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鎖之戰”之后,凱迪仕也難成獨角獸
家裝智能鎖安全嗎?
來源/互聯網那些事
家裝智能鎖安全嗎?
智能門鎖最近一次走進大眾視野,還是在不久前《1818黃金眼》中,“顏之有理”鄭女士因凱迪仕智能門鎖安裝時間太久,將母親鎖在屋內近一天。
但吊詭的是,在該節目播出后3個月,被投訴的正主凱迪仕卻將鄭女士請進了直播間進行直播帶貨,真社會魔幻。
在“鄭女士說的都對”的話題造勢下,該場直播也給凱迪仕帶來了有史以來的最好成績,在平時,凱迪仕直播間僅1萬人均場次觀看,峰值在線人數不過百,而在這場直播中卻超88萬人次觀看,峰值達3萬人,漲粉5000多,實現交易超300萬,智能門鎖企業也會玩。
在這次背后,智能門鎖的關注度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強。
這個毫不起眼又分外重要的傳統工業的設備,正在成為新的科技覆蓋場域,不論是家居巨頭還是各家互聯網大廠,都也紛紛入局,據旭日大數據公布的中國市場“8月中國電商市場智能門鎖品牌銷量TOP10”的榜單中,已經可以窺見小米、華為、TCL的身影,巨頭入局已成趨勢。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僅在2020年,國內智能門鎖銷量超過1640萬套,同比增長幅度達到17%。隨著5G、人工智能技術不斷崛起,智能家居已經從賈躍亭的“生態化反”中走出,成為一種可實現的市場與資本浪潮。
那么,位于實體行業的智能門鎖,究竟有什么魔力?各大互聯網廠商下場布局意欲何為?智能門鎖究竟是智商稅還是真科技?在資本浪潮來臨之下,凱迪仕等專營廠商又有多少競爭力?
且看下文拆解。
亂戰四起:智能門鎖成“暗戰”角逐場
一個不爭的事實則是,互聯網流量紅利即將結束,已經再難找到新的增長點。
在2020年還屬風口的社區團購和在線教育,一個在2020年末緊急剎車,另一個在2021“雙減”之下遭遇啞火。
在房產領域,也頻頻傳來貝殼、我愛我家裁員關店的消息,即使是“短視頻”,也迎來用戶見頂。
相對應的是,字節跳動投資咖啡店、小米開始造車、騰訊投資奶茶店,互聯網以及科技廠商們開始在實體行業:汽車、家居、養殖、餐飲”等領域探索,試圖找到未來的營收突破口。
而智能門鎖這個非常傳統甚至并不起眼的品類,也涌現了大批選手,在此角逐。
智能門鎖行業在2015年迎來快速起步,密碼鎖、語音播報等功能被最早加進了這個小小門鎖中。
隨著美的、中興、海爾等家具廠商開始進入,智能鎖開始初具規模,但此時的智能門鎖價格高、用戶心智弱、宣傳營銷弱,即使相關廠家開始增多,但總體上作為輔助工具的智能門鎖,其并未在家居行業中激起太多聲浪。
真正將智能門鎖帶入C端視野的選手,還屬小米,依靠小米生態鏈和互聯網營銷,小米智能門鎖在推出當年就拿下線上銷售量第一。
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早在2018年,國內智能門鎖生產企業已經突破2000家,相關品牌超3000家,截至當前最新數據,與智能門鎖相關聯企業高達12000家。
據全國鎖具信息中心《2019年中國智能門鎖半年報》顯示,僅在2019年,全國智能鎖行業的產銷量為760萬套,總規模在100-150萬套,總規模150億上下,到了今年1-2月份,智能門鎖僅線上銷量為39.2萬套,同比增長155%。
當下的智能門鎖廠商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傳統廠商即凱迪仕、耶魯等,他們則更聚焦在B端客戶,為較早進入智能門鎖行業的專營企業;第二類則是家居巨頭的SKU富集,如海爾、格力等,他們利用自己的線下渠道做產品鋪設,第三類則是互聯網公司或投資控股公司,如小米生態鏈、百度等,他們依靠自身的互聯網資源,主攻線上渠道。
從數量以及產品上說,傳統的專營門鎖企業依舊占據門鎖企業,但小米、華為、TCL等玩家更多借助手機設備,形成互聯,從而監控智能門鎖的實時狀態,這將會成為之后智能門鎖競爭的主要類目。
依靠小米生態鏈,智能門鎖作為單一品類能夠完成家居品類的補齊,成為一個新的鏈接入口,而凱迪仕、德施曼相比之下則更為孤立。
