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星紛紛舉家搬遷內地!浪潮背后,做決定的時候到了
香港可能需要一個“東方之珠哥哥”
文 /胡也遠?周大錘? 來源/金角財經(F-Jinjiao)
不少的香港明星,放棄了堅持。
?
如果你這段時間有在追綜藝,一定會發現各種節目里越來越多香港明星。
?
《乘風破浪的姐姐》、《披荊斬棘的哥哥》、《大灣仔的夜》等節目中,來自香港的明星拉了一波回憶潮。
?
港星北上,被看作是香港娛樂產業沒落的標志之一。但事實上,從上世紀末港娛輝煌顯露消散跡象,到現在的二十多年里,曾經也出現過香港藝人扎堆北上的景象。
?
但這次不一樣的是,港星開始把家都搬到了內地。
?
如果說過去港星來內地僅僅只是為撈金,現在他們似乎要把自己從香港連根拔起,把生活也轉移到內地。
?
在這背后,是香港影視娛樂,和香港影視藝人們,一道清晰的分水嶺。
紛紛去內地買房定居
今年4月,香港明星楊千嬅被爆料移居上海。媒體在分析原因時,都提到了疫情。
?
楊千嬅2019年的跨年演唱會,拖到2020年也沒開成,現在拖到2021年了也不大可能開唱。
?
香港的工作減少同時,來自內地的工作機會卻在增多。最近,楊千嬅在內地上了多檔綜藝節目,露臉頗多。
?
居住在香港的楊千嬅,在內地和香港兩邊跑都需要隔離,并不方便。又不愿與家人分開的她,因此干脆把家暫時搬到了上海。不過,她表示自己只是暫住,工作結束后會回到香港。
?
這很像多年前曾上演過的港星北上潮。
?
2003年,當時的“無線一哥”羅嘉良轉戰內地拍戲,先后拍了《昭君出塞》、《大航海》、《狼煙》等作品,在內地,他的片酬也很可觀,每集約有12萬元。5年后,他回巢TVB。
?
在那之后的幾年,不少曾經北上的港星都選擇回巢。2014年,佘詩曼出席TVB年度推介會,表示將重回TVB的懷抱。
?
曾經同為TVB旗下藝人的林峰、鄭嘉穎也表示,即將回TVB拍劇。
?
自上世紀末以來,香港內地影視業的合作就已經趨于頻繁,香港明星頻頻在內地影視作品中露臉。但這些明星拍完電影之后,大多數還是要回到香港,因為他們的工作和生活重心都在香港。
?
對他們來說,來內地更像是出差工作,如同候鳥,南來北往。
?
但現在,候鳥不再穿越南北,而是直接把家搬到內地。
?
楊千嬅的朋友,香港藝人陳小春和應采兒就走得更決絕。全家已經在去年移居上海,兒子Jasper也轉到上海的國際學校。他們的朋友,香港藝人楊千嬅也在今年4月遷居上海,9歲的兒子Torres也已經在上海入學,和陳小春的兒子成了校友。
?
另一個香港明星張柏芝則是在北京和上海都買了房子,把兩個兒子都接到內地生活。
?
還有更多的香港明星正在移居內地的路上。
香港女子歌唱組合Twins,在成立 20周年時,《魯豫有約一日行》對其訪談,其間二人表示她們目前的計劃是,未來的大多數時間都在上海,因此打算移居上海。
?
因為上海有限購政策,規定外國籍或港澳臺同胞提供滿一年的勞務合同并提供社保證明,可購買一套住宅房。現在,Twins蔡卓妍、鐘欣潼(阿嬌)二人已經在繳社保計劃買房了。
?
而在大灣區,更是有一堆香港明星定居。
?
TVB三屆視帝黎耀祥,把香港的房子賣了,在中山買了住宅,和他一樣定居中山的還有吳啟華。
?
在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中塑造石榴姐一角的苑瓊丹,和曾在《笑傲江湖》中塑造最經典令狐沖的呂頌賢,則選擇定居在佛山。
?
