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聯交易存疑,募集項目遭大改,艾迪藥業迎核心研發人員辭職
股票代碼含多個吉利數字,艾迪藥業(688488)卻始終難以令投資者如意。
來源/花朵財經
上市至今,公司那跌跌不休的股價,可以說傷透了公司上萬戶股東的心。截至12月27日,公司股價報15.01元/股,距離上市最高價45.21元/股,儼然已無法同日而語。
落此下場,說到底還是得歸功于公司那停滯不前的業績。
除此之外,研發項目屢屢不及預期甚至被變更,以及技術總監、核心技術人員紛紛離職出走,加上還有關聯交易問題待解,艾迪藥業的問題算下來好像還真不少。
又見變更募集項目
科創板上市一年多,變更募投項目似乎已成艾迪藥業的常態。
12月24日晚,艾迪藥業發布了關于變更部分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公告,擬將募集資金投資項目“ACC006肺鱗癌化療聯用Ⅱ期臨床項目”變更為“整合酶抑制劑藥物研發及其臨床研究項目”,新項目擬研究開發新一代抗HIV病毒整合酶抑制劑。
對于這樣一番騷操作,公司表示,主要是由于目前抗腫瘤創新藥物研發領域醫療資源較為緊缺,競爭成本明顯提高,公司基于戰略發展規劃布局調整,將研發重點聚焦于抗HIV病毒、抗炎及腦卒中領域,已放緩抗腫瘤領域項目的研究進度。
然而記者發現,原項目是公司擬于2021年完成研究的項目,但原項目研發進展截至公告日仍在開展Ⅱ期臨床試驗。如此說來,這是否意味著變更募投項目是由于研發進度不及預期所致?
多個臨床研究進度未及預期
其實在該項目之前,艾迪藥業已經對其抗腫瘤項目進行了多次變更,而這其中多存在著研發進度不及預期的跡象。
根據艾迪藥業招股書顯示,公司研發方向主要為抗病毒、抗炎和抗腫瘤,部分首發募集資金擬用于6項研發管線,其中4項為抗腫瘤項目。
但在今年8月27日,公司便將3項抗腫瘤相關募投項目進行了變更。其中ACC006 BCC II 期臨床項目、ACC006 PD-1聯用II期臨床項目、ACC010 I/II 期臨床項目部分未使用募集資金,分別被用于新項目“艾邦德?III 期臨床及上市后研究項目、烏司他丁新適應癥研究項目。
公司表示,這是由于目前抗腫瘤創新藥物研發領域同質化較為嚴重,公司基于戰略發展規劃布局調整所致。
但記者發現,原項目ACC006 BCC II 期臨床研究項目及ACC006 PD-1 聯用 II 期臨床研究項目,目前處于暫停狀態;此外原項目ACC010 I/II 期臨床研究項目原計劃于2021年內完成II 期臨床研究,臨床研究進度也未及預期,目前尚處于I期臨床試驗中。
如此看來,募集項目被一一更改,跟研發進度不及預期似乎大有關聯。但艾迪藥業卻把變更具體原因推給了市場競爭,著實令人有些不解。那么如果下次抗HIV 病毒、抗炎或者腦卒中的領域研發進度又不及預期,艾迪藥業又該把責任推給誰?
12月24日晚,艾迪藥業同步公布了關于公司核心技術人員離職的公告。公司技術總監、核心技術人員李文全、胡雄林已分別于近日申請辭去公司技術總監、核心技術人員職務,并已辦理離職手續。
眼見這一幕,好像有種研發項目不及預期,領頭人物被老板炒魷魚的感覺。
但值得注意的是,胡雄林曾參與公司艾滋病藥物艾邦德的研究并發揮重要作用。截至今年三季度末,艾邦德是艾迪藥業唯一獲批上市的抗艾滋病藥物。對此,上交所要求艾迪藥業補充說明胡雄林等離職對公司艾滋病管線持續研發能力的影響。
關聯交易問題存疑
據了解,艾迪藥業成立于2009年,現有銷售產品包括人源蛋白原料、藥品和HIV 診斷設備及試劑。主要產品包括烏司他丁、尤瑞克林、尿激酶等人源蛋白產品。
但成立超過10年,艾迪藥業經營規模仍較小,甚至營收規模一直保持著徘徊不前的態勢。2016-2020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2.58億元、1.36億元、2.77億元、3.45億元和2.89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423.69萬元、-3798.65萬元、861.79萬元、3364.89萬元和3977.18萬元。
面對公司較弱的盈利水平,一個更為嚴重的問題是,公司研發費用資本化處理的比例在不斷提高,此舉或存美化公司利潤數據的嫌疑。截至2021年6月底,公司研發投入合計為3799.93萬元,研發投入資本化的比重高達49.31%,增加了3.94個百分點。
除此之外,艾迪藥業的關聯交易問題也十分引人注目。
截至2020年底,公司人源蛋白粗品實現營業收入2.08億元,占總營收比高達71.83%。然而,同期公司人源蛋白業務收入的 87.34%來自天普生化。由此不難看出,艾迪藥業存在過度依賴單一客戶的特征。
值得注意的是,天普生化還曾是艾迪藥業實控人傅和亮創建成立的公司,2010年才將股權轉讓。此外,公司與天普生化還共同投資寶天生物,2018年以前與寶天生物存在關聯交易??梢?,公司與天普生化關系匪淺,那么這其中是否存在潛在的利益關系?
記者注意到,自2018年開始,艾迪藥業應收賬款呈現出快速增長態勢。2017-2020年,公司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分別為5630.82萬元、1.50億元、1.62億元和1.23億元。
公司表示,這是因為天普生化2018年開始,內部進一步加強了供應鏈管理,在與公司充分協商的基礎上,進一步明確了相關采購回款期限;另一方面,公司考慮到天普生化擁有注射用烏司他丁獨家品種,在雙方明確了年度采購金額、采購單價基礎上,基于客戶優質性,同意適當延長回款期限。
然而從關聯交易存疑,到關聯交易客戶收入陸續轉化為應收賬款,這合理嗎?如今看著上市后公司那跌跌不休的股價,資本市場是否已經給出答案了呢?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