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億小微商戶收款碼之爭,絕不止于收款
1億小微商戶收款碼之爭,絕不止于收款
央行發布的將于明年3月1日開始實施的《關于加強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管理的通知(銀發〔2021〕259號)》(以下簡稱《通知》),強調“個人收款碼不得用于經營性收款”、“條碼支付收款服務機構應當采取有效措施禁止個人靜態收款條碼被用于遠程非面對面收款”。這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討論。中金公司研報顯示,微信支付、支付寶等收單機構提供的“個人收款碼”覆蓋近1億個人經營者和小微商戶。
當前,國內線下條碼收款主要有三種,第一種即上文提到的個人收款碼,第二種為支付寶、微信支付等賬戶側機構提供的商戶收款碼,第三種則是由拉卡拉、銀聯商務等收單側機構提供的商戶收款碼。在個人收款碼使用受限的情況下釋放出的增量市場,必將引起賬戶側與收單側的爭奪。
短期來看,這場爭奪戰的重點在于費率和服務能力;從長遠看,更重要的則是為小微商戶的賦能能力。針對小微商戶“收款碼”的爭奪,還遠沒有到決勝時刻。
當下競爭焦點:看得見的費率,和被忽視的服務
在分析“收款碼”之爭時,許多討論焦點都集中在費率之上。對于許多薄利的小微商戶而言,資金成本的確是一個需要重點考量的事情。據了解,使用個人收款碼,交易費率為0,商戶只需在提現時支付0.1%的手續費;而使用商戶收款碼,雖然沒有提現手續費,但要承擔更高的交易費率。
具體來看,目前以微信支付、支付寶為代表的賬戶側收單機構,費率通常在0.6%左右;而收單側的費率普遍為0.35%。相較之下顯然收單側費率對商戶而言更為友好。
有支付業內人士曾表示,個人碼向商戶碼轉變的過程,或將引發一輪燒錢補貼大戰,不過這一觀點也有人質疑。今年5月,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中指出,依法查處為搶占市場份額惡意補貼、低價傾銷等行為。在反壟斷強監管常態化背景下,支付收單市場或恐難再掀起補貼風暴。
除了被媒體大眾廣泛關注的“費率”之外,影響商戶選擇的另一大被忽視的因素,則是傳統的線下服務能力。多位小微經營者與支付業內人士表示,支付機構的一線運維服務人員,往往可以在第一時間解決商戶在收款、經營的種種問題,甚至不少一線服務人員與小微經營者最終成為朋友。與僅有空中客服或依靠外包地推團隊的公司相比,擁有完整線下服務體系的支付機構,或將在市場競爭中擁有被忽視的優勢。
作為收單側頭部機構的拉卡拉在公告中就將自身覆蓋全國的服務能力作為重要競爭優勢之一。拉卡拉表示,在全國各省、市以及主要的二級城市均設置了分支機構,形成了強大的推廣服務網絡,并形成了為中小微商戶提供科技服務的強大能力。
長期競爭聚焦:為小微商戶賦能者得天下
短期看受政策影響,或將引發支付市場格局變動,但長期來看,支付機構以支付為切入,為小微商戶數字化經營賦能的發展主旋律從未改變。
博通分析預計至2024年,商戶企業服務收入將占支付機構總收入的30%以上。結合目前支付行業規模及支付機構收入比例,預計未來企業服務市場規模可達6858億元。支付產業企業數字化服務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支付機構為小微商戶數字化賦能,不能只是提供數字化工具,而是要切實幫助到小微商戶降本增效。”某支付機構內部人士表示。在這一方面,支付頭部機構拉卡拉的布局很有參考意義。公開資料顯示,拉卡拉打造了供應鏈SaaS平臺——“拉卡拉云超市平臺”。該平臺旨在通過數字化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供應鏈,從整體產業鏈角度賦能,使得上下游企業都能夠從中獲益。
與傳統SaaS產品相比,拉卡拉的“云超市平臺”顯然從進貨、物流、店鋪經營等更多維度推動變革,降低小微商戶的經營成本,改變傳統小店的經營模式。數據顯示拉卡拉的這一嘗試已初見效果。自今年初啟動后的三個月時間里,拉卡拉云超市平臺就入駐經銷商超500家,接入零售門店超4萬家,采購總金額突破3億元,復購率達到55%。
為小微商戶數字化賦能的賽道才剛剛開啟,成長空間遠未見頂,支付機構面臨的挑戰也遠不止如此。從長期來看,單純圍繞“收款”的競爭只是局部和周期性的,支付機構圍繞商戶服務能力的升級與競爭更值得關注。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