另一方面,依靠線上渠道和流量優勢,小米等企業迅速崛起,作為對鎖具購買較為低頻的C端用戶來說,鎖具品牌辨識不強,品牌選擇度也較低。
小米、海爾等作為“知名品牌”建設遠快于傳統鎖具門店,這已經成為智能門鎖行業不可忽視的勢力。
今年8月,國內智能門鎖線上銷量TOP10的品牌中,小米線上銷量就超過TOP6-10的總和,遠遠領先排名第二的凱迪仕,也更能印證這一結論。
狹窄天花板之下,難成“獨角獸”
國內的智能門鎖市場整體呈現出,品牌多、企業分布廣,但并未出現獨當一面的智能門鎖巨頭。
2021年10月3日,旭日大數據發布“8月中國電商市場智能門鎖品牌銷量TOP10”榜單,位居前三名分別是小米、凱迪仕以及德施曼,其中小米則是擁有互聯網基因,線上銷售成績較為明顯,德施曼則為德國進口企業。
在今年“618”的數據中,小米智能門鎖全品類銷售額突破2億元,德施曼在618全程狂攬15項第一,全網銷售破10萬套,同比增長超118%,
而此前邀請劉濤代言的凱迪仕,線上、線下累計預定突破10萬套,即使排名靠前,但比例較為靠后。
值得一提的是,凱迪仕曾多次在宣傳中將自己與德國企業掛鉤。
但據天眼查顯示,凱迪仕是一個注冊在深圳且與德資沒有任何關系的本土企業。
凱迪仕擁有品牌形象專柜及專賣店3000家,10000家終端服務網點。2021年4月,凱迪仕還拿到近1億美元投資,可謂是高光時刻,似有“獨角獸”長成之勢。
但事實究竟如何呢?
在整個市場中,智能門鎖最注重的則是安全性,但智能門鎖安全不達標問題頻現。
僅在2019年,京津冀三地消協對網售28個你品牌共38款智能門鎖進行測試,結果全部不合格,其中凱迪仕送樣最多,也被投訴最多。
上“黑貓投訴平臺”關于凱迪仕的投訴高達176條,其中大部分為質量問題。
而在今年3月,一位前凱迪仕的線下合作經銷商,通過媒體爆料,稱凱迪仕返修率驚人,自己手頭掌握了大量能夠證明凱迪仕產品質量問題嚴重的證據。
據該位前凱迪仕經銷商表示,他所代理銷售的區域,每個月銷售出200多套的凱迪仕智能門鎖,而每個月被客戶投訴過來需要進行售后返修的,每月都有60多套,個別月份甚至能到80多套,返修率高的驚人。
為了證明自己的話語可靠性,他甚至向媒體出示了自家的智能門鎖售后返修清單,表示“每一單(返修)在某某小區的地址、姓名、電話、型號、顏色和原因都有,我可以拿給你看。”
經銷商和品牌應該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這位經銷商為什么會翻臉爆料呢?
源頭指向2020年8月份,凱迪仕向江浙滬地區的許多線下合作代理經銷商進行了解約,而那些收到解約函的代理商來了個“魚死網破”。
一位經銷商還展示了自己那被裝得滿滿當當的“問題產品存放倉庫”,里面數百套產品涵蓋了“高耗電、系統自動報警失效、指紋采集器無識別、屏幕無反應、門鎖異響、鎖自動常開無法關閉”等多種質量問題。
經銷商曝光或許有賭氣的成分,但是產品的質量問題頻發,也應該不是空穴來風。
凱迪仕也做了一些改變。
在拿到新融資之后,計劃投入研發、生產制造,但當前公開消息,凱迪仕率先將錢補貼給了經銷商,其賴以生存的經銷商其實才是其核心。
而且作為單一品類的智能門鎖線下經銷商多為聚合點,常聚合多個品牌產品,另一方面,凱迪仕價格均價1000+的產品,比知小米、360僅600+的產品,競爭力并不大。
并且,還有許多雜牌軍低毛利、高利潤,凱迪仕最早進入時打出的高價產品空間早已被擠占。
再次則是技術研發上,不比空調等大家電,智能門鎖技術研發的發展極為有限,很難有較為革新的技術出現。
而國內智能門鎖行業準入門檻低、同質化嚴重,其相關零件在產業上游發展較為成熟,品牌多為組裝,而“科技”--WiFi、NB-IOT等通信協議也是業內較為基礎的開發技術,具備核心技術專利的企業并不多。
在外界,凱迪仕作為智能門鎖國產第一梯隊,但在行業內差距并不明顯。想要在智能門鎖中成長為“獨角獸”,凱迪仕還要有更為硬核的黑科技才行,而不是靠基礎技術堆積、用量換規模,這只會是本末倒置。
“鄭女士說的都對”終究是曇花一現,凱迪仕想要在品牌和規模上走的更遠,還是要拿出真本事才行。
參考資料:
數據來源:天眼查、旭日大數據
圖片來源;網絡
參考文章:
新商業評論:你的門鎖,野心勃勃
張棟偉:智能門鎖的中國江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