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448億的KPI之后,電影賀歲檔還能再添一把火嗎?
從票房大盤的表現來看,中國電影行業恢復的勁頭十足,讓不少人重燃信心,根據燈塔數據專業版數據,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全國總票房只有203.14億,數據直接報廢,較2019年的641.49億直接減少68.3%。448億的票房,較2019年的巔峰641.49億,已經恢復了七成。但在看似穩定中向好的數據背后,卻藏著“隱憂”。
來源/互聯網那些事
到了2021年最后一個月,賀歲檔電影陸續上線,他們身上有著電影年度票房“業績”的最后沖刺任務。
截止到12月8號,國內電影大盤突破到了448億,這和2016年全年的454億差不多,在進口大片仍然上映困難的情況下,沖500億希望渺茫。
近年的中國電影市場命途多舛,疫情的反復使電影行業陷入低點,《長津湖》以57億票房超越《戰狼2》破了中國影史的票房紀錄,讓低迷的電影業看到了希望。
從票房大盤的表現來看,中國電影行業恢復的勁頭十足,讓不少人重燃信心,根據燈塔數據專業版數據,受到疫情影響,2020年全國總票房只有203.14億,數據直接報廢,較2019年的641.49億直接減少68.3%。
448億的票房,較2019年的巔峰641.49億,已經恢復了七成。但在看似穩定中向好的數據背后,卻藏著“隱憂”。
首先,票房代表的是電影市場蛋糕的大小,很顯然這個蛋糕現在就只有這么大,那供給端的情況怎么樣呢?
那就得看今年的上映片數,可以看到,2019年的影片數是611部,而2021年為649部,也就是說“蛋糕”(票房)小了,但要分蛋糕的“刀”(電影)多了。
其次,檔期的冷熱不均的現象在市場層面尤為凸顯,今年的冷檔期就特別冷,即使《長津湖》這樣破內地影史的記錄的爆款,也無法拯救11月創造了8年來票房最低的事實。
冷熱不均的現象又促不少電影定檔強檔期,場面極度內卷。
2022年1月31號到2月6號,短短6天的春節檔就定檔了14部影片,一天就有2.3部新片上映。
而反觀賀歲檔,也就是今年的11月26號到12月31號,36天內只有47部影片定檔,一天才1.13部新片。
就前幾年的票房情況來看,6天春節檔所創造的票房都比賀歲檔整個周期都要多。
燈塔數據甚至給出預測2021年賀歲檔的票房為33.84億,要知道2021年光是春節檔就創造了78.43億的票房。
雖然如今的賀歲檔還有《古董局中局》《穿過寒冬擁抱你》《反貪風暴5:最終章》等在上映前就吸引觀眾目光的電影存在,但可能賀歲檔加起來的票房還沒《唐人街探案3》的45.24億票房多。
更大投入的作品紛紛扎堆春節檔,賀歲檔雖看起來影片繁多,卻難掩落寞。
一、巔峰:0到10億票房的變遷
“賀歲檔”這一詞可以追溯到香港,1981年許氏兄弟的《摩登保鏢》在春節前上映,其實當初拍這部電影的時候,香港的影壇大佬就圖一樂,讓觀眾們可以開開心心過年。
誰能想到就這薅到了1776萬港幣,直接刷新票房紀錄,這也引來了眾多片方的模仿,香港就有了在年關前上映喜劇電影的傳統。
像《富貴逼人》《八星報喜》《家有喜事》這種,小時候逢年過節在地方電視臺上看到的電影都是那個時期的產物。
而在八九十年代的大陸,大陸的電影市場一片荒蕪,當時的電影院沒歸私人所有,在元旦或春節是要謝客關門的,放假去電影院看電影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
轉折發生在1995年,由嘉禾制片,成龍主演的《紅番區》向內地襲來,內地電影院也是頭一回在春節期間加了個班。
但讓電影院打工人萬萬沒想到的是,《紅番區》的內地票房達到3500萬,要知道1995年的票價最多只賣3塊錢。
這直接讓內地的第五代影人坐不住了,原來電影還能靠著節假日疊Buff,當時正處事業低谷期的馮小剛也想蹭一下節假日Buff,給自己轉轉運,他憑借著《好夢一日游》的劇本脫穎而出,得到了導演內地第一部賀歲片的機會。
這也就有了“馮式賀歲片”的開山之作——《甲方乙方》,這下好了,雖然地主家沒有余糧,但靠著Buff和400萬的制片成本,馮導斬獲3600萬票房,事業原地起飛,成為了開創內地賀歲檔的第一人。
