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雙十一:商家與主播拉鋸戰,“有贊”們進入“快車道”?
直播帶貨的雙十一:一場公域平臺上的私域流量對壘?
來源/摩根頻道
11月1日,當“尾款人”、“尾款人的入冬四件套”、“尾款人有多自覺”等詞條霸占熱搜的時候,也代表此次雙十一的至高點已經落下帷幕。
從10月20日預售開始,短短四個小時帶貨主播李佳琦與薇婭共計近200億的銷售額;這樣一個超越了去年國內4000多年上市公司全年營業額的數據,足以讓那些高喊著“雙十一已死”的人群乍舌。
縱覽首日淘系全主播與品牌直播間的預售數據,從第一名李佳琦的過百億,到第四名烈兒寶貝的過億。一個“百”字之差,也可以看出現如今直播帶貨的馬太效應越來越明顯。哪怕平臺已經扶持中腰部主播與品牌自播已久,但是消費者們以舊習慣于去大主播直播間蹲守、薅羊毛、下單,樂此不疲。
對于品牌與商家來說,這個雙十一逐漸走向了與大主播所對抗,為了數據“拔得頭籌”,在公域平臺上的一場流量對壘。而在這場對壘中,在多平臺上所重復投放的廣告位、推廣位、在直播帶貨日常低價化的當下以“更低價”吸引消費者,為了一次品牌美譽度排位賽投入往往很有可能“入不敷出”。
而伴隨著互聯互通的逐步開放,這場流量對壘有從單一平臺走向全平臺的趨勢。那么,品牌與商家在當下流量封頂與將流量互通的格局中,又該如何去應對平臺限制、大主播的影響、流量轉化與用戶留存呢?
“秀場化”的直播帶貨,雙十一沒有贏家?
當11月1日,雙十一付尾款正式開啟,網絡上除了對于“尾款人”的自嘲外,似乎已經沒有了往年那種搶貨的激情澎湃與實時滾動更新各大平臺戰報的銷煙感。而李佳琪與薇婭預售首日近200億的“開門紅”,也成了此次雙十一的無二爆點。
對于旁觀者來說,從預售當天微博熱搜高掛的“李佳琦直播”、“李佳琦直播順序”、“李佳琦的種草能力有多強”、“李佳琦好像黃金礦工賣道具的”、“李佳琪銷售額”等詞條;與直播后短視頻等社交平臺關于李佳琦各種段子油然而生,成為雙十一新晉流量密碼,似乎雙十一成為了李佳琦的雙十一。
然而,對于李佳琦、品牌與平臺之間,很難說誰是真正的贏家。
對于李佳琦來說,此次雙十一穩坐一哥位置,與前期造勢與努力也不無關系。先是有關雙十一砍價綜藝《所有女生的offer》開播,再是開設專門小課堂為消費者一點點梳理,才有了首次雙十一銷售額超過薇婭,彎道逆襲。
然而,對于李佳琦自身來說,雙十一對于全年營銷額的加成或許并沒有大眾所預想的大。雖然與薇婭同作為全品類主播,但是雙十一預售方面,美妝護膚品類仍為其銷售占比最高的商品,高達總銷售額的70%。
作為消耗品來說,一套護膚品用完周期大概在2月至3月,尤其是雙十一直播間優惠都是買一贈N,消費者一次購物已經預支至少未來半年以上的消耗量。這就使得,一次消費高峰后很難再塑造多個小高峰來維持自身銷售額與公司流水的平穩化。
或許這也是為什么,日常直播帶貨時,薇婭銷售額幾乎都比李佳琦直播間高,甚至8月份第三方數據統計時,雪梨一度代替李佳琦“老二”的地位。
對于平臺來說,李佳琦與薇婭的開門紅無疑為平臺在此次雙十一開端達成了造勢效果,迎來一波很好的聲量。
但從另一方面對于平臺來說,李佳琦與薇婭“雙寡頭格局”的形成,使得直播帶貨馬太效應愈演愈烈,使得平臺“去中心化”進程、扶持品牌與商家自播與腰尾部主播的效果并不明顯。商家自播沒有流量,明星帶貨影響力平平、腰部達人也無崛起之勢,可謂是一年多以來的計劃與投入猶如石沉大海,未來調整架構與走向將愈發困難。
對于品牌與商家來說,雙十一往往是品牌樹立自身形象與品牌度的快速路。比如曾經雙十一出現過的品牌神話,全棉時代、三只松鼠、完美日記、蕉下等等。
然而,隨著新晉流量池短視頻平臺開啟電商之路,加上直播帶貨使得價格常年低位化。使得現如今的雙十一,品牌想要突出重圍,就需要多平臺買流量、在低價位基礎上再降價、去大主播直播間混眼熟,最后無奈在價格戰與流量戰中賠本賺吆喝。
但是也都期待著在巨額營銷投入下借住大主播與平臺流量自身能重演花西子、完美日記等品牌的神話。
品牌與主播“拉鋸戰”,一場公域平臺上的私域流量對壘?
