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封號風波后,中國版Zara子不語再戰IPO
子不語再次沖刺IPO!盡管營收持續增長,其仍面臨高負債、低凈利現狀,且難逃各種“依賴癥”。亞馬遜封號風波后,子不語還能向資本市場講出好故事嗎?
來源/不二研究
時常馳騁于“快時尚”的諸位,聽說過子不語嗎?
子不語,乍一聽更像是一本書名,其實是一家主營潮流女裝的跨境貿易公司,覆蓋了全球超過80%的國家和地區。老板靠山寨女裝起家,一度被業內稱為“中國版Zara”。
作為海外1000多家不同店鋪、150多個差異化品牌的幕后王者,子不語在國內更顯低調。
6月30日,子不語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計劃在港上市。這已是其第二次沖刺IPO。
時隔四年,子不語再次站在資本市場的聚光燈下: 2018-2020年,子不語營收逐年增加,2020年營收近19億;但同期的營銷費用也逐年增加,2020年的營銷及廣告費用為2.63億元。
「不二研究」發現,截止2020年末,子不語近8成收入來自第三方電商銷售平臺,且來自鞋服品類的營收占比超9成;同時,其營收高度依賴于美國市場。
多元化欠缺,子不語如何補課?當跨境電商新風口漸成,賽道競爭日益激烈;上市,只是子不語的一個新開始。
山寨女裝崛起
子不語創始人華丙如,畢業于安徽巢湖學院。2009年還在讀大二的他,就在宿舍開起了自己的淘寶店,代發廣東、福建生產的衣服和鞋子,兩年內就沖進了淘寶類目前三。2011年畢業后,當身邊的人都在為找工作而發愁的時候,華丙如已經實現了財富自由,和同學一起到了杭州,在濱江區創辦子不語。
起初,華丙如還是做他的老本行,在淘寶上銷售山寨女裝,并在一年左右的時間里就沖進了淘寶周交易量的前十,銷售破億。意識到山寨有風險,憑借其對女裝的敏感嗅覺,子不語開始轉變方向,由從市場拿貨轉變為自主設計、工廠代工。
此時正值女性快時尚發展的迅猛期,人人都頂著這塊“肉”,競爭愈發激烈,成本逐年上漲。華丙如選擇了另辟蹊徑,瞄準了巴西、俄羅斯等尚未開發的海外女裝市場,把產品放到“國際版淘寶”的速賣通去賣,這也促成了子不語的轉型,專心做跨境。
今年6月30日,子不語集團正式提交上市申請書。其實早在2017年1月,子不語就曾聘請中介輔導,并成立相應持股平臺,不過因其中諸多不穩定因素,最終不了了之。
在2017年首次上市計劃擱淺后,子不語“二次”沖刺IPO。
據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子不語營業收入分別為13.18億元、14.29億元、18.98億元,年復合增速約20.00%。
但是,子不語的業績增速似乎并未跟上行業步伐,低于國內同業的整體增長水平。海關總署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跨境電商出口規模達1.69萬億元,同比增長40.1%;2021年一季度,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4195億元,同比增長46.5%;2021上半年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8867億元,同比增長28.6%。
看似不錯的業績,背后卻存在著很大隱患。2019年子不語的資產負債比率高達86%,盡管2020年由于融資以及業績的增長降至73.2%,但仍處于較高風險。
子不語官方將高負債原因歸結為第三方平臺回款速度相對較慢,資產運營相對較重,其需要持續的資金投入,由此負債率高企。
「不二研究」分析認為,盡管子不語明面上業績看似明朗,但亟需上市融資或為緩解其高額負債的壓力。
再看子不語的毛利,2018~2020年分別為8.76億元、9.98億元、13.78億元,毛利率66.5%、69.8%、72.6%,年復合增速為19.37%。
反觀其純利率,近三年來卻僅有6.1%、5.7%、6.0%。子不語稱,由于一般及行政開支費用的過快增長,行政成本增加,因而影響凈利潤。
此外,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其營銷及廣告費用分別為5770萬元、1.16億元、2.63億元;且在總銷售開支的占比也逐年攀升,同期分別為7.9%、13.9%、22.7%。
官方解釋之外,在「不二研究」看來, 子不語持續增加的營銷廣告費用,或在蠶食其凈利潤。子不語若想在女裝行業走得長遠,首先要跳出燒錢營銷換增長的困局,打造自己的品牌護城河。
難逃“依賴癥”
據子不語招股書顯示,其收入來源按銷售渠道劃分,主要分為第三方電商平臺和自營網站(以及其他)。2018~2020年,來自第三方電商平臺的收入分別占比98.3%、91.9%和79.3%。
雖然子不語有意識開始培育自營網站,來自第三方電商平臺的收入比例逐年下降;但截止2020年末,依舊近8成收入來自第三方電商銷售平臺,來自營網站收入貢獻僅兩成。
子不語對于第三方電商平臺的過度依賴,使得其經營存在著一定的風險。
