共同作用所致。
三
消費遷徙
國產品牌上行,二手手機起風的背后,其實是中國用戶消費習慣、消費理念的一場大遷徙。
疫情之后,理性消費漸成主流。
央視財經發布的《2019-2020中國青年消費報告》顯示,疫情之后55.8%的年輕人表示消費時更傾向于“只買生活必需品”,40.2%的年輕人選擇“少買點,買好點”,排在第三的是“購買決定比之前更慎重”(39.6%)。
除了疫情這一短期因素帶來的沖擊波之外,中國正在崛起的新中產群體,也成為理性消費的忠實信徒。
QuestMobile發布的《2021新中產人群洞察報告》顯示,目前國內新中產人群已達兩億,80后、90后各占半壁江山,占比分別為50.8%和49.2%。
上述群體普遍追求性價比,在購物決策因素中,價格因素的活躍占比達到了86.8%,品質可靠的二手商品,成為了優選項。
長、短因素共同作用之下,2021年上半年,閑置交易App行業的月活躍用戶規模同比暴漲50%,達到創新高的1.8億人次;活躍滲透率也同步快速提升,從一年前的10.4%增長到了15.5%。
上述報告顯示,轉轉集團在內的兩家頭部二手電商,已經成為新中產人群進行閑置交易的最主要選擇。
理性消費大潮之外,低碳綠色風潮也席卷大眾消費群體。
每日經濟新聞此前發布的一項調查顯示,認同低碳綠色消費的大學生占比超過四成,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愿意為低碳消費買單。
而閑置二手交易,則是綠色、低碳的循環經濟的排頭兵之一。
9月16日,國際咨詢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以下簡稱沙利文)、清華大學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攜手轉轉集團聯合發布的《2021中國閑置二手交易碳減排報告》顯示,交易二手已經從最初的省錢行為,逐步成為時尚、主流的消費和生活方式。
報告指出,2020年中國大件商品、服飾、3C電子產品、圖書四大類目的行業碳排放量約為8.7億噸,而推動閑置物品交易,有利于實現碳減排。
上述報告統計,從2015年創建至2020年末,轉轉平臺上包括二手手機在內的閑置交易,已累計達成碳減排量高達178.3萬噸,約等于燃油車行駛100億公里的碳排放量;累計能源減耗2372.4GWh,比肩于2019年北京發電總量的6%。
而轉轉在促進閑置物品有效流轉、碳減排方面所做的努力,也得到了官方的“蓋章”認可,被評為北京市綠色低碳示范案例。
對此,轉轉集團CEO黃煒表示,“面對碳問題帶來的挑戰,’能做點什么’永遠比等待更有力量。”
事實上,綠色低碳的循環經濟,不僅僅是用戶和企業的自發為之,還是中國政府的頂層設計。
去年9月,中國政府主動承諾,2030年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比2005年降低60%-65%,排放總量在2030年達到頂峰,努力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這也意味著,閑置經濟已經成為政府鼓勵的長青行業。今年7月,國家發改委就出臺文件,強調要規范發展二手商品市場,鼓勵“互聯網+二手”模式發展。
根據政府機構的預測數據,2030 年,二手閑置經濟可為全國節省 32 萬億人民幣,到 2040 年節省的錢達到了驚人的 70 萬億人民幣。
上呼下應,閑置經濟大有可為。
從這個維度來看,當越來越多的人愿意通過平臺提供的服務買賣二手手機,習慣交易閑置物品,不管是iPhone還是其他品牌,通過流轉都可以發揮更大價值,既有利于產業生態的健康發展,更是利國利民的一件好事。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