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豬不賺錢了?五大上市豬企均虧幾十億 有公司前三季度虧光前三年利潤
包括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天邦股份、正邦科技五家豬肉龍頭股等在內的公司們,幾乎都沒能實現盈利,均出現幾億、幾十億甚至近百億的巨額虧損,更是有企業把前幾年賺的錢都虧了進去。
來源/黑池財經
作為食用最廣泛的肉類食品,豬肉的價格持續下行,讓大家實現了“豬肉自由”,相較之下,從事生豬養殖的上市公司們的日子卻越來越難過了。
近日,多家上市豬企披露了三季度業績報告,綜合來看,包括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新希望、天邦股份、正邦科技五家豬肉龍頭股等在內的公司們,幾乎都沒能實現盈利,均出現幾億、幾十億甚至近百億的巨額虧損,更是有企業把前幾年賺的錢都虧了進去。
?
以虧損中值看,已預告業績公司第三季度合計總虧損超過200億元,這也是歷屆豬周期中,虧損數額最多的,可以說,中國的豬產業,“養一頭,虧一頭”成了常態。
?
養豬的有多難?五大上市豬企三季度動輒虧幾十億
先來看看被大家稱為“豬茅”的牧原股份,業績預告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預計歸屬凈利潤為85億-90億元,相較于上年同期的209.88億元同比下降57.12%-59.50%。
?
雖然牧原股份前三季度保持了盈利,但是第三季度卻仍未逃過虧損困境,其預計第三季度凈利潤虧損5億元-10億元,同比下降104.9%至109.8%,要知道的是,去年第三季度牧原股份曾大賺102多億,這更是其近三年來首次預計單季虧損。
?
?
對此,牧原股份表示,業績變動的主要原因還是源于出欄量同比大幅增加,但生豬價格明顯下降,行業的龍頭“老大哥”都已經扛不住了,剩下幾位“難兄難弟”似乎只有“比慘”的份了。
?
首當其沖的是預虧最高的溫氏股份,其業績預告顯示,前三季度公司預計虧損92.5億-97.5億元,同比下降212.24%-218.30%,其中,第三季度單季預計虧損就達到了67.5億-72.5億元,也就是說,這個昔日的養豬大王平均每天虧損超2億元。
?
?
而值得一提的是,截至今年上半年末,溫氏股份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27.12億元,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84.48億元,現金流狀況已出現嚴重虧損危機。
?
另一個頗具戲劇性的是正邦科技,2018年凈利潤1.9億元,2019年凈利潤16億元,2020年凈利潤57億元,前三年合計凈利潤也不過才75億元,而此次正邦科技預計前三季度虧損69.5億元-79.5億元,也就是說,正邦科技今年前三季度已經把前三年掙的錢虧得差不多了。
?
根據正邦科技年初的規劃,今年的目標是盈利100億,如今看來,四季度仍大概率會延續虧損,全年虧損或達100億。
?
再來看看另一家養豬大戶天邦股份,公司預計2021年前三季度虧損27.00億元至29.00億元,其中第三季度虧損20.5億至22.5億元,據悉,基于謹慎性原則,公司根據市場價格對截至9月30日的存貨進行了減值測試,計提了減值準備。
?
2019年、2020年天邦股份的年度凈利潤分別為1億元、32.45億元,兩年累計利潤33.45億元,從目前豬價走勢來看,天邦股份四季度仍大概率延續虧損態勢,今年全年虧損大概率將超過前兩年利潤之和。
?
令人意外的是,上半年巨虧的新希望,預計前三季度虧損59.95億元至63.95億元,其中,第三季度虧損25.8億元至29.8億元,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上半年,新希望整體虧損34.15億元,其中,二季度更是虧損高達35.52億元,虧損額居豬企之首。
?
要知道,今年三季度的豬價要遠低于二季度,據中國畜牧業信息網數據顯示,截至10月8日,全國生豬均價最低跌至11元/公斤以下,創下了2018年6月以來的新低,但新希望的虧損幅度并未進一步擴大,反有收窄的趨勢,這也說明了一定的問題。
?
各大公司給出的主要原因差不多都是“生豬價格持續下跌,飼料原料等成本較高,生豬養殖成本上升,盈利水平同比下降”,據央視財經報道,由于極低的生豬價格和高漲的飼料價格,農戶每賣一頭200多斤的豬就要虧500元。
?