他們中的許多人,似乎已經對香港沒什么留戀。
?
黎耀祥移居內地以后,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工作,而是帶著妻子游山玩水,去了杭州西湖游船上泡龍井,又去了西安旅游第一次體驗高鐵,就是不回香港。
?
港星為何放棄大本營香港、移居內地闖天下?
?
疫情恐怕只能解釋一部分原因。
?
到了做決定的時候
?
1982年1月21日,電影《少林寺》在中國香港公映。這部電影在全國拿下超過1億的票房成績,主演李連杰紅遍大江南北。
?
但李連杰紅了之后沒多久,就簽約了香港的影視公司,轉戰香港市場。
?
因為他在1985年接拍香港導演劉家良執導的《南北少林》時,發現內地演員和香港演員之間的不平等待遇,香港演員一個龍套每天得伙食費都有50塊錢,而作為主演的李連杰一天只有3塊——他不是香港演員。
?
彼時的香港演藝圈是整個亞洲的中心。
?
1985年,香港電影前十名的票房總計超過2.1億元,當年,全港總票房高達6億。
?
1991年,香港電影市場票房首次超過了10億。
?
1992年更是香港電影的黃金巔峰期。當年港產片本地收入達到了史上最高值的12.4億港元。港產片海外收入也達到了巔峰值,18.6億港元。
?
幾百萬人口的彈丸之地,創造了一年30多億港幣的電影收入。
?
在香港演藝圈,比在內地拍戲更掙錢。于是,早先的李連杰、鞏俐,后來的吳京、吳樾等演員,都曾南下做港漂。
?
但現在,資源的優勢對比轉換了過來。華語電影和電視產業的輝煌逐漸從香港轉移到內地。
?
2010年,全國城市電影票房收入101億元,越過百億大關。由此開始,內地市場的票房一路走高。
?
2015年,中國電影票房達到440.69億元;
?
2018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609.76億元;
疫情之前,2019年12月31日的數據顯示,當年全國電影總票房642. 66 億元,同比增長5.4%。
?
這些年來港星紛紛北上拍片,正是基于這一背景。
?
2020年3月,舒淇在她的社交網站上寫下一段話,可以看作這種不景氣的縮影:
?
“唔係講笑,香港電影工作人員可能係受疫情打擊最嚴重嘅行業,完全冇工開。嘅分分鐘高達90%。好多幕后人(特別係助理崗位)已經被逼(迫)轉行……”
?
留在香港,對于娛樂產業從業者來說,最直觀的困難就是無工可做。一片凋敝之下,只有4000多名員工的TVB,宣布裁掉800-1000人,而看似活在娛樂圈頂部的明星們,有足夠影響力的涌入大陸,沒影響力的,只能改行。
?
比如香港主持人、演員林盛斌,就曾經公開訴苦,稱往年春節等節日前后都能找到大量司儀工作,但疫情之下商演、活動取消,使得他收入銳減,一家六口生計都成問題。
?
相關的新聞比比皆是,香港昔日知名男星敖嘉改行送外賣、伍偉樂做大巴車司機,36歲的女星楊淇成為保安...
?
而在香港娛樂圈快速萎縮的同時,大陸的文娛產業快速復蘇,增速還在不斷提高。
?
普華永道《2021至2025年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展望》中國摘要顯示,預計2021年中國娛樂及媒體行業總收入約為3,586億美元,至2025年收入將達約4,368億美元。
?
未來五年,中國文娛產業的復合年增長率為5.1%,高于全球的4.6%。
?
北上的香港演員尋求的是工作的機會,這些工作機會,在如今的香港少之又少,可在大陸,卻遍地都是。
與此同時,香港及其娛樂產業的現實,已經讓這些港星明白和接受——這里已經沒有未來。而內地影視業的快速發展,更讓他們知道,想要賺錢,想要獲得機會,就要放棄以前常有的堅持與身段。
以前,他們可不會在鏡頭前,用不咸不淡的港普大聲歡呼“快來關注我們大灣區哥哥。”然而,在疫情大封關的背景下,進入大陸,意味著長久地與家人隔兩地。這些港星們,需要決定——要不待在香港,要不舉家搬遷,前往內地。?
