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億美元債違約?佳兆業不想學恒大 || 深度
?只是,當前的環境下,逆風翻盤已無可能,自救措施無外乎加快售樓、處置資產、債務展期。曾死里逃生的“不死鳥”佳兆業,又能走到何種境地?
作者/陳欣苗? 來源/無冕財經
掙扎了一段時間,看上去佳兆業還是要違約了。
12月8日,佳兆業(01638.HK)公告短暫停牌,待刊發有關公司的內幕消息。這或與12月7日到期的4億美元票據相關。據12月3日公告,該筆票據要約交換失敗,截至目前仍未兌付。
▲12月3日,佳兆業公告稱,有關發行在外2021年到期6.5%優先票據的交換要約及同意征求失效。圖片來自佳兆業公告。
恒大之后,因理財產品逾期兌付而引爆危機的知名房企,便是佳兆業。其通過錦恒財富布局的理財產品,本息總規模達127.88億元,由此掀開負債“隱秘的角落”。佳兆業同是美元債大戶,115.74億美元的規模僅次于恒大,而恒大不久前已宣布2.5億的美元債違約,徹底躺平了。
危機爆發后,佳兆業反應倒是迅速,與債權人斡旋、尋求資產出售,目前已出手了幾處資產。在這點上和恒大的“拖”字訣頗為不同,這或是這家房企二次遇險下的自覺。
只是,當前的環境下,逆風翻盤已無可能,自救措施無外乎加快售樓、處置資產、債務展期。曾死里逃生的“不死鳥”佳兆業,又能走到何種境地?
姿態絕不躺平
“理財產品逾期未兌付—投資人上門維權—管理層出面—公司出兌付方案”,佳兆業兌付困局的發展路徑,整體與恒大無異。
比如,恒大許家印就說,“我可以一無所有,但恒大財富的投資者不能一無所有”,宣稱理財產品會盡早全部兌付,“一分錢都不能少”。
這邊廂,佳兆業實控人郭英成則通過音頻連線維權現場,稱自己在醫院,希望投資人相信公司有能力和辦法還錢,請求給予時間。
態度總歸是誠懇的,投資人上門維權后,公司均給出了兌付方案。可在這一點上,恒大似乎開了不好的頭。
佳兆業的兌付方案,整體以產品到期時間為順序,采用分期兌付方式,陸續兌付本金及利息,以及延期利息。只是,照著這方案,兌付完也需兩年出頭了,即“到期當月兌付本息的10%,此后每三個月兌付10%”,這一點和恒大無異。
不過,恒大有實物資產兌付和以理財額度沖抵購房尾款的選項,佳兆業則沒有,相比之下增加了延期利息的支付,并向投資者公布了計劃出售的資產清單。
這一點上,佳兆業又顯得更有誠意。畢竟恒大的這兩個選項,執行起來困難重重,比如多地住建局就不同意實物兌付方案,用理財產品抵償房屋所有權,則購房資金無法進入監管賬戶,項目工程后續建設便缺乏保障。
對即將到期的美元債,佳兆業亦是緊鑼密鼓地與投資人斡旋。
花樣年違約后,境外市場基本喪失再融資功能。對美元債大戶佳兆業來說,一旦違約,信用將遭重擊,隨著而來的可能是更多債券提前到期,對佳兆業的再融資和日常經營亦會造成影響。
躺平的代價太大了,佳兆業亦不想,但事與愿違。
此前的11月25日,佳兆業就12月7日到期的4億美元債拋出交換要約方案,但最終未獲投資人認可。
據《經濟觀察報》消息,分歧在于方案本身。溝通中,投資人聯合體為佳兆業制定了一份全新的方案,為佳兆業提供20億美元融資,選項包括購買佳兆業旗下公司股權、購買新票據、注資舊改項目及為項目提供貸款等。但佳兆業心存疑慮,擔心優質資產可能會流失。
顯然,資產質量的優異,是佳兆業與債權人博弈的武器。據棱鏡援引債權人稱,公司資產質量非常好,所以才愿意拿出錢和時間,目的是協助盤活公司,恢復造血功能,“目前具有條件不躺平的就是佳兆業”。
只是,債務高山面前,時間可不等人。
債務非一日之功
佳兆業“高負債”的標簽,也不是一日兩日了。
7年前的那場債務危機,讓佳兆業飽受高負債困擾,高峰時凈負債率一度達到300%。自2017年重啟擴張以來,降負債一直是其重要命題,但與此同時,其依仗的舊改,也在加重其債務負擔。
對佳兆業來說,資金平衡術尤為關鍵。
通過項目層面的股權合作以及非核心資產的出售,2017年-2020年,其凈負債率從300%降至96.1%;剔除預收款后的資產負債率從83.7%降至70.1%,今年上半年這兩個指標分別降至93.7%、69.9%,實現三道紅線綠檔。
只是,盡管已歸綠檔,但這兩個指標仍處于踩線邊緣,稍有不慎便有可能再次觸線。
且一直以來,雖發得出債,但佳兆業的融資成本均在高位,處于8%-9%的平均水平,亦側面反應出市場的不喜。
今年上半年,佳兆業的融資就受限明顯,期內籌資活動現金流凈額首次出現負值,融資成本總額翻倍,且主要靠美元債融資,規模達13億美元,為2019-2020年全年的80%左右。