細看第三方電商平臺收入,招股書僅詳細列出來自亞馬遜和Wish兩個平臺的具體數據;eBay及全球速賣通等歸為其他,收入占比不高。
截止2020年末,來自亞馬遜平臺的收入占總收入的32.4%,來自Wish平臺的占比44.3%。對于第三方平臺的過度依賴,已使得子不語倍增風險;其中近乎8成押注在亞馬遜和Wish兩個平臺上,其過度依賴癥的隱患無疑“雪上加霜”。
甚至有悲觀的業內人士,將其過度依賴第三方平臺的營銷電商模式,稱為“寄生電商”經濟。
從地區上來看,子不語產品銷售全球超過80%的國家及地區的終端客戶,但從招股書觀察,其主要培養的還是歐美市場,以美國為重中之重。
截止2020年末,子不語在北美洲的收入占總收入的72.6%,其中美國占據69%;來自歐洲的收入占總收入的20.1%;而來自亞洲的僅有3%,可見其對于美國市場的偏愛,但另一方面也加劇了單一市場的“叛逆”風險。
表頭:子不語在各國收入所占比例 圖源:子不語招股書
據第一財經報道9月份稱,今年亞馬遜對平臺中國賣家采取了大規模的封店行動,官方回應程在過去的五個月共計600家品牌的3000個賬號,這些賣家有多次的、反復的、嚴重濫用評論行為,其中不乏傲基、帕拓遜、澤寶等大型買家。而亞馬遜正是子不語壓寶之一的平臺。
盡管與其它跨境賣家“鋪貨”模式不同,但在亞馬遜嚴厲整改的大背景下,子不語的“精品”模式同樣面臨考驗。
多元化欠缺的風險隱患,不僅潛藏于銷售渠道及地區,子不語在業務規劃上也極其不平衡。
盡管近年來調整產品結構,但據其招股書顯示,2020年銷售服飾產品占總收入的70.5%,鞋履產品占據21.1%,兩者的營收占比之和高達90%以上,這也意味著其品類依賴癥同樣風險高企。
在「不二研究」看來,子不語無論是從銷售渠道、區域規劃,還是品類劃分,均潛藏一定風險隱患。盡管其調整產品結構,試圖讓營收結構更加多元化,但競爭對手留給它的時間窗口已經不多了。
新風口競爭加劇
與跨境電商服飾品牌SHEIN不同,子不語更像一個隱形的品牌王國。
如果訪問海外網站,你或許極易找到SHEIN,但“子不語”卻并不會輕易出現——后者以151個差異化品牌、超過1000家不同店鋪的方式存在于幕后。
據招股書顯示,截止2020年底,在子不語151個品牌中,年銷售金額超過1000萬元的只有20個。其中,一款女式毛衣品牌Imily Bela是亞馬遜上的暢銷品牌,銷售量達32萬件以上,年GMV超過人民幣6000萬元。
不少業內人士將子不語視作“中國版Zara”——同樣是平價走量的快時尚路線,或許能讓其迅速占領市場;但潛藏隱患也不容忽視:若不能把握市場變化、緊跟時尚潮流,子不語未來盈利能力或受影響。
爆款不易,且有風險。多品牌戰略雖為其帶來機會,同時也加劇囤貨風險,畢竟不是每一款品牌都可以暢銷。
此前,國家《關于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的意見》已經明確指出要穩步開展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的試點工作。該意見明確鼓勵符合條件的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企業通過上市、發行債券等方式進行融資。
子不語正乘著跨境電商新風口加速沖刺IPO。
硬幣的另一面,眾多資本的進入新風口,讓子不語的競爭對手忽然增多;其或將面臨流量的瓜分及市場份額被壓縮的風險。
企查查數據顯示,2021上半年全國共新增5367家跨境電商相關企業,同比增長113%。其中,二季度新增3193家,環比增長47%,同比增長91%。
今年初,字節跳動宣布加入跨境電商,在行業中掀起一番波瀾。此前,阿里、京東等大廠紛紛入局,另有洋碼頭、敦煌網、考拉電商等玩家早已山頭林立;甚至完美日記、花西子等國潮品牌也開辟出跨境戰場。
跨境電商新風口之下,巨頭帶來“馬太效應”,賽道競爭也正在加劇。即使經歷亞馬遜的“封號潮”,似乎也并未打擊到中國賣家的信心。
「不二研究」認為,當跨境電商新風口漸成,大量賣家涌入賽道,或推高跨境營銷成本等,子不語將面臨更多挑戰。當越來越多的競爭者這場跨境紛爭,子不語還能穩住自己的“江湖“地位嗎?
BUFF加成Or挑戰新增?
2021年的 “黑色星期五”延長了?!
作為跨境電商出口的重要節點,亞馬遜10月4日推出“黑色星期五值得的交易”,以啟動預計因運輸和供應鏈問題而混亂的假日購物季。
后疫情時代,供應鏈物流對于跨境電商的考驗可見一斑。
當跨境電商新風口競爭加劇,與入局的互聯網巨頭相比,子不語在供應鏈物流、數字化管理、大數據分析等方面仍需要“補課”,未來仍將面臨諸多考驗。
與此同時,跨境電商登陸二級資本市場儼然已成風潮:有的上市即遭破發;有的風光一時、沉寂良久……上市并非終點,盡管跨境電商新風口已成,但在用腳投票的資本市場,子不語如何讓投資者相信并青睞它的故事?
也許,2021延長版黑色星期五,會是其一個BUFF加成。不過,擺在眼前更迫切的問題是:時隔四年,子不語能否沖刺IPO成功。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