最后的淪陷
?
留在香港,卻未必有他們的容身之所。
當前,曾經讓香港影視業引以為傲的電影電視工業體系,也在逐步轉移至內地。
2003年,謝霆鋒在香港創建了后期制作公司Post Production Office Limited ,也被稱為“PO朝霆”公司,主要為電影、MV、廣告及網絡游戲做后期制作,這是當時全中國唯一全數碼作業的后期制作公司。
?
2012年6月,謝霆鋒投資的制作公司“PO朝霆”就進入了北京,2014年,又在上海開設分公司,成為大中華地區第一家跨兩地的后期制作公司。
?
而與影視產業相關的投資,以及影視播出平臺方面,香港與內地的差距同樣越來越大。
截至2021年9月,全國銀幕數量已經突破8萬塊,內地銀幕總數連續六年保持世界第一。
?
而在電視和網絡方面,內地的中央電視臺、湖南衛視、浙江衛視、江蘇衛視等平臺,以及騰訊、優酷、愛奇藝等視頻平臺,構成了從電視到網絡的播出平臺體系。
?
電視劇投資層面,《2019年中國劇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從2015年到2018年電視劇市場總投資規模不斷攀升,分別為187億元、191億元、208億元和232億元。
?
換句話說,影視娛樂產業的整體鏈條,從投資到制作到播出,都已經在內地,由不得他們不來。
?
事實上,香港娛樂產業的沒落早在輝煌之時就已開始。
?
1997年,卡梅隆的鴻篇巨制《泰坦尼克號》在香港上映,拿下1.28億港元票房。
?
幾年的2003年,“港片本土票房王”周星馳的電影《功夫》票房,也僅有6127萬港幣,6年前的《泰坦尼克號》比之多了近一倍。而此前一年,香港電影票房冠軍《無間道》的票房僅有5500萬。
近些年與香港影壇有關的電影,除了2016年的《美人魚》、2018年的《紅海行動》,再難找出更多的話題性作品。而且,嚴格來說這兩部影片還算是合拍片,而不是純正港片。
?
隨著內地新人演員的層出不窮和香港藝人的走下“神壇”,香港演員已不是一部劇在選角時的首選了。香港導演曾國祥指導的《七月與安生》、《少年的你》主要演員皆為內地演員。
?
連周潤發都語出驚人:“我想轉行了,可以當運動員,然后考教練執照指導大家登山。”
?
另一方面,香港電視產業的崩潰更是病來如山倒。
?
除了2014年的《使徒行者》,近幾年已很難再找出其他能夠引起全國討論風潮的作品了。
?
2016年4月1日,香港第一家電視臺“亞洲電視”更是不敵長期虧損,宣告停播。
?
亞視前身可以追溯到1957年5月29日開業的麗的映聲,1973年更名麗的電視,1982年9月24日改名“亞洲電視”,它曾是全球首家華語電視臺。
?
較為人熟知的電視劇包括《縱橫四海》、《天蠶變》等,捧紅不少影視紅人,如張國榮、翁虹、關之琳等。
?
2014年起,因多次欠薪糾紛,不斷傳出破產傳聞。到停播時,亞視身上還背負21億港元債務。
?
亞視的沒落只是香港影視娛樂產業沒落的縮影。
?
在亞視停播后不久,香港僅剩的唯一一家免費電視臺無線電視(TVB)發布的中期業績報告顯示,2016年上半年凈利潤暴跌超過七成,經營利潤下跌三成。
?
到2019年12月16日,TVB又宣布業務重組,裁減約350名員工。
?
