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7天33億票房,打破16項紀錄!博納賭贏了《長津湖》
七連和博納,打空了家底,但最終打贏了戰爭!
作者 | 周戎??編輯丨蔡真??來源 | 野馬財經
“這場仗如果我們不打,就是我們的下一代要打。”
即將退伍的指導員梅生,蹬了12個小時自行車回到部隊報到,看著女兒的照片說下了這句讓無數人破防的話。
作為國慶檔最熱的電影,9月30日開始上映的《長津湖》在開播前一天預售票房就已過億,正式上映12小時票房破2億。根據貓眼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10月7日16時48分,《長津湖》累計票房已突破33億元,位列國內電影票房歷史第10,領跑國慶檔。《長津湖》同時打破了中國影史國慶檔影片票房紀錄、中國影史戰爭片單日票房紀錄等16項影史紀錄。
如果沒有走進電影院看《長津湖》,這個假期似乎是不完整的。
來源:野馬財經拍攝
一波三折
《長津湖》在上映之前,就因大手筆的投資而屢受關注。
作為中國影史上投資規模、制作規模最大的一部電影,網傳的立項文件截圖顯示,《長津湖》的投資金額高達13億元人民幣。
至于《長津湖》究竟燒了多少錢,制作方至今未公開回應。
《長津湖》講述了抗美援朝戰爭中,中美兩國的王牌部隊中國人民志愿軍第九兵團和美國陸戰第一師在長津湖的戰役,經此一役志愿軍成功扭轉了朝鮮戰爭的局勢。然而在對戰過程中,惡劣的天氣條件、落后的武器裝備,都給志愿軍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實際上這部電影的拍攝過程,也是一波三折,歷經了重重困難。
《長津湖》在2019年10月份就已立項,年底1800名前期人員奔赴丹東開展前期籌備工作。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叫停了一切準備工作,劇組只能被迫解散。原定的導演之一劉偉強被派去了《中國醫生》劇組,《長津湖》項目就此擱置,只能等到下一個冬天再開工。
單是這段時間的擱置,虧損就達到1.5億元。正式開拍后,人力物力的投入更是難以想象。
因為這部電影由徐克、林超賢、陳凱歌三位導演合作完成,因此拍攝時三組人馬加在一起的人數就多達7000多人,加上后期制作團隊,《長津湖》的工作人員多達1.2萬人,堪稱國產影片之最。
主創們發現丹東這個地方無法承載如此大的劇組,連住的地方都沒有,因此只能更改了拍攝地。
監制黃建新表示,在疫情之下全組7000多人再加上7萬多名群演每隔3天就要做一次核酸檢測,光這一項就花費了500多萬元。
疫情同樣加大了管理的困難程度。
因為涉及到美軍,因此劇組同樣需要大量外籍演員。而有經驗的美國演員入境不僅面臨防疫的風險,更有21天的隔離時間,因此劇組只能在國內重新找外籍人員進行培訓。
此外,極端的嚴寒氣候同樣阻撓著電影的拍攝進度。
一場沙塵暴就能把劇組搭建的軍營帳篷全部吹翻,而正常情況下劇組一天能完成五十多個鏡頭的拍攝,但因為惡劣的天氣,有時一晚上連20個鏡頭都拍不完。這也導致《長津湖》的拍攝周期跨越200天,一舉刷新了國產電影的拍攝時長記錄。
本片制作人、博納影業創始人于冬表示,“當大家都去拍主旋律的時候,我就要完成對主旋律的升級”。因此《長津湖》的拍攝,就是一個成本不斷加碼的過程。
在拍攝時需要80輛美式坦克,但國內大多數都是蘇式坦克,因此道具需要劇組現做。而一臺一比一的道具坦克,造價就高達百萬。
電影中坦克沖下山時推倒了大片民宅,在拍攝時為了保證真實感,民宅也并不是虛有其表,而是用真材實料搭出的穩固的建筑。同時因為是夜戲的緣故,劇組只能在太陽下山前的一個多小時開始準備,15臺攝像機就位等太陽下山。這場戲最終耗時5天才完工。
當影片定檔今年8月12日之后,又一次因為疫情延期。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劇組仍然對已定剪的哈氣、血跡、雪花等細節進行進一步的精細處理。
所幸,功夫不負有心人。劇組在道具和細節上的精益求精,才拍出了如此宏大的戰爭場面,還原了71年前那場驚心動魄的戰爭。