而隨著各公司業績“崩盤”,上市豬企在二級市場的表現自然也不好看,正邦科技年內已下跌44%、新希望年內下跌近40%,溫氏股份年內下跌近20%,天邦股份年內下跌超50%。
?
雖然“豬茅”牧原股份年內股價保持微增,但值得注意的是,牧原股份的股價自2月19日創下年內高點92.53元之后,截至10月20日收盤,其股價暫報57.60元,已經跌去37.7%,以此計算,牧原股份的實際控制人、河南首富秦英林(家族)合計53.87%的持股,市值從最高點已縮水超1000億元。
?
資本市場熱情不減 豬肉股大幅反彈
雖然各大豬企的日子不好過,但是資本市場的關注卻沒有絲毫減弱,多家機構看好第四季度豬企“絕地反擊”,并密集調研豬肉股,有數據顯示,近3個月,18家上市豬企共接受583家機構的38次調研。
?
據統計,溫氏股份被209家證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險及保險資管公司等機構合計調研9次;
?
在10月14日天邦股份的小型投資者交流會中,南方基金、廣發基金、景林資產等50多家機構及個人投資者就2022年的成本管理計劃、外購仔豬比例、降低苗種成本措施等進行提問;
?
10月15日,在溫氏股份三季度業績預告解讀電話會議上,富國基金、易方達基金、高毅資產等173位知名機構投資者與會。
?
“生豬養殖是典型的周期性行業,當上市豬企出現集體虧損時,意味著周期下半程的進展已至白熱化”,有熱衷投資豬板塊的投資者不禁發問:板塊左側布局的時點到了嗎?
?
在近期券商觀點中,多家券商談及豬周期的時間拐點,不少券商認為四季度是左側布局的時間窗口。
?
海通證券認為,近日生豬價格上漲或不具備持續性,受收儲、消費旺季等提振,四季度豬價下行空間有限,預計豬價觸底反彈可能在明年二季度,若行業去產能力度加強,豬價拐點也可能提前到來。
?
太平洋證券表示,隨著收儲和產能調控“托市”效果的顯現,疊加秋冬季和雙節豬肉消費旺季因素的影響,豬價將企穩回升,目前絕大部分豬企的頭均市值仍處于歷史底部區間,向上空間明顯,建議近期關注豬價反彈和估值修復疊加的投資機會。
?
“雖然豬價跌跌不休,但目前機構投資者對‘豬肉股’的興趣依舊高漲”,從近期豬板塊的表現來看,板塊抗跌屬性明顯,Wind數據顯示,9月,豬板塊25只個股中23只股錄得正增長,8只股漲逾10%,新希望單月大漲34.9%,領漲板塊;牧原股份漲超22%;正邦科技、天邦股份等個股股價均有不俗表現。
?
豬價首現回升 見底了嗎?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畜牧業信息網數據顯示,截至10月15日,每周統計的22省市生豬平均價格回升至12元/公斤,這也是生豬價格近3個月來首次回升。
?
這或許與中央儲備豬肉收儲工作有極大關系,商務部10月11日消息顯示,多部門展開本年度第四批中央儲備豬肉收儲,前不久,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發布,“十四五”期間,能繁母豬正常保有量穩定在4100萬頭左右。
?
翻閱中國畜牧業信息網歷史數據不難發現,生豬最新價跌入歷史低位區間,近10年內,2014年和2018年生豬價格均跌破過11元/千克,且生豬價格谷底的出現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多次反復,且生豬價格跌入谷底后,價格并未出現大幅反彈,而是振蕩走高。
?
“本輪豬周期導致的行業虧損大幅高于前幾輪豬周期底部,也因此落后產能的淘汰速度更快,9月份,各大豬企進入深度虧損區間,四季度雖然會有一定程度改善,但虧損狀態預計仍將持續”,有業內人士如此表示。
?
國信證券則表示,從歷史復盤來看,本輪下行周期或將縮短,而不是拉長,原因在于散戶群體仍然是國內產能占比最大的群體,該群體在產能投放上更多呈現“追漲殺跌”特點,因此散戶沒有完全分享高價紅利,卻實實在在地在經歷2021年5月以來的深度虧損,同時,集團養殖企業本輪產能投放加速,養殖盈利更多轉為固定資產,在手儲備現金并沒有過于充裕。
?
國信證券預計,接下來的半年內,規模集團養殖企業可能出現現金流極度緊張或者破產案例;周期波動仍然取決于散戶而不是集團企業,豬價持續低迷有利于周期提前反轉。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