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交了2022年策略作業,抄不抄?
一邊海水一邊火焰。
作者/哥吉拉? 來源/格隆匯APP
數據支持/勾股大數據(www.gogudata.com)
今天,北交所開市,新股全線爆發,N同心更是一度大漲527%,N大地、N志晟、N靜賽等幾個也漲超2倍,其余新股基本上也都是翻倍,場面壯觀。
而主板這邊,鋰電池、光伏高景氣賽道股遭資金拋售,陽光電源、天齊鋰業、天賜材料等一批強勢股跌幅在5%以上。
?
可謂一邊海水一邊火焰。
?
當然,主板也不是一個勁地下跌,概念股則相對活躍,元宇宙繼續大漲,新國脈等多股漲停,芒果超媒漲約12%。
?
值得注意的是,成交額排名靠前的個股下跌尤為明顯,多為年初至今漲幅較大的熱門賽道股,上漲較好的多為熱門題材概念股。
不難理解,三季報剛發布完,11月到來年3月都是業績空窗期,而11月份就成了承上啟下典型“概念月”,概念題材迎來短炒機會。前有北交所概念橫空出世,現有元宇宙概念持續超預期。
此外,年底機構排名戰,或多或少在交易層面上影響高景氣賽道的節奏。一般來說,到了第四季度,特別是11、12月,就要提防公募基金保排名爭排名的調倉風險。此時,大多數公募基金的思路是減持手中當年漲幅比較大,但第二年看不太清的票,比如像去年的三七互娛、南極電商就是這一類。
表現在盤面上,熱門賽道高位震蕩,低位概念股橫行,讓不少投資者大為難受。
?
說完市場,還是來關心一下來年。
?
最近,不少主流券商都相繼出了2022年的市場策略,那么,我們來看看市場的鼓吹手券商們是怎么看待來年市場行情的。
?
雖不少投資者會覺得券商的市場展望,主線布局沒用。其實不然,券商作為市場的賣方機構,他們每年整理的布局主線,大多都是有邏輯有方向的,可以給我們一個很好的指引。
?
但是我們都知道,預測未來在市場是很難的,因此在圍觀2022策略會之前,不妨對2021年策略會做個復盤,看看各大券商預測對了什么,又預測錯了什么。
2021年,券商都猜對了嗎?
2020年是結構性行情的開端,機構資金在大票上持續抱團取暖,消費、科技、醫藥表現強勢,龍頭個股呈倍數增長。到了2021年依然是結構性行情,滬指橫盤震蕩,上半年機構抱團股從大票換成了小票,新能源和周期各領風騷。小票指數,像中證500、中證1000走出獨立行情,而上證50和滬深300等大票跌跌不休。
?
對于市場橫盤走勢和巨大的風格轉換,各家券商交的作業有沒有提到呢?我們來檢查一下。
?
從點數來看,各家券商中最樂觀的東北證券喊出4800點的滬指最高位,粵開證券預期也很樂觀,預計滬指沖上4300。這種樂觀的預測自然是沒有實現。
?
有樂觀派就有謹慎派。我們看到,招商證券、中金公司、中信建投和廣發證券相對謹慎一些,認為2021年是慢牛中的震蕩期,是A股的小年,預期回報率會顯著低于2020年和2019年,這種謹慎的預期在今年得到了驗證。
?
從投資賽道來看,今年大漲的新能源賽道被多家券商預判到了。如海通證券把科技類歸位投資第一梯隊,認為計算機、傳媒、新能源產業鏈空間巨大;國泰君安判斷重點在新能源和電子;中金公司看好景氣程度改善的先進制造等。
?
但是券商看好的消費和大金融今年表現不佳。東興證券建議把金融股作為底倉配置,重點關注銀行和保險。這個建議在2021年11月之前顯然不是個好建議,尤其是保險板塊,不僅殺估值,還開始殺邏輯。
?
不過總的來說,各家券商的研判還是基本兌現了,比如2021年預期回報顯著降低,科技板塊是行情主線等預判都得到了證實。
?
通過復盤,我們發現券商年度策略對投資者來說還是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2022年,券商都怎么看?
讀完多家公司的策略分析報告,看出有幾點共識:
?
1、經濟維持高增長壓力大,A股難有指數行情,以震蕩為主,局部結構性行情,流動性寬松會來。
?
中金公司對來年市場持中性偏積極看法,從市場主要矛盾變化當中,把握階段性和結構性的機遇。當政策穩增長力度加大,指數可能會迎來階段性機遇,年底到明年一季度可能是政策重要的觀察窗口期。
?
而中信證券將2022年A股運行分兩個階段:上半年跨周期政策推動經濟回歸疫情前常態,宏觀流動性合理充裕,A股整體向好,機會較多;下半年貨幣政策在內外約束下轉向穩健中性,以及高基數下非金融板塊盈利承壓,市場表現平淡。
?
