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錢生娃”論爭議不斷,生育率該如何提高?
印錢,就能生娃?
作者 | 周戎?編輯 | 高遠山?來源 | 野馬財經
1月12日晚,原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的微博就“因違反相關法律法規”被禁言,距其發布“印錢生娃”言論不到一周。
此前,任澤平在微博發消息稱找到了“最務實有效可行”解決人口問題的辦法——
國家盡快建立鼓勵生育基金,央行多印2萬億,用10年社會多生5000萬孩子,解決人口老齡化少子化問題,讓未來更有活力,而且不增加老百姓、企業和地方負擔。
網友們前腳剛被這則消息震驚得合不攏嘴,攜程集團創始人梁建章后腳就公開力挺任澤平,表示“當前印錢鼓勵生育是可行的”。甚至兩人還一同捐款,設立了育媧人口研究院,希望對中國的人口問題“做些有建設性的事”。
作為知名專家、企業家,任澤平和梁建章為國獻策無可非議,但如果脫離基本經濟邏輯和全球生育歷史的大背景并不能解決問題核心。
印錢真的有用嗎?
任澤平的觀點之所以引起軒然大波,一方面的原因,是因為其拋出一個宏大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其邏輯前后矛盾,禁不起推敲。
《解決低生育的辦法找到了——中國生育報告》中,任澤平表示,建議建立鼓勵生育基金,“印錢生娃”,印2萬億,用10年社會多生5000萬孩子。
很多人擔心多印出來的錢,會引發通貨膨脹,對此,任澤平表示,不會通貨膨脹,因為專款專用。短期有助于拉動需求、穩增長,長期有助于社會活力、經濟長期健康發展。
誠然,多印出來的錢在M1階段,還可控制,但是一旦流通到M2,那么在市場經濟“無形的手”控制下,2萬億很快就會如潮水般涌向各行各業,引發通貨膨脹。
例如我國為了扶持新能源產業,推出了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以《關于2022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為例,2022年1月1日起,續航里程300公里(含)至400公里的純電動車型補貼0.91萬元。
補貼的0.91萬元,最理想狀態下,就是全部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服務,但這些錢一旦被消費者拿到,就不能保證消費者一定要在新能源汽車行業內消費。
更重要的是,外國的經驗,已經昭示“補貼生娃”并不能有效提升生育率。
以日本為例,日本厚生勞動省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日本出生人口為40.5029萬,同比下跌2.568萬,創2000年以來新低。整體而言,2021年日本全年出生人口數量很有可能跌破80萬。
這還是在日本生育補貼屢屢提升的情況下出現的結果。《朝日新聞》報道,2021年開始,日本東京都政府決定,將在國家提供的42萬日元(約人民幣2萬6814元)生育補助金的基礎上,再追加一份1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6384元)的生育補貼。
除了印錢,任澤平還表示,“一定要抓住75-85年還能生的時間窗口,抓緊出臺鼓勵生育基金,再不出臺就晚了,不要指望90后00后。”
但是開放二胎后,生育率并未明顯改善。2015年10月29日,中國全面開放二胎。2016年,中國人口出生率為13.57‰,甚至低于2014年的13.83‰。
此外,任澤平“一定要抓住75-85年還能生的時間窗口”的觀點,僅僅解決了一代人的生育問題,并沒有解決90后00后,甚至75-85年可能生的20后“不想生”的問題。
而從優生優育的角度來看,75-85年還能生的“時間窗口”,其實并不是最佳的窗口期,因為高齡產婦反而可能會帶來畸形兒、流產等額外的生育醫療負擔。從這個角度來看,更年輕的85到90后群體,更應該成為生孩子的主力軍。
任澤平印錢增加生育率以及抓住75-85年一代生孩子的觀點,與低生育率問題的核心,相去甚遠。
來源:罐頭圖庫
治水需引渠
有關部門早已看到中國低生育率的問題,推出種種舉措,企圖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比如,2021年5月的《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就指出,為進一步優化生育政策,實施一對夫妻可以生育三個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
育兒意愿低的一大重要原因是育兒成本高。
以教育為例,《中國教育財政家庭調查報告(2019)》顯示,2016-2017年,全國學前和中小學教育階段,家庭平均教育支出為 8375 元,其中農村為 4595 元,城鎮為 10938 元。其中1/4左右的開支,被用在了義務教育階段的校外輔導班。這也是網絡上“雞娃”、“內卷”一類流行的起源。
正因此,2021年7月,有關部門發布了《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該禁令徹底封死了約2萬億元規模的校外培訓產業,極大的減輕了生子的教育成本。
除了減輕育兒成本,有關部門也進一步強化女性生育所擁有的合法權益,減輕女性生育負擔。《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指出,中國要完善生育休假與生育保險制度,加強稅收、住房等支持政策,保障女性就業合法權益。
在政策的指導下,企業也開始針對女性的生育有制度上的傾斜。
比如,2022年1月,農牧業上市公司大北農就推出了鼓勵優育方案。不光產假隨著胎數遞增,并且補貼也隨之提高。如果生三胎,最高可休12個月產假獲得九萬元獎勵。對此,大北農集團黨委副書記張國平表示:“女性員工生三胎延長產假,雖然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工作,但是有辦法可以解決。”
互聯網公司也開始推出相應的政策。2021年末,快手在裁員過冬的背景下,被傳新增“生育禮金”,并推出父母免費體檢計劃及父母陪護假,新增生育禮金,提供帶薪育兒假并延長產假。
《光明日報》評論:“生育假只是提升生育率、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的一部分。從大處講,調整現有住房結構、完善普惠性托育、消除教育焦慮,從小處看,對哺乳期母親上下班時間的設定更加彈性,在單位等各種場所增加更加人性化的哺乳室等,都需要政府部門從以人為本的角度去加以考慮。”
人口問題復雜而重大,關乎國與家,你怎么看任澤平的言論?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