馮小剛還曾底氣十足地說道:“很多人告訴我應該如何做,但是他們沒資格教我,賀歲片就是我開始拍的,所以我不需要別人告訴我怎么拍賀歲片?!?/span>
2002年,張藝謀武俠大片《英雄》,以3000萬美元的高成本博得2.5億人民幣的票房,占當年總票房的四分之一,讓中國電影人們驚掉了下巴。
《英雄》的出現也讓人意識到,中國電影市場有著無限的潛力,從此更多的資本涌了進來,中國電影正式進入大片時代。
2004年的《功夫》、2005年的《無極》、2006年的《滿城盡帶黃金甲》都是能成為國產片的票房冠軍,。
而2012年12月12日上映的《人再囧途之泰囧》,更是以4000萬的小投資博得了12.67億的票房,將中國電影帶入了10億元時代,同時也把賀歲檔的熱度推向了巔峰。
二、轉折:賀歲檔的峰谷輪回
其實中國早期內地影壇的“賀歲檔”涵蓋了12月初到元旦,很少電影會在春節定檔,那時候觀眾還沒有在春節看片的習慣,是一個冷清的檔期。
2010年世紀之作《阿凡達》橫空出世,在橫掃全球票房一個月后才在內地登陸,當時的賀歲檔被國產大片霸占著,《阿凡達》等海外片只能延期到春節檔。
但IMAX+3D的沖擊力吊足了觀眾們的胃口,當時全國僅有的11個IMX影廳一票難求。
2010年春節7天假期內,《阿凡達》共收獲1億的票房,成為檔期冠軍的同時也帶火了整個大盤。當年春節檔票房驟升至3.39億,同比增幅近120%,觀影人次也達到了歷史新高的855萬。
賀歲檔開辟了一個分支:“春節檔”,有不少院線從業人員紛紛回憶,從此以后春節到電影院看電影的人越來越多了。
2011年,在《功夫熊貓2》《變形金剛3》《加勒比海盜4》等一系列好萊塢續作的猛攻下,加之《最強囍事》《武林外傳》和《熊貓總動員》等多部影片匯聚在春節檔內,春節檔在7天之內豪取3.29億票房。
面對內憂外患,狹義賀歲檔的《金陵十三釵》《龍門飛甲》等電影后繼乏力,值得注意的是,小成本喜劇電影《失戀33天》卻在一眾大片下殺出重圍,取得3.56億票發,堪稱現象級表現。
從此“賀歲檔+大片”的電影敘事回潮為了“春節檔+喜劇”,2012年的小成本喜劇《泰囧》獨霸市場,成為首部票房過億的國產電影。
從此的一連五年,中國電影都被春節檔的喜劇牢牢抓住“票房密碼”,2013年的《西游降魔》,2014年寧浩的《心花路放》,2015年的出海鍍金的《捉妖記》,2016年周星馳的《美人魚》,從10億到30億票房,春節檔的喜劇電影迎來了它的高光時刻。
相比之下,年底的賀歲檔可謂跌到冰點。
當年12月,全月票房僅有41億,同比下降了2.4%,其中張藝謀執導的《長城》(11.75億)和成龍主演的《鐵道飛虎》(7億)等影片,都在這一年的賀歲檔遭遇了滑鐵盧,均未達到票房預期。
直到2017年的暑假,《戰狼2》成為了破局之作,在春節檔和賀歲檔,喜劇和大片,小成本和大制作的搖擺中殺出血路,票房沖破50億天花板,觀影人次超1.5億,創造了中國商業電影史上的最大票房奇跡。
當年的賀歲檔春節檔對比起來就略顯無聊。
《功夫瑜伽》《西游伏妖》《乘風破浪》《大鬧天竺》集體啞火,而2018年的又一部主旋律動作片《紅海行動》贏得了市場的青睞。
《紅海行動》憑借著自身扎實的硬實力,和良好的口碑下,從排片慘淡到到一路逆轉,以36.2億票房贏得當年的票房冠軍,要知道那時的《唐人街探案2》《捉妖記2》賣相其實不差。
接下來的2019年劇本相似,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動作科幻片《流浪地球》,又再次在喜劇片中殺出,無論你喜歡與否,愿不愿意承認,中國的觀眾不再是喜歡看明星,找樂子,湊熱鬧,而是真正真正的為電影的口碑和硬實力買單的一群人。
2021年暑期檔的《長津湖》又再次印證了這一定律,57億的票房直接給了“為檔期論”者一記響亮的耳光,無論是暑期檔、賀歲檔還是春節檔,無論是商業類型片、主旋律動作片還是溫情盡顯的小成本戲劇,在一次次締造票房神話的賀歲檔之外,我們的電影市場從未如此多元。
而中國觀眾也會用自己手中的電影票選擇出中國市場的新寵兒,那賀歲檔真的就從此暗淡了嘛?
