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加火山爆發,扇貝不遠萬里游去獐子島!漲停太荒謬,原創作者:只是段子
曾上演多輪“扇貝跑路”戲碼的獐子島(002069.SZ)再度成為奇葩段子的主角。
來源./時代周報
1月17日晚上,一則與湯加火山爆發相關的視頻開始在網上瘋傳。該視頻稱,“湯加火山噴發和海嘯,導致太平洋扇貝涌入獐子島,今年收益獲將增長100%+”。這一說法瞬間點燃了網友們的熱情,1月18日,獐子島的股價應聲漲停,最終報收4.26元/股。
面對突如其來的熱搜,獐子島方面公開回應稱,相關報道及傳聞嚴重失實,公司管理層未接受上述問題的任何相關采訪、回復,公司保留通過法律途徑保護自身權益的權利。
時代周報記者就上述消息多次致電獐子島證券部和董秘辦,截至發稿,始終未能接通。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湯加火山噴發和海嘯導致太平洋扇貝涌入獐子島”這一說法最早是從股東交流App“尺度”的“獐子島股東群”中流出,原創作者“李德林·二掌柜”告訴時代周報記者,“那就是在股東群寫的段子。”
IPG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對時代周報記者分析稱,獐子島股價漲停,背后不排除有人可能有意為之的因素,也可能是受到預制菜風口因素的影響。
預制菜是以農、畜、禽、水產品為原料,配以各種輔料,經過現代化工藝預加工而成的成品或半成品,目前主要包括即食食品、即熱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等。受疫情擴容和春節臨近雙重因素影響,預制菜一夜之間站上了2022年的新風口,整個板塊多只成分股接連漲停,其中就包括獐子島。
1月13日,獐子島在回復投資者提問時披露了預制菜相關菜單,稱“其中,具有即食、即烹、即熱、即配等特點的預制品菜產品已經陸續上市了蒜蓉粉絲貝、裹粉魚排、鮮 扇貝、黑椒三文魚、龍筋佛跳墻等系列產品”。次日,獐子島開盤大漲,并以漲停收盤。
就菜單上相關菜品的定價及目前供銷情況,時代周報記者聯系獐子島客服,對方表示,龍筋佛跳墻并非預制菜品,單品零售價為999元,一盒起售。
對于其它預制菜品,該客服稱,目前沒有單袋購買,公司的庫存已經都包裝成海鮮禮箱,暫時無貨,如果要咨詢零售的話,可以到電商平臺上搜索相關的產品。
時代周報記者從獐子島天貓旗艦店上了解到,蒜蓉粉絲貝是店鋪銷量最高的產品,售價為29~109元,但目前也只有400+人付款。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獐子島始創于1958年,是一家以海洋水產業為主,以海珍品育苗、增養殖、加工、貿易、凍鮮品冷藏物流、客運、休閑漁業于一體的大型綜合性海洋食品企業。2006年9月28日,獐子島頂著“中國水產業第一股”的光環登陸深交所中小板,發行價為25元/股,開盤價即飆升至60.89元/股,成為彼時A股第二高價股票。
獐子島上市后,業績連續增長,備受市場青睞,股價亦屢創新高。2008年,獐子島更創下每股151.23元的紀錄,成為滬深兩市股王,一度被譽為“海底銀行”“海上藍籌”。
然而,登陸資本市場僅8年后,獐子島便從神壇跌落,徹底告別“藍籌”之譽。2014年,獐子島巨虧11.89億元,根據獐子島的解釋,北黃海遭到幾十年一遇的異常冷水團,公司在2011年和部分2012年播撒的100多萬畝即將進入收獲期的蝦夷扇貝絕收。
此后,獐子島“黑天鵝事件”接踵而至,其戲碼由“扇貝跑了”演變成“扇貝餓死了”。自2014年以來,獐子島已累計上演4次“扇貝跑路”的荒唐戲碼,這只昔日大白馬迅速墜落,成為A股市場上的反面教材。
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獐子島營業收入為15.68億元,同比增長6.77%,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3000萬元,同比下降227.58%。對于前三季度未能實現盈利的原因,獐子島表示,系受新冠肺炎疫情、進出口國際貿易形勢,以及股民訴訟案件和解賠付及預計負債帶來的相應費用等影響。
當預制菜的新風口來臨,獐子島能否借機翻盤,仍是一個問號。柏文喜向時代周報記者分析稱,盡管獐子島在面對預制菜風口方面有海鮮類原材料與加工、自有冷鏈物流、成規模的線下實體門店優勢,但其不足在于對餐飲市場了解與把握不夠,是否能夠抓住風口形成自己新的業務增長點還是個未知數。
資深零售專家王國平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獐子島的預制菜實際上是海鮮產品的工業化加工,屬于禮盒裝的一部分,主要針對送禮場景,面向中高C端客戶群,“(這些預制菜禮盒)有毛利,起量受送禮市場需求影響,目前還不具備滲透B端以及普通C端能力,不會出現爆發性增量”。
“本輪預制菜主要是以春節用餐場景起爆,高端市場以酒店以及知名品牌延申出的預制菜為主,普通市場以冷凍、生鮮、燒烤等類中低價預制菜為主,”王國平向時代周報記者強調,“獐子島并不是主要受益對象。”
值班丨迦南
風險提示:
本網站內用戶發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視頻、音頻、數據及圖表)僅代表個人觀點,僅供參考,與本網站立場無關,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版權聲明:
此文為原作者或媒體授權發表于野馬財經網,且已標注作者及來源。如需轉載,請聯系原作者或媒體獲取授權。
本網站轉載的屬于第三方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網站觀點及對其真實性負責。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擅自轉載使用,請自負相關法律責任。如對本文內容有異議,請聯系:contact@yemamedia.com