光大證券認為2022年盈利增長將顯著下行,流動性的邊際寬松和政策的落地對于市場會形成一定支持,但恐怕難以對沖盈利下行的影響。預計 2022年指數將震蕩偏弱。節奏上市場可能會跟隨政策波動,預計將前高后低。考慮到政策可能會出現前置,四季度以及明年春節前后的市場躁動仍值得把握。
?
而一向偏謹慎的招商證券提出相反的節奏,認為2022年市場總體將呈現“前穩后升”的態勢,宏觀流動性逐漸轉向充裕,社融增速企穩回升帶動A股明年三季度迎來新一輪上行周期起點。2022年局部的結構性的投資機會仍然存在,但是幅度可能很難像過去三年一樣波瀾壯闊。
?
2、賽道方面,繼續看好高景氣的制造成長賽道。
?
中信證券建議關注高景氣板塊仍處于相對低位的品種,如半導體、鋰電和軍工。招商證券認為新能源基建、新信息革命仍將演繹出主線級別行情。中金公司建議投資者在未來3-6個月,關注高景氣、有競爭力的制造成長賽道,包括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新能源以及科技硬件半導體等。華安證券將“綠色+科技”列為2022年投資主線,包括清潔能源、低碳交通、新型電力系統、半導體制造環節。
?
3、除了高景氣賽道,也看好消費復蘇,藍籌有可能更優。
?
中信證券同樣看好大消費賽道,關注經過調整估值回歸合理區間或其下的長期優質賽道,如消費、醫藥和港股互聯網龍頭。光大證券判斷2022年市場整體風格將轉向偏穩健的板塊,消費行情重新回歸,可關注白酒、醫藥、航空、機場、酒店、家電、新能源汽車、食品等。中金公司建議關注中下游股價調整相對充分、中長期前景依然明朗的偏消費類的領域,如農林牧漁、醫藥、食品飲料、互聯網與娛樂、汽車及零部件、家電、輕工家居等。
?
其它有分歧方向上:
?
1、流動性釋放節奏不一樣。中金公司認為年底到明年一季度可能是政策重要的觀察窗口期,中信證券和光大證券認為上半年流動性會比較充裕,整體機會較多。而招商證券認為社融增速企穩回升帶動A股明年三季度迎來新一輪上行周期起點。
?
2、對周期板塊還是有分歧,但看空居多,看好的偏少。中信證券認為2022年原材料漲價和供應鏈壓力緩解,工業板塊上游向中游“讓利”;招商證券更直接認為資源品行業盈利將會進入負增長階段。
?
不過,大多券商傾向前高后低,預計在上半年流動性寬松會來,但貨幣政策的出臺往往是為了應對經濟下行的壓力,會階段寬松,但難有持續性或超預期,而寬松信號出來的時候,往往會有一波指數級行情。
?
2022年,要怎么賺錢?
一般來說,在股市中能賺兩種錢,第一種是企業盈利增長的錢,第二種是貨幣寬松整體估值得到抬升的錢。
?
目前來看,從目前已發布的主流券商年度策略來看,2022年盈利增長全A增速一般。賺企業盈利的錢是有的,但也不會太強勁,宏觀上還是要看經濟的發展情況,但經濟下行壓力在來年仍然很大,所以總體上不會太好,只能期待一些結構性機會。例如上游原材料價格回落、通脹回落,加上各類為居民“減負”措施的實施,中下游的預期會相對好,這也是為什么策略分析都看好中下游制造、消費的原因。
?
結合最近市場結構來看,買盤逐步在往中下游制造和消費端轉移,而上游傳統原材料相關板塊則繼續承壓。把賣方觀點結合當下市場行情來看,不難看出,賣上游,買下游,這很可能是未來一段時間整個市場的主流。
?
另一面,隨著美國收水步入實施階段,寬松的貨幣政策實際上已經結束,除去個別高成長板塊,估值的錢會越來越難賺,未來股價的上漲更多的是EPS。
?
所以,投資策略需要更多地關注基本面、關注企業內功、關注內生的增長動力。
?
現在,很難尋找到超級成長的板塊,雖然理論上新能源算是,但經過這么一年多的漲幅,估值基本都是打滿了未來5年、10年甚至更長時間,所以保守起見,有必要提防有可能出現的大回調。而今年遭遇水逆的大白馬,包括白酒、飲料、互聯網、家電,等等,估值看著也沒有特別地低。
?
不是說這兩個行業不會上漲,而是成長板塊想再度大幅上漲,動力不會很強勁,同樣的,大白馬板塊想重回巔峰,動力同樣不足。最有可能出現的走勢,是漲漲跌跌的橫盤整理。
?
所以,如果說特別押注某一個方向,單純想賺高成長的錢,又或者單純想賺大白馬反彈,都不是特別明智的做法,反而更應該在高成長和跌幅過大的白馬板塊之間來回倒,這樣賺錢可能更安穩一些。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