此后,TVB頹勢一直持續。2020年3月25日, TVB公布的2019年財報顯示,收入同比減少18%至36.49億元港元,凈利潤連續兩年虧損,同比擴大48%至2.95億元港幣。
從電影、到電視的全軍覆沒,讓香港演藝界人士的生存空間不斷收縮。
對于香港明星來說,留在香港不是賺得少的問題,而是吃不上飯的問題。是留下來等死,還是換個地方尋找活路,這筆帳不難算。
和經濟一同下行
回顧香港和內地影視娛樂業的發展,今日種種,本就是定局。
?
香港影視娛樂業最紅火的80年代到90年代,香港經濟也飛速發展,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
1980年,香港GDP約為1436億港元,到1990年,香港GDP增長到5992億港元。期間有多個年份取得了20%以上的GDP增速。
?
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香港的GDP一度接近內地的1/4,人均GDP更是達到內地的50倍。
?
1994年,香港GDP首次突破萬億港元,達到10496億港元之多,此后便在萬億GDP級別繼續穩步增長。
?
1997年回歸這一年,香港的GDP總量已經達到1770億美元,比北上廣深和重慶加在一起的GDP還要多。
?
而近20年來,內地的經濟發展則更為耀眼。
?
2010年,中港電影票房躍居百億,這一年,中國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GDP總量高達40萬億。
?
十年后的2020年,中國電影票房正式超越北美,登頂全球第一。這一年,中國是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經濟總量突破百萬億大關。
?
影視和娛樂業的繁榮背后的支柱,都是經濟的繁榮,以及市場容量的擴張。
?
最新的數據顯示,目前香港人口約為742萬人,僅為上海人口的1/3 。
?
人口和經濟總量的不足,使當代娛樂圈的工業化生產模式,在香港難以落地——以大陸熱火朝天的飯圈經濟為例,靠流量堆起來的小花、哥哥們,隨便哪一個的微博粉絲數,都遠超香港的總人口。
?
香港明星可以來大陸搞大灣區哥哥,通過拗人設、拉粉絲的方式,用流量積累變現,但同樣的套路,如果只局限在香港一地,其商業價值明顯無法得到發揮。
——比如說,大灣區哥哥們,如果叫作“東方之珠哥哥”,怕也無人問津。
大灣區哥哥中的陳小春,微博粉絲數超過1319萬,比香港的總人口還多出接近1倍。
?
僅僅局限在香港市場的話,陳小春的商業價值和收入都將大打折扣。
?
網絡上曾流傳一份TVB藝人價格表,列舉了多位TVB藝人拍戲的報價:鄧萃雯每集8萬,郭晉安、鄭嘉穎7萬,佘詩曼6.5萬,林峰5萬,郭羨妮4.5萬……
?
但這些人在內地拍戲的報酬,則比在香港工作多出數倍。
?
曾有業內人士透露,佘詩曼參演《鬢邊不是海棠紅》時,片酬是15萬/集,是她在TVB的兩倍多。在限薪令出臺之前,林峰、鄭嘉穎的片酬是40萬、50萬一集。TVB藝人馬國明則曾在節目里自曝,在內地拍一個月的戲,是在TVB半年的收入。
見識了內地收入之高的TVB明星,回到香港后還能拿著低薪酬甘之如飴嗎?
?
對于TVB的劇集來說,一集的制作成本一般是100萬左右,差一點的是60萬-80萬。而演員片酬大概是30%左右,也就是30萬,一集要出現這么多的演員,主演、配角、群演,一起分這30萬。可想而知,TVB藝人的收入有多低。
?
而回巢的藝人往往會要求漲價。2020年,香港TVB藝人鐘嘉欣離開TVB后又回巢拍戲,擔任主演,TVB給她開出了300萬高價的片酬,算下來的每集片酬是10萬。
?
藝人片酬的上漲對于TVB來說,也意味著成本的上漲。?
但TVB在2020年的利潤,是凈虧2.81億港元,并且已經連續虧損三年。這樣價格的鐘嘉欣,它能容得下幾個?
?
只有一個。
現實是,香港已經養不起大明星了。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