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與華為聯合“打樣”,湖南智能網聯汽車加速跑出新局面
長沙智能網聯汽車“加速跑”的驅動密碼
文丨智能相對論
作者丨陳選濱
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至今,在落地的過程中越來越考驗一個地區的產業發展思路以及與市場企業的協同能力。
以長沙來說,目前其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在全國保持領跑態勢。據賽迪顧問發布的《2020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投資潛力城市百強榜研究》報告顯示,長沙名列百強榜前三。同時,長沙也是全國唯一擁有四塊智能網聯國家級牌照的城市,“起步北上廣、落地看長沙”更是成為智能網聯汽車共識。
盡管各方面建設成果顯著,但是對于長沙而言,智能網聯汽車如何更快地融通發展,激發產業活力;或是地方又將如何更好與企業展開合作,打造1+1>2的產業優勢等等,仍有很多嚴峻的問題亟待解決。
正是在這個時間節點上,“智能網聯峰會2021”在長沙隆重召開,以“智慧的路·聰明的車·創新的城”為主題,長沙積極聯手華為對未來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發展路徑展開交流與探討,備受關注和討論。
長沙智能網聯汽車“加速跑”的驅動密碼
如今,面向智能產業項目,如智慧城市、智能網聯、工業互聯網、智慧交通等等,以政企合作為代表的地方共建逐漸成為趨勢和常態。隨著智能產業發展日趨深化,地方與企業的合作模式和路徑也愈發重要。
繼續以長沙為例,目前其智能網聯汽車不斷加速,在保持領先態勢的同時,也逐漸呈現出獨具長沙特色的產業特征,而這一切的背后都離不開華為等一批優質企業的助力和協同。那么,借本次峰會的契機,以此為焦點,回顧雙方的合作,我們或許洞察長沙智能網聯汽車加速跑的驅動密碼。
1. 瞄準靶心,堅持“長沙路徑”。
智能產業趨向于政企合作、地方共建。但是,在這個過程,我們需要明確的是地方共建并不等同于簡單的政府搭臺,企業唱戲。
換句話來說,長沙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加速發展的關鍵并不只是政府打造測試區,提供場景,華為帶來技術,提供解決方案,而是雙方要在明確的發展方向上做到戰略規劃與行動部署的匹配和協同。具體來說,長沙要走自己的路徑,而華為需要以對應匹配的技術和解決方案參與到這條路徑中。
長期以來,長沙在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上一直堅持以路促車、車路協同的理念,進而構建“車-路-云-網-圖”一體化的發展體系。那么,華為若要參與長沙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中,就需要精準地抓住了這個方向和路徑。而華為最終也很好地做到了這一點。
去年1月,華為自動駕駛云服務在全球首次落地長沙,并形成具有長沙特色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云,由湘江智能負責運營。如今,依托湘江智能形成的車端及路端數據,通過華為產業云平臺的能力,長沙智能網聯汽車正沿著“長沙路徑”加速領跑。
2. 創新生態,打造“長沙模式”。
聚焦企業端,在市場方面,地方共建不能光靠巨頭引領,更需要本土企業以及其他中小企業跟上,做好創新來實現突破發展。
從長沙的發展來看,智能網聯汽車加速跑的背后,就存在本土企業懂得利用巨頭資源創新生態發展,進而打造出區域優勢的情況。如今,圍繞數據服務業務,湘江智能與華為正繼續深化合作,通過“八爪魚”仿真測試平臺用數據為三一重卡、希迪智駕、行深智能等20余家企業提供研發應用及測試服務,促使長沙智能網聯汽車不斷加速,在全國脫穎而出。
與此同時,長沙市、湖南湘江新區還牽手華為,率先探索了“政府+國企平臺+生態企業”的“鐵三角”模式,即政府側負責產業引導扶持;國企平臺(即湘江智能)牽引整合生態資源實施;華為等生態企業提供技術賦能,構建起政府、國企平臺和生態企業相互賦能、優勢互補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長沙模式”。
隨著這種模式的深化,長沙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內逐步形成了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的“長沙模式”。不管是巨頭企業還是新秀品牌,都逐漸在長沙產業鏈上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資源、場景、技術和市場,使得長沙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吸引力和培育力持續增強。
截至2020年底,長沙已集聚智能汽車產業鏈重點企業350余家,其中世界500強企業10家。聚集智能汽車及人工智能產業相關研發機構108家,更培育了長沙智能駕駛研究院(希迪智駕)、中車智馭等多家優質本地科創企業,吸引了西電、中車時代等12家科研院所落地,產業集群蓬勃發展。
3. 開放市場,跑出“長沙速度”。
聚焦區域端,在地方層面,產業共建不能只是“閉門造車”,一個地方能否提供開放的市場予以技術驗證、場景應用是非常關鍵的,也是一個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因此,長沙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加速跑起來,遠不只是一個測試區的支持。