同期,其于一年內需要償還的債務為250.17億元。這當中,美元債便達16.55億美元(約合105.24億元)。巨大的償債壓力,為后續的危機埋下伏筆。
評級機構早已預警。
理財產品暴雷前的10月,穆迪、標普、惠譽接連下調佳兆業的評級。穆迪稱,在融資條件趨緊和大量債務到期的背景下,佳兆業的流動性預計將在未來6-12個月內受到削弱,其再融資風險也將增加。
應該說,在過往,佳兆業已將杠桿用到了極致。
暗藏的表外負債,更將其置于危險境地。最初的錦恒財富暴雷,僅掀開其債務冰山一角。
近年來,佳兆業的少數股東權益激增。今年上半年,佳兆業的少數股東權益占比達到54.72%,而同期少數股東損益僅占凈利潤30.87億元的3.2%。前者比例明顯高于后者,明股實債可能性較大。
此外,多數明股實債項目需母公司擔保,這也構成其隱匿負債。今年上半年,佳兆業為合、聯營公司提供擔保的金額為329.96億元,較2020年末增幅達20.99%。
披露的部分合營企業中,存在員工獨資企業擔任大股東、信托、基金等金融機構共同持股等表外負債痕跡,粉飾真實負債率。
于佳兆業而言,融資端不友好的情況下,銷售回款成為其償債的重要來源。但偏偏,受制于調控加碼、市場下行,其月度銷售額斷崖式下跌,過去的11月僅錄得10億元的銷售額,環比降幅達88%。
▲2021年11月單月,佳兆業集團錄得約人民幣10.06億元的合約銷售。圖片來自佳兆業公告。
不僅如此,監管力度的加碼使佳兆業的流動現金大規模凍結。加之機構評級的下調,再融資功能幾乎喪失。多重夾擊下,過往將杠桿拉到高點的佳兆業終被引爆。
盟友仍是關鍵?
而今身處困境的佳兆業,為數不多的好消息便是幾處資產的迅速出售了。
無冕財經據公開資料統計,目前,佳兆業已為4項資產找到買家,當中3處位于香港,涉及總交易價格超124億港元。
▲佳兆業出售的4項資產。圖片由無冕財經制作。
郭英成的好友、“玩具大王”蔡志明,以及鄭裕彤家族的新世界發展(00017.HK),均出現在買家席中。
蔡志明接手了佳兆業位于香港新界屯門青山灣的項目,交易對價約37.7億港元;新世界發展則聯合遠東發展(00035.HK),收購佳兆業香港啟德項目,交易對價79.48億港元。
蔡志明與郭英成同是潮汕人,在其危難之際多次相助。
比如7年前佳兆業的鎖盤危機中,蔡志明便接盤了佳兆業旗下的深圳航運集團,但危機過后,這一標的又回到了郭英成手中。此外,2017年,其又耗資5億元接下佳兆業4.23%的股份,完成佳兆業在香港復牌的必要條件之一“恢復公眾持股量”。
據此前“地產一條”援引知情人士稱,郭英成家族在香港如魚得水,得益于蔡志明的穿針引線。依靠其人脈關系,郭英成得以與鄭裕彤、楊受成、甚至李嘉誠等香港大佬合作,成功將佳兆業運作上市。
應該說,老友們伸出援手確實能起到部分作用,至少向外傳達了積極信號。不過,上述項目扣除各種融資成本及其他費用后,總回籠資金也僅有約18.5億港元,相比200億元規模的短債,仍是相形見絀。
前面已說過,佳兆業的籌碼仍在于手中的優質資產,這是其轉圜的余地。在這一點上,相比資產價值有限的恒大,倒是好了許多。
佳兆業11月4日公布的計劃出售的資產清單,涵蓋了深圳18個總貨值達818億元的項目,預計2022年3月處置完畢。而后又將處置項目數量增至25個,包含了10個深圳項目。
此外,佳兆業的多個上市平臺,似乎也在售賣的范疇中,包括佳兆業健康(0876.HK)、佳兆業美好(2168.HK)、佳兆業資本(0936.HK)等。
近期,郭英成的三個女兒接連辭任上市公司職位,她們均任職不久。
12月3日,郭曉欣分別辭任佳兆業資本執行董事、佳兆業健康執行董事及聯席總裁;郭灝麗辭任佳兆業健康執行董事。3天后,郭曉亭辭任佳兆業美好執行董事兼副主席一職。
“高管的頻繁變動背后往往伴隨著股權的更迭,佳兆業當前資金壓力不小,在一定程度上也會牽連旗下公司,這一現象的發生或有企業將面臨重組或收并購的信號。”諸葛找房數據研究中心分析師關榮雪分析稱。
佳兆業而今的處境,融資的閘口不會開放,銷售端的預期也不會很高。債務緊逼之下,盡快處置資產回籠資金著實關鍵,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游戲。
一個有趣的點是,前面提到的投資人聯合體為佳兆業提供20億美元融資的方案,據業內分析,實則暗藏“殺機”,趁著佳兆業兌付危機,試圖以劃算的價格拿下其高質量資產,更有覬覦控制權的嫌疑,也因此被郭老板否決。
7年前的那場危機中,佳兆業死里逃生,郭老板也牢握控制權,此番再遇險,等待佳兆業的又會是什么?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