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巨虧超500億!滴滴公布上市后首份財報 市值蒸發超4000億元
財報顯示,滴滴今年第二季度凈虧損為242.71億元,去年同期為盈利7000萬元;第三季度凈虧損為303.75億元,去年同期為盈利6.65億元。
來源/黑池財經
一直處于監管風暴中的滴滴,終于公布了上市后的首份財報。
12月30日一大早,滴滴就披露了今年第二季度、第三季度未經審計的業績財報,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滴滴的總收入為482.12億元(人民幣,下同),今年三季度,總收入環比下降11.48%至426.75億元。
?
凈利潤方面,滴滴今年第二季度凈虧損為242.71億元,去年同期為盈利7000萬元;第三季度凈虧損為303.75億元,去年同期為盈利6.65億元。
?
?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只算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這半年時間,滴滴虧損達到了驚人的546.46億元,對比來看,2020年全年滴滴的凈虧損也不過才106.8億人民幣,這已經超過了2020年全年凈虧損的5倍。
?
那么,滴滴到底是如何虧的呢?
?
三大業務要么盈利轉虧損 要么虧損加劇
具體來看,滴滴當前收入由三部分構成,中國出行業務(中國網約車、出租車、代駕和順風車等業務)、國際業務(國際出行和外賣等業務)以及其他業務(共享單車和電單車、車服、貨運、自動駕駛和金融服務等業務)。
?
而過去兩個季度,這三大業務要么是盈利的轉為虧損,要么是虧損加劇,其中,作為滴滴的最大的收入來源的中國出行業務第二季度實現收益17億元,而到了三季度,滴滴中國出行業務由盈轉虧,錄得0.29億元虧損,在滴滴總收入的占比也從93%左右下降了至91%附近。
?
國際業務和其他業務同樣如此,第二季度,國際業務虧損12億元,其他業務虧損28億元,到了第三季度,這兩項業務的虧損規模均進一步放大,國際業務虧損18億元,其他業務虧損57億元。
?
?
在非通用用會計準則口徑下,2021年第二季度,滴滴經調整息稅攤銷前利潤(EBITA)為虧損23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實現收益2億元人民幣;滴滴2021年第三季度調整息稅攤銷前利潤為虧損75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為虧損0.17億元人民幣。
?
對此,滴滴稱第三季度巨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受對橙心投資的公允價值變動影響,其在第三季度確認了208億元凈投資虧損,因此,滴滴2021年第三季度歸屬于普通股股東的凈虧損為306億元。
?
市值蒸發超4000億元 阿里CEO張勇辭任董事
不僅是收入和利潤大幅度下滑,拿網約車平臺核心的交易量和單量來說,滴滴明顯受到了監管的影響。
?
從核心平臺總交易額(GTV)來看,2021年第二季度,滴滴核心平臺總交易額為733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國出行業務的總交易額為646億元人民幣,到了第三季度,這兩大數據出現明顯下滑,滴滴核心平臺總交易額環比下降6.28%至687億元人民幣,中國出行業務的總交易額也環比下降9.60%至584億元人民幣。
?
另外,就單量規模來看,2021年第二季度,滴滴核心平臺總單量規模為30.04億單,其中,中國出行的總單量規模為25.7億單,到了第三季度,這兩大數據分別下降至28.55億單和23.56億單。
?
這些數據都表明,從三季度開始的監管和下架對滴滴的增長產生了影響,而除了財報之外,滴滴披露了最新的退市進程以及董事會人員變動。
?
此前12月3日,滴滴宣布董事會支持公司從紐交所退市,已批準公司進行相關工作,董事會也授權公司啟動在港交所主板上市的準備工作,目前滴滴正在執行上述計劃,并將適時向投資者更新。
?
二級市場上,滴滴的股價上市即巔峰,自6月30日上市首日創造18.01美元/股的新高后,一路回調至今,截至12月29日美股收盤,滴滴的股價創歷史新低,暫報4.94美元/股,跌幅已超72%,市值蒸發超630億美元(約為人民幣4012元)。
?
同時,滴滴還宣布阿里巴巴董事會主席兼CEO張勇辭任滴滴董事會董事,阿里巴巴高級法務總監、阿里本地生活服務公司總法律顧問張毅被任命為滴滴董事會董事。
?
網約車市場“硝煙再起”
值得一提的是,此時在美股啟動退市程序的滴滴或將面臨又一輪網約車硝煙彌漫的戰爭。
?
在資本的驅動下,包括如祺出行、曹操出行、T3 出行等在內的出行類企業已經出現了多筆重磅投資,其中,如祺出行獲得規模約為10億元的融資;曹操出行在9月6日宣布完成了38億元的B輪融資;背靠強大資本的T3出行在10月26日宣布完成A輪融資,金額高達77億人民幣,這是自2018年以來,網約車企業獲得的國內最大額度單筆融資。
?
與此同時,曾經下架兩年之久的美團打車APP,在滴滴出事之后,于今年7月重新上架多個應用商場,想要搶占出行行業空當的意圖明顯,再加上此前與滴滴競爭激烈的高德出行等等。?
?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共享出行行業已經從單一維度競爭1.0時代邁入生態體系競爭的2.0時代”,而在新一輪資本的助力下,中國網約車市場或將“硝煙再起”,滴滴做好準備了嗎?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