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虧光150萬:這一屆股民,注定韭菜命!?
2021年,股市顛覆之年。虧錢成為股民常態,巨虧也不少。
作者/墨羽楓香? 來源/格隆匯APP
數據支持/勾股大數據(www.gogudata.com)
元旦假期,名為“一句挺一萬句”的股友發表題為“三年150萬,是怎么虧完的”的帖子,引發投資圈廣泛熱議。有股友一針見血:兄弟,你在股票算還可以了,150萬還玩了三年,你要是去澳門豪賭,可能半夜就輸光了,你這投資水平,在股票就是送菜的!早點退出吧!
炒股3年巨虧150萬,不加杠桿,虧損幅度高達97.17%。要知道,最近3年大盤牛氣十足,滬指大漲近50%,創業板指大漲166%。如果買入寬基ETF,輕輕松松躺賺,為何會虧如此之多?接下來,我們不妨來復盤一下“史上最慘韭菜”是如何誕生的。
“最慘韭菜”
這個悲慘故事始于2007年。
那一年,我單位下崗,去北京打拼。而與我同時下崗的一個朋友,在股市浸淫多年,就勸我開戶,給我當超盤手。幫幫他,心軟了,2008年拿20萬,最后2019年初還恒泰券商賬戶的時候,只剩下3500元。
當時,我的想法是自己投點錢,賺回來。2019年二月份,又投了30萬,做了二月,打了個平手,也沒虧,沒賺,科創板成立了,為了開通科創板又投了50萬。科創扳上市前五天沒漲跌,天天做新股,到2020年,科創扳上中個三只新股,別的股上賠了將近100萬。這兩年又開通了新三扳,精選層,港股通,前后投入500萬,體驗了股市的兇險,這三年,賠的都麻木了。平時,挺正常的生活,全被打亂了。可能骨子里,賭性太強了吧!
150萬,新股上虧了近100萬,占總虧損額的66%。從這位股民貼出來的交割單來看,5萬、4萬一只新股的虧損家常便飯。
凱賽生物,大幅虧損5.3萬元。該股2020年8月上市,首日上漲18%,第二日變臉大跌12%,并在后續近6個月累計暴跌52%。然而,今年2月初開始,凱賽開啟了11個月的連續上漲,大漲150%,現價快刷新歷史新高。如果投資放長一點時間,他并不會巨虧。
愛克股份,同樣虧損超5萬元。這只新股第一天大漲129%,但很快開啟了慢慢估值回歸之路。第二日大跌14%,第三日大跌12%,并在接下來的1年多時間,累計大跌70%。
中集車輛,虧損2.2萬元。首日買入,損失慘重!
科創板和創業板注冊制新股,前5日都沒有漲跌幅限制。刺激、興奮、瘋漲、踩踏,體驗感十足,但真金白銀進去,尸骨累累出來。
A股生態變了,對于打新股,現在都要分情況參與。這位股友直接炒新股,賺錢其實比登天還難?,F在,A股科創板或創業板在IPO上市之前,詢價機構沒有23倍的潛規則束縛,估值動輒100倍也不少見,一上市變破發屢見不鮮,參與者賺不了錢。還有一種情況,機構定價不充分,首日上市股價往往會大漲,但瘋狂之后,便是一地雞毛,多數是第二日便開始回歸之路。如果第一天買入,不能賣,第二天開始兇多吉少。
不打新,直接參與新股炒作,應該算是A股最爛的投資策略。不虧錢,才會是奇事。這位股友自己還買了“上市首五日”指數,從2020年7月的1000點,跌到現在的0.07點,虧得很酸爽。也可見這種新股炒作策略相當失敗,在下跌大趨勢中去做多,找死妥妥的。
這位股友還去港股趟渾水。T+0玩了二月,手續費都虧了幾萬,可見交易有多么頻繁與瘋狂。具體個股上,信達生物虧4萬,華寶國際虧2萬,恒大物業、贛鋒鋰業、康希諾生物-B、京城機電股份等均虧1萬多。在A股也一樣,交易的股票高達數百家之多。
交賬戶給朋友炒股,11年虧了20萬,自己不相信,能虧成這樣。自己上手3年,虧了150萬。本想著歲數大了,干不動了,去股市淘淘金,沒想到一地雞毛。
大佬折戟
“一句挺一萬句”的炒股經歷恐怕只是場內眾多散戶的真實寫照:頻繁交易、追漲殺跌、沒交易紀律與交易邏輯、憑感覺炒股。
散戶虧錢也就算了,但市場里擁有更強投研能力的機構虧損也不少。2020年,頂流明星基金經理的收益普遍不太好,張坤、劉彥春、葛蘭、蕭楠、胡昕煒等管理的代表基金都是負收益。
2020年元旦以來,某券商力推的10大金股,全部折戟大虧,不知道是有心的,還是無心的。看來,機構并沒有人們想象的那么容易薅走財富。
這一批機構中,爭議比較大的,包括姜超管理的私募基金產品“中泰超新星1號”,8個月回撤了近20%。
姜超,在金融圈中是名聲赫赫的大佬。曾在多家國內頭部券商任職,擔任過多年首席宏觀、固收分析師、首席經濟學家,還經常登榜新財富第一名。此外,姜超還是清華大學數量經濟學博士。
論資歷、論學識、論名聲,姜超可以吊打一大幫機構與散戶。但這樣的大佬,從賣方轉型買方,下場實超投資,卻出師不利,折戟而歸。
有人說,20%的回撤并不算多大的失敗,再一個,作為投資來講,8個月的數據是無法說明問題的,要把時間放到3-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去考驗,不知道整個市場對他的嘲笑,在幾年后,這些人會怎么想。
有人據理力爭:他的角色是管別人的錢,注意是別人的錢。沒人有耐心也沒有義務陪你去驗證“長期”。知道基金經理的考核制度嗎??