然而,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雖然從今年雙十一數據來看,頭部主播依舊有著很強的“改命”能力。比如,夸迪、搖滾動物園、優時顏,這些新品牌在今年李佳琦預售直播一小時內就突破了2020年預售的全天銷售額。
但是當主播與品牌不再為同一陣營時,反而會成為品牌方難以擺脫的一種桎梏,最后演變成一場品牌與主播在公域平臺上的私域流量對壘。
比如10月份陷入“熒光劑”風波的潤百顏與谷雨。源起于抖音美妝博主龍momo通過發布親測視頻懷疑“潤百顏潤養奶皮面膜”及“谷雨奶皮面膜”含有“熒光劑”。視頻一經發出,經過眾多美妝博主接棒與抖音發酵使得潤百顏與谷雨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雖然后來潤百顏與谷雨發布了權威機構的檢測報告自證清白,龍momo也刪除了相關視頻。但是前后兩者視頻傳播度、觀看量與點贊量的差距懸殊導致的信息流差,使得潤百顏與谷雨在雙十一這個節點上遺失了一大批潛在用戶與老用戶。這可謂是品牌與主播在公域平臺上私域流量對壘的失敗的經典案例。
此類案例還有如今與李佳琦割袍斷義的玉澤,作為上海的一個小眾國貨品牌,在2020年與李佳琦合作,直播日GMV占品牌總GMV約70%,長期在天貓同品類前三。然而,后因種種原因與李佳琦不再合作,轉戰薇婭直播間。
然而由于其深入人心的“李佳琦”標簽,與被網友質疑的“漲價”、“改成分”等事件。失去李佳琦后,也并沒有得到薇婭直播間粉絲的追捧,加上李佳琦帶動了與其功效度類似的薇諾娜等品牌,使得其銷售額大不如從前,陷入偷雞不成蝕把米的尷尬境地。
縱觀無論是潤百顏、谷雨還是玉澤,作為國貨品牌出圈,大都是因為前期大量營銷成本,通過營銷來獲取公域平臺流量與主播個人私域流量,進行轉化。
品牌往往會發覺與主播合作帶來的效益增長更可觀與平穩,陷入一種“賺快錢”思維。然而主播所帶來的用戶,來源于主播自身私域流量池,購買產品往往是因為主播的信任背書,而并非產品本身,所以說部分用戶對于品牌或者產品本來就粘性不足。
加上大多數品牌的前期發展中忽略了私域布局與私域流量累積,造成無法與用戶直接溝通產生信息流差、難以做到產品與品牌透明化,與進一步增加用戶復購率與信任度。當品牌與主播站到兩個陣營,就會形成在公域平臺上兩家私域累積之間的對壘,對戰靠粉絲為生的主播,往往品牌方大都陷入吃力不討好的境地。
所以說,對于品牌長期發展來說,“賺快錢”向來都不是長久之計,更重要的是自身品牌度的提升與私域流量的累積與布局,如何創造與消費者的直接聯系,進而免去中間環節,降低成本,尋求利益最大化。
互聯互通下,將加快商家建立“私域布局”?
不過,對于“私域經濟”來說,這種“創造與消費者的直接聯系”并不是一個全新概念,比如國外的DTC模式。
相較之于傳統的線下線上營銷模式,DTC優勢主要體現在更接近消費者,并且更關注消費行為的研究,更重視消費者生活形態的把握,使得營銷的潛在效果更有優勢,且由于消費者的體驗數據與消費反饋能夠形成及時的閉環反饋,使得消費品與消費服務環節均能夠形成持續正反饋,品牌能夠持續增強服務粘性。
這種私域經濟,剛好改變了各大平臺當下以中心化流量的分發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原有的平臺壁壘,為商家自身跑馬圈地。這種去中心化的流量形態,用行業常用的LTV/CAC(生命周期總價值/客戶獲取成本)公式來算的話,私域流量的LTV/CAC明顯優于公域流量。
尤其是在互聯互通的當下,互聯網曾經被建起來的各個平臺壁壘被打破,將會給商家私域經濟的發展帶來更豐富的渠道和流量;使得曾經單一平臺裂變的私域,逐漸走向多平臺群裂變,將更易商家聚攏用戶與累積私域流量池。
然而,對于這些本身著力于傳統行業的B端商家們,大多數企業自身IT化不高,難以在短時間內完成自己的轉型。這就使得可以為B端商家提供平臺搭建和私域流量精細化運營的電商SaaS服務平臺成了B端商家最好的選擇。
比如國內11月2日剛剛官宣將全面打通小紅書的有贊,商家通過與有贊對接無需開發便可快速接入小紅書,同時利用有贊工具營銷獲客,實現精細化運營。在互聯互通的當下,小紅書將變成商家私域流量池吸取流量的一根觸角。同時,還可以通過有贊鏈接快手、抖音、微信等平臺,進行流量吸取與轉化,最后形成自身的私域流量壁壘。
而且,這種“私域經濟”在國外也已經被印證,比如電商服務商、專注電商SaaS 的 Shopify。隨著其基于技術基底及服務方案的不斷完善,Shopify逐漸發展壯大,成為北美僅次于亞馬遜的第二大電商,并在今年Q2季度首次實現了商戶獨立站IP訪問總量超過亞馬遜。
所以說,對于在“中心化分發”平臺與直播帶貨“大頭化”傾斜的格局中很難獲取到可持續利潤的商家來說,私域布局不為一種對于“品牌可持續發展”更為有力的支撐。
若如商家能在SaaS服務商的協助下自主建立陣地,讓其他平臺均成為流量入口,由在線訂閱模式及背后的多端數據入口聚合,形成“商戶-用戶”直連經濟體系,成為新的潮流。那么,電商未來的格局與電商SaaS的未來都是同樣令人期待的。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