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付不夠,貸款來湊?“首付貸”廣告竟能登上百度App!
金融版魏則西還有多遠?
來源/讀懂數字科技
于很多網友而言,百度有兩個抹不去的標簽性人物,一個是李彥宏,另一個就是魏則西。
2012年,這位陜西學子以超600分的成績考入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這人生最好的年華,卻不幸罹患“滑膜肉瘤”晚期。
離世前,魏則西在知乎中發了一條帖子“你認為人性最大的「惡」是什么?”人生已然不幸的他,連“最后一滴血”都被人和著“饅頭”吃掉了。
魏則西事件已經過去5年,百度的廣告業務經歷整頓后儼然成為了業內標桿,但是這個標桿或許還需要再自我提升一下。
不久前,一則奇葩貸款廣告視頻登上百度App。視頻中,一個男子搖到了政策房,首付不夠,男子想了一個辦法:把現在的房產抵押出去,付首付。緊接著就是貸款平臺的硬廣信息:最高抵8成,利息最低3.6%,上限8000萬。
在中國按揭買房的一個常識是:辦理房貸前,名下不能有負債。也就是說,如果真的有用戶按照男子所述,將原來房產抵押,貸款付首付,那么等待他的將是:無法辦理房貸。
2017年11月,住建部、央行、銀監會三部門發布《關于規范購房融資和加強反洗錢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對購房融資劃出紅線,嚴禁違規提供“首付貸”等購房融資,其中包括:嚴禁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小額貸款公司違規提供“首付貸”等購房融資產品或服務。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和小額貸款公司不得以線上、線下或其他任何形式為購房提供首付融資或相關服務。
發布這條廣告的,正是小額貸款公司——農豐小額貸款。
此外,《通知》還指出:嚴禁個人綜合消費貸款等資金挪用于購房。銀行業金融機構要加強個人住房貸款業務的審貸管理,加大對首付資金來源和借款人收入證明真實性的審核力度。要嚴格對個人住房貸款和個人綜合消費貸款實行分類管理,強化對個人綜合消費貸款、經營性貸款、信用卡透支等業務的額度和資金流向管理,嚴格按照合同約定監控貸款用途,嚴禁資金挪用于購房。
這也是購房者在銀行辦理房屋按揭貸款時,銀行要查購房者負債的原因。
如果有人通過這則廣告辦理了貸款,小貸公司賺到了錢、百度賺到了錢,而用戶苦等的政策房最終無法購買,這是不是金融版的“魏則西”?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App上讓人大跌眼鏡的貸款廣告不只是“首付貸”這一項,還有大量的貸款廣告以“還清舊債”為名誘導用戶貸款還債,并配以“不看負債”、“憑手機號借款”、“不填資料”等明顯與事實不符的標題。
而以貸養貸,極易讓借款人債臺高筑。
就在魏則西離世前一個月,河南牧業經濟學院一名大二學生小鄭以“絕望一躍”結束了他年輕的生命,此時他負債近60萬元。
“賭徒都不值得同情”,小鄭在離世前最后一條帖子寫出了他的后悔與自責。
讓他邁入深淵的是他自己的賭性,但挖掘深淵的卻是各種誘導他“借新還舊”的貸款平臺和催收。常人無法想象,一個學生是如何在短期內積累巨額債務的?但答案很簡單,只要負債超越了自身的還款能力,走上“借新還舊”、以貸養貸的路,負債就會成為一個雪球,越滾越大。
2020年12月,銀保監會發布《關于警惕網絡平臺誘導過度借貸的風險提示》指出: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消費者應了解網絡平臺貸款、類信用卡透支及分期等借貸產品,知悉借貸息費價格、期限、還款方式等與自身權益密切相關的重要信息,警惕一些機構或平臺所謂“免息”“零利息”的片面宣傳。合理發揮借貸產品作用,樹立負責任的借貸意識,不要過度依賴借貸消費,更不要“以貸養貸”“多頭借貸”。
而在更早的2017年,《關于規范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指出:嚴格規范網絡小額貸款業務管理。暫停發放無特定場景依托、無指定用途的網絡小額貸款,逐步壓縮存量業務,限期完成整改。應采取有效措施防范借款人“以貸養貸”、“多頭借貸”等行為。
這些政策,誘導用戶借款還舊債的貸款平臺,難道不知道?作為平臺方的百度又是否知道?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廣告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公共場所的管理者或者電信業務經營者、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對其明知或者應知的利用其場所或者信息傳輸、發布平臺發送、發布違法廣告的,應當予以制止。
《廣告法》第六十四條指出:違反本法第四十五條規定,公共場所的管理者和電信業務經營者、互聯網信息服務提供者,明知或者應知廣告活動違法不予制止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收違法所得,違法所得五萬元以上的,并處違法所得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罰款,違法所得不足五萬元的,并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由有關部門依法停止相關業務。
或許,當前百度還有遇到金融版“魏則西”,希望百度防微杜漸,永遠不要遇到。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