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股份行綠色金融大比拼:興業銀行余額第一 平安銀行占比最小
近期,隨著銀行半年報披露,9家上市全國股份制銀行的綠色金融業務數據公之于眾。在國家極其重視綠色金融發展的背景下,股份行中究竟誰的綠色金融更勝一籌?
來源/科技金融在線
作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助力,綠色金融近來受到政策方面的密集支持。多個地方金融監管部門也在加力謀劃與地區適配的綠色金融發展規劃,綠色金融發展駛入“快車道”。
近期,隨著銀行半年報披露,9家上市全國股份制銀行的綠色金融業務數據公之于眾。在國家極其重視綠色金融發展的背景下,股份行中究竟誰的綠色金融更勝一籌?
貸款余額:興業銀行第一 渤海銀行最小
通過梳理上市股份制銀行的半年報發現,截至2021年6月末,9家股份行綠色貸款余額合計達15157億元,較年初增加2385億元,增幅為18.7%。
其中,綠色貸款余額超過千億元以上的有6家,分別為興業銀行、浦發銀行、招商銀行、華夏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不足千億的有3家,分別為浙商銀行、平安銀行、渤海銀行。
在股份行中,興業銀行的綠色金融發展較為出色。截至2021年6月末,興業銀行綠色貸款余額為4127億元,較年初增長了29.2%,位居股份行第一。
興業銀行在半年報中表示,其積極響應“碳達峰”“碳中和”重大決策,以成為全市場一流的綠色綜合金融服務供應商為目標。
截至今年6月末,興業銀行擁有綠色金融客戶數32935戶,較年初增長24.8%;綠色信托存續規模519億元,綠色債券承銷規模近160億元。
浦發銀行綠色貸款余額僅次于興業銀行,其綠色貸款余額為2729億元,較年初增長3.8%。
浦發銀行表示,公司已將綠色金融業務發展上升到集團十四五重大發展戰略。在總行設立主要領導負責的推進機構, 統籌建立集團化、立體式的綠色金融服務體系,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綜合性服務方案。
相比興業和浦發,招行的綠色金融尚需努力。招行是股份行“一哥”,其總資產、總貸款、總存款及凈利潤等指標均位居股份行第一,但其綠色貸款余額卻排在股份行第三,為2387億元,較年初的增幅為14.5%。
在綠色債券承銷方面,招行上半年綠色債券承銷規模226億元,其中主承銷規模95.36億元,主承銷碳中和債規模44.3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市股份行陣營中,渤海銀行和平安銀行的綠色金融業務不太樂觀。
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6月末,渤海銀行綠色貸款余額為266億元,較年初增長了33.7%。盡管增幅不小,但其仍是9家股份行中綠色貸款余額最少的銀行。
平安銀行綠色貸款余額為369億元,較年初增長62.6%,規模排在9家股份行倒數第二。
從增速方面來看,由于平安銀行綠色貸款規模較小,該項貸款的增速卻在9家股份行中最快。
中信銀行增速次之,其綠色貸款余額較上年末增長55.2%至1290億元。
貸款占比:興業銀行第一 平安銀行最小
由于各家股份行存在體量上的差異,其綠色金融貸款在總貸款中的比重也各有不同,那么究竟誰的綠色金融貸款比重更高?
通過梳理發現,截至今年6月末,9家上市股份行中,綠色貸款在總貸款中所占的比重超過5%的只有4家,其余5家的占比均低于5%。
這一占比情況,相比國有大行綠色貸款的占比而言則略顯遜色。此前,據科技金融在線梳理,在已披露綠色金融數據的五家國有大行中,綠色貸款占比均超過了5%,其中工行和農行綠色貸款的占比一度超過了10%。
而在股份行中,只有興業銀行、華夏銀行、浙商銀行、浦發銀行四家綠色貸款占比超過了5%。
其中,興業銀行綠色貸款在總貸款中的占比為9.8%,占比位居9家股份行第一。
華夏銀行綠色貸款占比為9.3%,僅次于興業銀行。截至今年6月末,華夏銀行的綠色貸款余額突破2000億元,較年初增長了11.9%,規模排在9家股份行第四位。
事實上,早在2020年末時,華夏銀行綠色貸款占比排在股份行第一,彼時其綠色貸款占比為8.5%。然而半年之后,華夏銀行被興業銀行超越。
浙商銀行綠色貸款占比排在第三,為6.7%,綠色貸款余額排在倒數第三,為847億元,較年初增長7.9%。
對比之下,平安銀行綠色貸款占比在9家股份行中最小,僅為1.3%。在2020年末時,其綠色貸款占比也是最小,不足1%,僅為0.9%。
如果從綠色貸款占比的增速方面來看,平安銀行的占比增速最快,其綠色貸款占比由2020年末的0.9%上升至1.3%,增速為50.8%。
中信銀行的占比增速排在第二,其綠色貸款占比由2020年末的1.9%上升至2.7%,增速為47.5%。
中信銀行在半年報中表示,公司落實相關產業政策和監管要求,加大綠色金融業務的支持力度。支持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生態環境、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綠色服務等領域的融資需求,提升信貸業務占比,堅決執行環保“一票否決制”,引導信貸資源配置進一步向低能耗、低資源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的行業和企業傾斜。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