宏觀分析寫報告與真刀真槍在市場里搏殺,顯然存在巨大鴻溝。即便是老手的基金經理們,又有多少能長期跑出20%的年化回報的呢?
自覺告訴我,很少,手指頭都能數過來。
誰是大贏家?
A股賺錢非常不容易,那么誰會是真正的大贏家呢?
2021年,A股總市值已經突破90萬億元,為2015年末的1.76倍。全年總計成交254.77萬億,正式超越2015年的254.5萬億,創下歷史新高。換手率水漲船高,年度日均換手率1.33%,位于2010年以來僅次于2015年的第二高。
有人把大A比喻成賭場,那么大贏家之一,恐怕就是開賭場以及為賭場服務的機構了。按照千分之一來計算,2021年全年印花稅應該超過2500億元。還有券商,如果按照萬五來粗略計算,單單傭金2021年收入突破1250億元。2020年為1440億元,較2019年增長80%。
除此之外,A股最大贏家一定還包括IPO上市的原始大股東們,上市造富重來就不是傳說。這幾年,隨著注冊制的試點以及北交所開市,上市門檻越來越低,上市新股越來越多。2021年,A股IPO數量高達523家,募資合計5436億元,較2020年分別增加20%、13%,雙雙創新歷史新高。
市場參與者中,大贏家之一包括外資機構。2021年,北向資金總成交額超過25萬億元,凈買入4321億元,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凈買額是2020年的2倍之多。去年全年,北向資金回報率超過4.5%,與上證指數持平。但2017年以來,北向資金賬面浮盈超萬億元,回報率累計約70%。
當然,市場還會留一定的蛋糕給聰明投資者,但比例極低,大概10%不到。721魔咒也不是隨便說說而已。
聰明投資者會理解市場最底層的交易邏輯——市場給投資者帶來高回報的基礎是未來公司利潤能夠保持持續高增長。擇股也會從最核心的定價邏輯出發去進行,并以機構重倉股來輔助判斷。
一整套交易邏輯,還包括買入時機、賣出策略以及倉位配置方面的技巧,具體請見文章——《36歲女股民被逼瘋》第三節。
然而,對于一般散戶而言,認清現實,認清自己,最為重要。
A股定位從一開始為國企紓困,到現在助力科技創新改革??傊?,定位不是為了廣大的散戶投資者賺錢來的。那么,也就意味著股市不是提款機,而是血淋淋的屠宰場。
中國經濟拾級而下,未來增速要向5%一線看齊靠齊,行業內卷不可避免。經濟增速代表著各行各業最真實的平均回報率。回到A股市場同樣如此,想要賺錢越來越難,整體平均回報率也不可避免的內卷下滑。
尾聲
我相信,絕大多數散戶入場,都抱有一顆最簡單直白的“夢想”——靠投資,實現財富自由。
財務自由的公式很簡單:財富積累 * 財富回報 ≥ 生活開支。要實現夢想,要么積累財富存量,要么提升財富回報率,二者均不可有明顯短板。
然而,現實中,普通人并沒有強大的創造財富存量的能力,也沒有強大的投資能力。結果便是,靠辛苦工作賺來的財富,乘以長期負收益率,離財富自由越來越遠。以上兩項能力都需要長期刻苦訓練,否者搬磚的收入在不知不覺中被偷走。
“一句挺一萬句”3年虧完150萬,白干了5年工作。人家還是有實力的,年薪30萬,寫出來只是排解一下情緒。而對于普通人而言,可就沒那么幸運了。
重復一遍,認清現實,認清自己,最為重要。對于普通人,不要看不上滬深300,最近3年累計上漲64%,年復合回報率18%。有點驚訝吧!
A股市場真的很兇險,請小心駕駛,不要重蹈覆轍。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