背水一戰
事實上,《長津湖》也是出品方博納影業的一次戰役。
《長津湖》首映禮上,總監制黃建新表示,他曾問于冬還撐得住嗎,于冬抽了六、七根煙回答他,還得撐下去,還得往前走。
三大導演、3小時的市場、停工9個月,拍攝周期近200天…于冬說,博納是拿出了壓箱底的錢投資《長津湖》。
早在今年6月份,博納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上發布了“中國勝利三部曲”計劃。除了國慶檔的《長津湖》,還有《中國醫生》和諜戰片《無名》。此前,博納已經完成了“山河海三部曲”(《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中國驕傲三部曲”(《決勝時刻》、《烈火英雄》、《中國機長》),票房不俗的同時也在主旋律的賽道上占據了重要的地位。
主旋律題材電影商業化運作已成為博納的看家本事,這條路走得不易。
2009年博納影業投資的《十月圍城》取得優異的票房成績,加速了博納的上市之路。2010年年底,博納就作為“中國影視第一股”登陸納斯達克,成為大陸第一家在境外上市的影視公司。
公開資料顯示,美股上市的5年時間里,博納影業一自有知識產權投資為主的電影出品共計64部,累計票房高達130億元。
然而穩定的作品輸出背后卻是博納市值的不理想。2015年博納宣布私有化時,總市值為48.55億元,僅為華誼兄弟和光線傳媒當日市值的十分之一。
2016年博納完成美股退市之后重回A股,2017年提交IPO申請,卻因2019年初的“中企華事件”影響,博納的IPO審查被迫中止。一直到2020年11月扽,博納影業才終于獲得證監會的審核通過,擬登陸深交所中小板。
但此時的中國電影業已經走過了爆發階段,在疫情的重創之下,電影業持續低迷,多家頭部影視公司的市值均大幅下滑,博納也難逃此劫。
在決定拍“中國勝利三部曲”時,博納影業的全年收入吃緊,大環境的帶動也讓“主旋律”這個賽道加入了越來越多的競爭者。背負著資金和同行的雙重壓力,秉承著讓主旋律電影升級的信念,博納對于《長津湖》十幾億的投入無疑是一場“豪賭”。
同時,《長津湖》也背負著從業者的就是期待。經歷了73.78億(同比下滑100多億元)的暑期票房,和“四年最低”的中秋檔,從業者期望《長津湖》能填補上半年消失的票房缺口,將觀眾重新拉回影院。
上映之前,《長津湖》的主創團隊甚至做好了賠錢的準備,但國慶期間的不俗表現無疑是給博納乃至整個沉寂已久的電影市場注入了一記強心針。
不要忘了他們正年輕
一個月前,另一部關于抗美援朝戰爭的小成本紀錄片——《1950他們正年輕》上線。
這部片通過采訪親歷抗美援朝戰爭的老兵,用最真實的口述,向我們還原了戰爭的殘酷。
數十位老人對著鏡頭向我們講述愛拉手提琴的戰友如何被手榴彈炸掉右手,年輕的戰士怎樣趁著夜色潛入敵人的營地偷年糕獲得嘉獎,女生如何在陽光下被飛機炸得失去生命。這群年輕的人是怎樣同生共死,將生命毫無保留的托付。
作為受訪者之一,劉素謙老人在采訪時表示“你要是再晚來幾天,就看不到我了”。在電影播放至結尾時,這位老人的名字上,已然多了一個白框。所有參與采訪的26位老人,除劉素謙老人之外,在影片播出時還有兩位也已經逝世。
這更像是紀實版的《長津湖》。雖然那些老人的語言質樸無華,但說出口的每一個字,都讓人熱淚盈眶。在他們上戰場之前,他們是學生,是藝術家,擁有和我們一樣年輕又炙熱的生命,但義無反顧地奔向戰場,他們面對的就是世界上最殘酷的戰斗。
來源:野馬財經拍攝
豆瓣評分8.9,作為今年至今評分最高的國產院線片,《1950他們正年輕》卻因宣發跟不上幾乎無人問津。電影上映之后,制作方低調將僅有的22.7萬票房分成捐給了抗美援朝的老兵。
不管是《1950他們正年輕》還是《長津湖》,不管是22萬還是三四十億,更重要的是他們背后所傳遞的民族精神。
就像《1950他們正年輕》結尾說到的那樣,他們相信未來,我們才擁有現在。每個人都應該記得,我們現在的幸福,都是他們流血犧牲換來的。
你走進電影院觀看《長津湖》了嗎?你怎么看待該影片的市場表現?歡迎在下面留言討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