紛爭:看似熱鬧其實平淡的賀歲檔
作為今年的最后一個檔期,賀歲檔的定檔實屬糾結,在賀歲檔節節敗退的環境下,小成本低口碑電影恐怕很難打出成績。
賀歲檔內部的小檔期分布并不算平均,其實大多數影片都扎堆在檔期后期(12月月底)上映,如12月24日有6部、12月31日則有6部,影片扎堆在這兩個時間節點也是因為有平安夜、圣誕節、跨年夜、元旦等幾個密集節日。
此番影片扎堆決定了賀歲檔的高潮在后期才會出現,而檔期前期依然相對空白,近來業內也有傳聞表示可能會有好萊塢影片定檔于此。
“兩頭緊,中間松”也意味著這個時間段的競爭會異常激烈,而在現行的市場生態下,如果影片品質不過硬,那么其在激烈的熱檔期角逐中會落得較為凄慘的下場。
《穿過寒冬擁抱你》和《平原上的火焰》PK的是圣誕檔。
中影、阿里合拍的《穿過寒冬擁抱你》,包含了疫情+黃渤、賈玲+朱一龍,話題度、期待值和人氣度都拉滿,應該有不俗的表現。
而貓眼和突然燃影業的《平原上的火焰》,導演是拍過《南方車站聚會》和《白日焰火》的刁亦男,文藝片的路子,搭配周冬雨和劉昊然的流量密碼,票房也不會太差。
有意思的是,周冬雨和劉昊然客串了《穿過寒冬擁抱你》。
跨年檔則有《反貪風暴5:最終章》《以年為單位的戀愛》《忠犬八公》《李茂換太子》《只要你過得比我好》
從制片方、話題度和卡司陣容來看,《反貪風暴5:最終章》《忠犬八公》《李茂換太子》相對贏面更大,港產警匪片、煽情寵物電影、開心麻花的喜劇,風格迥異卻目的相同。
另外,19年賀歲黑馬《誤殺》的系列新作《誤殺2》無疑將成為這個檔期最大的驚喜,目前唯一懸念是能否打破前作票房紀錄。
想看人數逼近70萬大關的高熱度系列港片終章《反貪風暴5》也有望再度刷新系列票房新高。
面對如此外部競爭態勢,作為賀歲檔的唯一喜劇《李茂換太子》的壓力很大。
去年的同一天上映的開心麻花的電影《溫暖的抱抱》,獲取了8.6億票房,但豆瓣評分只有5.3分。
今年,《李茂換太子》中包括馬麗“男人婆”、常遠“妻管嚴”這樣的套路式人設,還能打動多少觀眾,不得而知。
不僅如此,之前大部分開心麻花團隊的爛片作品都有沈騰的參演,不過在《李茂換太子》的演員名單中,并沒有沈騰的名字,畢竟沈騰去了“大票倉”春節檔,演《超能一家人》。
而馬麗在這一年時間里所推出的所有院線電影,票房都不太理想。
對于今年電影市場來說,賀歲檔是最后一棒,而對于賀歲檔自身來說,在發展中與特殊背景下的市場中如何實現自身潛能的激發,實質上落在檔期內影片肩上的又一次挑戰。
另外,從2018年的《海王》和《蜘蛛俠:平行宇宙》到2019年的《勇敢者游戲2》再到2020年的《神奇女俠1984》,好萊塢分賬片已經成為了賀歲檔不可失去的一部分。
雖然很難再取得類似《海王》20億+的高度,但是在賀歲檔前半段,進口片依然是大盤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目前賀歲檔內還沒有進口片落位的消息,但有幾部影片近來動作頻頻,因而不排除即將定檔于此的可能。
共同繁榮是電影市場最好的形態,且對于觀眾來說百花齊放也才是他們所樂見。
但在此之前片子本身的口碑和實力,才是贏得賀歲檔或超越賀歲檔而存在的根本注解。
話說回來,你會為哪一部電影買單呢?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