回顧一下,在過去的幾年時間內,長沙相繼打造了全國首個開放式、全長約7.8公里的L3級智慧公交示范線,全國首條基于5G+V2X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與應用示范的100公里智慧高速,并在200平方公里范圍內,打造了175公里開放測試道路。
由此可見,長沙智能網聯汽車市場在一步一步地持續開放,不斷為新應用、新技術、新場景提供商業驗證。在這樣的市場條件支持下,華為也與湘江智能成立智能網聯聯合創新實驗室,攜手中車、四維圖新等優質合作伙伴繼續瞄準智能網聯-智慧城市融合應用,孵化更多的場景化解決方案,加速長沙產業快跑。
湖南智能網聯汽車再攀“高峰”
如今來看,一個區域產業的發展既離不開地方的統籌,也離不開企業的助力,產業共建在接下來的時間內會成為一種主流趨勢。而且這種主體之間的聯合“共建”或許仍將繼續擴展,發展成為產業鏈與產業鏈之間的深度共建。
在湖南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上,我們就能看到類似的信號,主要呈現在三個層面。
一是對于湖南區域來說,產業鏈生態加速形成,產業路徑也愈發明確,在這個基礎上,產業鏈之間不斷交錯,形成更加協同的發展趨勢。
本屆智能網聯峰會的主體為“智慧的路、聰明的車、創新的城”,從某種程度上就揭示了長沙智能網聯未來的發展路徑必然將與智慧城市、智慧交通等領域融合。實際上,在此前住建部、工信部聯合發文公布的信息中,長沙已經入選為智慧城市基礎設施與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第一批試點城市,產業鏈共建的趨勢必然隨著智能網聯的加快而提速。
二是對于華為等巨頭品牌來說,隨著與地區的合作逐步加深,企業參與到區域的建設中也會愈發深入。以華為為例,從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云到長沙政務云,華為的云正在持續擴展服務范疇,深度參與到現代化新長沙的建設中。
三是對于湘江智能等本土企業來說,隨著產業鏈的加速形成和延伸,本土產業生態正在急劇變化,產生化合反應。如今,湘江智能積極攜手本土工程機械巨頭三一重工、中聯重科,以智能網聯賦能工程機械,打造新業態如5G+V2X智慧物流示范項目、新一代智能重卡等,在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同時,也在刺激工程機械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本土產業鏈協同發展。
這種化合反應也同樣加速推動了本土企業的轉型升級。以湘江智能為例,在“鐵三角”模式下,其原本的定位為“牽引整合生態資源”。如今,伴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加速發展,湘江智能也愈發深入產業鏈之中,加快向市場化轉型。
前不久,由湘江智能自主研發的首批智能網聯汽車監控設備(T-Box)成功下線。作為湘江智能推出的“湘江智輔”系列首款產品,其見證了湖南這家本土國企向市場端轉型,向產業端升級的第一步。未來,伴隨著長沙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集群愈發成熟,像湘江智能這樣的本土企業也將繼續深入市場端轉型,推動產業鏈發展。
由此可見,在湖南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進程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在長沙與華為的聯合推動下又將再攀“高峰”,進而帶動其他產業鏈協同發展,為打造“三個高地”創造更優越的產業環境和更厚實的產業基礎。
那么,在這一刻,地區產業也將進一步實現“共建”的成效。
結語
本屆智能網聯峰會雖然只是一次面向特定產業集群的活動,但如果我們以共建的思維來看,不難發現,從長沙與華為的合作,到產業鏈與產業鏈之間的協同,一個產業鏈的發展勢必會帶動更多的主體以及產業鏈共同發展。
因此,在這個階段上,我們也需要以更長遠的目光和更宏大的規劃去審視當今智能產業項目的建設,正如峰會主題“智慧的路、聰明的車、創新的城”所強調的,從路到車再到城,產業的本質在此就已經形成了協同趨勢。認清楚這一點,也將進一步推動地方和企業在新的階段走得更遠。
*本文圖片均來源于網絡
深挖智能這口井,同好添加vx:zenghy2017
此內容為【智能相對論】原創,
僅代表個人觀點,未經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包括轉載、摘編、復制或建立鏡像。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且未核實版權歸屬,不作為商業用途,如有侵犯,請作者與我們聯系。
智能相對論(微信ID:aixdlun):
?AI產業新媒體;
?今日頭條青云計劃獲獎者TOP10;
?澎湃新聞科技榜單月度top5;
?文章長期“霸占”鈦媒體熱門文章排行榜TOP10;
?著有《人工智能 十萬個為什么》
?【重點關注領域】智能家電(含白電、黑電、智能手機、無人機等AIoT設備)、智能駕駛、AI+醫療、機器人、物聯網、AI+金融、AI+教育、AR/VR、云計算、開發者以及背后的芯片、算法等。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